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上月下调了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金融集团评级,称其可能难以偿还在未来12个月到期的大量债务

重点:

  • 在大量债务将于未来12个月到期之际,复星减持新华人寿的股份,这是它筹措现金的最新举措
  • 该公司还减持了对Club Med度假村连锁品牌持有者复星旅游文化的持股,并且似乎还将出售在核心资产复星医药子公司的股份

阳歌

从大约10年前开始,一批中国企业集团在全球掀起收购狂潮,收获了传说中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希尔顿全球酒店集团(HLT.US)的大量股权和法国度假村运营商Club Med等诸多战利品。时至今日,几乎所有买家基本上都资不抵债,甚至不复存在,成为过度举债的受害者,最引人瞩目的例子包括曾经野心勃勃的安邦和海航集团。

少数几家基本上完好无损地幸存下来的公司包括复星,这是该群体中较为透明的公司之一,它的投资组合包括旗舰的复星国际有限公司(0656.HK)为代表的大量上市公司,复星国际是其许多资产的持有者。但是复星目前显现出了承压迹象,开始出售部分资产,以筹措资金偿还巨额债务,在近期登上了新闻头条。

其中的最新交易在本周引发关注,财经媒体《财新》援引新华人寿(1336.HK; 601336.SH)的交易所备案文件报道,复星国际减持了新华人寿的股份。港交所的网站显示,复星国际对新华人寿港股的持股比例从年初的17.1%下降到目前的15.08%。复星的发言人称,此次出售是对公司投资组合中资产的正常交易。

就在两周前,复星的另一项重要资产复星旅文(1992.HK)披露,其母公司将出售在该公司的大量股份。港交所的记录显示,抛售才刚刚开始,复星国际最近把在复星旅文的持股比例从年初的82%降到了81.7%。复星旅文的主要资产是Club Med度假村连锁品牌。

复星国际似乎还在出售复星医药(2196.HK; 600196.SH)的股份,这是中国领先的民营医药开发公司之一,也是该集团皇冠上的明珠。港交所的文件显示,复星国际对复星医药上海A股的持股比例从年初的46.65%小幅下降到了46.60%。

与此同时,复星正面临着沉重债务,根据公司上个月公布的中期业绩,该公司的负债从去年年底的2,370亿元,增长到6月底的2,610亿元。这样庞大的债务并不一定引起恐慌,复星指出,截至6月底,其债务资本比率处于较为健康的53.8%。

但投资者似乎并不认为这家公司万事大吉。它由亿万富豪郭广昌掌舵,曾经被视为中国最成功的私营私募投资者之一。复星国际的股价今年迄今下跌了40%,目前处于九年来的低点。这使得该股的市盈率仅为3.7倍,远远低于美国巨头贝莱德(BLK.US)和黑石(BX.US)的16.5倍左右,甚至低于规模较小的凯雷集团(CG.US)的5.5倍。

遭穆迪下调评级

复星的投资质量总体上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它们都是国内外相当稳健的公司。但同时,该公司可能正面临沉重的短期债务负担,这正在耗尽它的资源。动荡的全球市场可能使资产更难出售,再加上利率不断上升,使得通过新的融资来履行债务的难度和成本更高,这让情况变得雪上加霜。

这场酝酿中的“完美风暴”在上个月达到了高潮,当时穆迪发布了一份对复星国际明显看跌的报告,包括下调它的公司家族评级和它担保的债务评级。穆迪还将所有评级的展望从“评级观察”调整为“负面”。

穆迪将其评级下调归因于担心复星可能难以偿还未来12个月到期的“大量债务”。据它的中期报告称,截至6月底,复星国际的现金持有量为1,180亿元,不足以支付未来12个月的债务。

最近它出售股权似乎表明,该公司正试图筹集必要的现金来履行这些义务。但正如我们已经注意到的,目前的市场情绪相当消极,这意味着该公司不太可能找到太多大手笔买入股票的买家,从而满足它的资金需求。

彭博新闻社上周报道,中国的银行监管机构已指示国内各大银行审查对复星国际债务的风险敞口,表明它担心有可能出现违约,这加剧了围绕该公司的负面情绪。一开始,复星表示没有收到监管机构要求的任何通知,后来否认了彭博新闻社的报道。

在没有更多信息的情况下,很难说复星国际的情况到底有多糟糕。该公司的中期报告看起来当然足够健康,包括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7.7%至829亿元。它的利润没有那么靓丽,同比下降约33%至27亿元。郭广昌在财报中的言论,也暗示了该公司面临的短期困难。

“上半年,面对疫情反复影响以及外部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复星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做对的事,做难的事,做需要时间积累的事,在全球化和科创等方面持续发力,中期业绩展现出十足韧劲,为未来发展积势蓄力,” 郭广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复星能否度过迫在眉睫的现金危机,已成为一个没有答案的关键问题。历史当然不会站在该公司这一边,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几乎所有大收购者的消失所反映的那样。但是,由于管理水平和资产质量更佳,该公司可能比前辈有较大的成功机会。该公司还可能得到其总部所在地——上海(中国的金融之都)政府的支持。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AI推动业务增长 赤子城料中期纯利翻倍

社交媒体运营商赤子城科技有限公司(9911.HK)周三公布,预料截至6月底止的半年度收入将介乎31.35亿(4.36亿美元)至32.15亿元,按年升约38%至41.5%;净利润料达4.7亿至5.1亿元,按年增长108.9%至126.7%。 公司指出,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持续运用AI技术,推动旗下多元化社交产品稳步发展,带动整体收入及利润提升。同时,赤子城于2024年12月完成收购社交娱乐服务公司NBT Social Networking Inc.的全部权益,使该公司财务表现全面纳入合并报表,也为利润增幅提供支撑。 业绩公布后,赤子城股价周四高开9.3%,至中午休市报11.1港元,升8.4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银诺医药招股集资6.8亿元

医药企业广州银诺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603.HK)周四在港公开招股,发售近3,655.6万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售价18.68港元,集资近6.83亿港元,于本月12日截止认购,15日挂牌。 2023及2024年公司均没有收入,更分别录得亏损7.3亿元及1.75亿元。截至今年5月底止,收入3,814万元,亏损同比持续扩大至9,788万元,去年同期蚀6,189万元。 集资所得的5.49亿港元将用于临床试验及核心产品的商业化上市,余下的6,100万港元将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est Mart is a store chain

新帅上任 优品360迎零售新格局

越来越多香港消费者北上购物,历经CEO个人丑闻风波后,零食连锁店优品360正着力强化本土优势 重点: 优品360宣布任命新