港交所公布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机制,整体门坎颇高

重点:

  • 港版SPAC明年1月1日生效,它只容许专业投资者参与,将限制市场反应
  • 美国加强中国企业上市审查,它可以提供另类选择

克洛伊

经过三个月咨询,港交所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机制终于出台,经过咨询业界后,新规定虽然有减辣,但与新加坡及美国比较,仍然是〝最辣〞的SPAC上市机制,明年1月1日生效。市场人士相信,港版SPAC将不会如美国般大热,但SPAC仍然是近期市场上的热门投资项目之一,预计可以带动港股市场明年上市活动。

美国的SPAC市场屡创神话,深受投资者欢迎,例如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大升五倍以上的Lucid Group(LCID.US),与它合并的,正是SPAC公司Churchill Capital IV;去年第四季,美股更迎来第一只SPAC市场的交易所买卖基金SPAK ETF(SPAK.US),由于ETF的价格理论上比较稳定,但它的股价也曾在上市初期大涨约七成,成为一时佳话。

SPAC在收购目标项目之前,只是一家现金空壳公司,在上市后通过增发股份收购私有公司,让私有公司上市。它的性质其实与港交所一直打击的〝借壳上市〞相似,分别在借壳上市中的壳公司本身有业务,只是经营不善而寻求卖壳离场,而SPAC则完全是空壳公司。

富二代已进场

在港版SPAC细则在12月17日公布前,SPAC这个名词已不难在报章中看到,主要是香港不少富二代早已加入美国SPAC热潮,其中新世界发展(0017.HK)执行副主席郑志刚私人持有、在今年5月才在美国上市的SPAC公司,在9月份宣布与香港独角兽、基因及诊断检测公司Prenetics合并

除了郑志刚之外,其他富豪二代也乐于参与SPAC市场,其中长和系创办人李嘉诚的次子李泽楷,已先后推动三家SPAC上市;而澳博(880.HK)创办人何鸿燊的儿子何猷龙,也有一家主要经营中国娱乐行业的SPAC公司在美国上市。

为赶上热潮,新加坡在今年9月已推出SPAC上市规定,加入这个新市场;港交所不甘落后,也在9月推出咨询文件,经过3个月咨询期,SPAC上市机制终于出台,并将于明年生效。

根据港交所公布,港版SPAC只限专业投资者认购及买卖,相关证券须分配给至少20名上述投资者;其首次公开发售筹集资金最少10亿港元,以及SPAC发起人持有最少10%发起人股份。

香港门坎最高

与新加坡SPAC上市要求比较,新加坡不单开放SPAC予小投资者参与,对SPAC上市的要求市值,也只是不低于1.5亿新加坡元(约1.1亿美元),而且SPAC发起人认购不少于2.5%到3.5%股份等门坎,也明显比香港低。

SPAC发展历史最久的美国门坎就更低,它的成立步骤简单,费用也很低,只需要2.5万美元(约15.9万元),在三到四周内向美国证交会提交上市申请,审批后15日便可上市,虽然要求目标公司市值应超过托管账户内SPAC上市募集资金的80%,但一般目标公司市值,是在SPAC托管账户内资金的两至三倍。

对于更高的门坎,香港财经事务与库务局长许正宇表示,目的是为了吸引优质的SPAC到港股上市,并会以质量先行,现阶段不开放予小投资者参与。

港交所上市主管陈祤庭说,SPAC是传统上市申请以外的一个选择,并非取代传统上市程序,两者各有所长;他提到其他市场正收紧对SPAC的监管,证明港交所专注吸引高质SPAC市场的方法是正确。

但是,对于不少中概股回流港股的热潮,因为SPAC公司只能收购拥有业务的私人公司,而不是已在外国挂牌、有意到香港第二上市或双重上市的企业,因此SPAC市场不是它们〝那杯茶〞。

要炒热SPAC市场,流通量十分最要,但港交所只容许专业投资者参与,注定本港SPAC上市公司的流通量不会高,但SPAC经过并购后,所有限制将会解除,成为一家普通上市公司,所以说到底,仍然要视乎公司本身的吸引力,能否吸引投资者参与。

以东南亚网约车Grab(GRAB.US)为例,有别于一般东南亚公司倾向于新加坡上市,最终仍是选择了透过与美国SPAC公司合并,在美国成功上市,主要是因为美国股市的流通量和知名度较高。

因此,即便香港SPAC上市要求高,在美国加强中国企业在当地上市的审查下,港股市场仍然可以提供另类上市选择,由于港股对中国内地公司有不错的估值,加上SPAC能为这些公司节省不少上市费用与所需时间,相信可吸引不少企业参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双登集团招股 集资最多8.5亿港元

储能电池厂商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960.HK)周一起至周四公开招股,计划发行5855.7万股H股,每股定价14.5港元,集资最多约8.5亿港元。公司预期将于8月26日挂牌,由中金公司、华泰国际及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双登集团是大数据及通信领域的能源存储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设计、研发及制造储能电池与系统,客户涵盖全球前十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中的五家,以及中国五大通信运营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双登在全球通信及数据中心储能电池供应商中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占率达11.1%,并在全球新增装机容量中排名第十二。 财务方面,公司去年收入约45亿元(6,300万美元),按年增长5.6%,惟净利润跌8.3%至3.5亿元。双登已引入三水创投作基石投资者,投资额2.2亿元。公司计划将集资净额40%用于东南亚新建锂电池产能,35%投入研发中心建设,其余则用于海外销售拓展及营运资金。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唯品会预计第三季度或将重返营收增长轨道

折扣电商唯品会控股有限公司(VIPS.US)上周四发布财报显示,公司已连续五个季度营收下滑。为稳定投资者信心,公司宣称经营形势趋于稳定,近期有望恢复营收增长。 财报显示当季收入25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69亿元下降4%。净利润亦从去年同期的19亿元降至15亿元,同比缩水21%。季度活跃用户数与总订单量均出现同比下降,但商品交易总额(GMV)逆势增长1.7%。 伴随经营企稳,该公司预计第三季度将重返营收增长通道。其预测第三季度收入将达207亿元至217亿元区间,相当于实现0%至5%的增长。 最新财报发布后,唯品会周四股价应声上涨5.9%,但周五回吐部分涨幅。该股年初至今累计涨幅约2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ecret to Tingyi's interim profit: price hikes

康师傅中期盈利赢在两个字:加价

主打方便面及饮品的康师傅,受惠于价格调升,中期收入微降但盈利却有理想增长 重点: 公司中期盈利同比上升逾两成 期内毛利率提升近两个百分点   刘智恒 康师傅一年多前兵行险着,先在2023年11月将饮品零售价格上调17%至25%,又在去年5月调升方便面价8%。基于当时中国内地经济疲态毕现,人们消费意欲低迷,对价格出奇地敏感,市场认为康师傅的决定十分冒进,随时因加得减。 消费者更频频吐糟,批评之声此起彼落:“涨呗,以后不喝了”、“没想到有一天,统一竟然成了康师傅的平替”,消费者被刺痛之余,有人就用脚投票,不再买康师傅的面,不饮康师傅的茶。 在一片痛骂声下,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0322.HK)今年中期却派出一份颇为亮眼的成绩表,并向市场证明,加价的决定正确,公司下了一着好棋。 截至6月底,康师傅的收入接近401亿元,同比下跌2.7%。收入虽微跌,盈利却出奇地升近21%至22.71亿元。撇除一次性出售附属公司收益,核心盈利升12%至21.1亿元,要知道康师傅这类传统行业及已成熟的企业,有双位数的增长,实在不简单。 对于盈利上升,康师傅归因于成本结构的优化及运营效率提升,令整体毛利率增加1.9个百分点至34.5%。而毛利率得以拉升,与近年加价不无关系。虽然调升价格后令产品销售轻微下跌,但毛利率的增加,能提升整体利润。 收入跌盈利升 公司两大核心业务,就方便面而言,上半年收入134.65亿元,同比下跌2.5%,但因产品升级调价,毛利率同比升0.7个百分点至27.8%,最终让方便面上半年的股东应占溢利上升11.9%至9.51亿元。 饮品方面,上半年收入按年亦下跌2.6%,但因2023年底的加价,以及管理效能提升,毛利率上升2.5个百分点至37.7%,推动饮品的股东应占溢利大升19.7%至13.35亿元。 公司财务稳健,截至6月底的银行存款及现金(包含长期定存)达194.91亿元,较去年底增加近35亿。扣除有息借贷150.2亿元,净现金达44.74亿元。 虽然康师傅在上半年表现理想,但别对公司前景有较大寄望,毕竟这类成熟的企业,在中国内地发展多年,市场占有率几已大定,蹭中国经济增长红利的时代也已过去,盈利每年能有轻微增长,已属有所交待。 康师傅亦深明此道,今天要吸引投资者,主要是派高息,此之所以公司近年将全部盈利派予股东,除了是反馈股东支持外,实也反映公司发展成熟,未能找到新的发展,不用保留大量资金,倒不如将现金悉数派发。 短期难再加价 在市占率已不易进一步拓展之下,最能推升公司业绩的方法就是提升产品价格。然而,康师傅主打的是基层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十分高,除非迫不得已,公司轻易调升价格不易。而之前调升饮品及方便面售价时,消费市场的骂声不绝于耳,产品销量因而下调,只不过跌幅并非太大,加价后也能抵销销量下跌的影响。 事实上,集团在近一年多时间,先后将饮品及面食价格调升,未来两年甚至三年时间内,并不容易再提价,否则随时得不偿失,被消费者离弃,进而影响销量,到时加了的价格,也未能弥补销售下跌带来的损失。 另外,康师傅此次盈利能增长除提价外,原料价格的下跌也应记一功。然而原料价格的波动,并非公司可掌控。财报显示,白砂糖、面粉及聚酯粒的价格均有所下跌,但最主要的原料棕榈油价则持续上升,今年上半年同比升幅达24%。若棕榈油价续向上,势将加重康师傅成本。 投资者不买账 确实,市场也未看好康师傅的长线投资价值,公布中期业绩后,股价翌日一度下跌6.2%,收市收窄至跌1.75%,报11.2港元。 康师傅的预期市盈率近15倍,对手统一(0220.HK)的预期市盈率为17倍,旺旺(0151.HK)则是14.5倍。康师傅在行业估值只属市场水平,吸引力有限。业绩公布后,里昂证劵表示扣除公司一次性收益后的盈利,较其预测低2%,并认为市场竞争格局和饮料复苏存在不确定性。花旗也指康师傅持续疲弱的收入,迭加市场份额不断流失,让投资者感到忧虑。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D Logistics does logistics

新闻概要:京东物流发力扩展,收入与利润齐增

2025年上半年,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业务实现强劲增长,持续效率优化也提升了其盈利能力 余特莉 京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618.HK)周四报告称,得益于稳定的市场扩展势头,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同比增长14.1%至985亿元(137亿美元)。且其一体化供应链(ISC)解决方案业务的客户规模与单客户支出均实现稳健增长。 据周四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收入在六个月内达到501亿元,占总收入超过一半,同比增长19.9%。在为母公司京东集团(JD.US;9618.HK)提供服务之外,其外部ISC客户群扩大至73,713家客户,增长14.5%,持续业务多元化。来自外部ISC客户的单客户平均收入约为239,000元。 来自其他客户的收入(包括快递与货运服务)也同比增长8.7%,达484亿元。期间,京东物流进一步强化了荔枝、樱桃等生鲜产品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并在港、澳市场实现快速增长。第二季度,公司已启动招募及管理全职骑手参与京东外卖配送服务,旨在与最后一公里快运服务形成更高的协同效应与效率提升。 京东物流在上半年录得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利润33亿元,同比增长7.1%,主要源于资源利用效率的改善。 CEO胡伟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市场需求逐渐释放,京东物流持续提升供应链服务能力,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京东物流在二季度营收达516亿元,占京东集团总收入约15%,同比增长16.6%。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利润为26亿元,同比增长5.4%。 公司正积极拓展全球市场。6月,其在沙特推出自营B2C快递服务JoyExpress,提供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最快可当日或次日达,并全程由内部配送团队完成履约,还包含暂存退货等增值功能。 京东物流还在上半年扩展自营仓库,覆盖美国、英国、沙特、韩国及越南等地,使其全球物流服务扩至数百个国家与地区。 作为全球拓展的一环,京东物流在波兰华沙启用了第三个仓库,并于香港开设运营中心,进一步提升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能力。 公司强调,科技仍是提升其服务效率的关键。其“货到人”自动化仓储解决方案——“智狼”已开始在仓库部署,以实现高量级订单履约及供应链大部无人化操作。 京东物流是竞争白热化的中国物流行业的头部企业,以成本效益与快速投递著称,脱胎于母公司京东集团,并于2021年独立上市。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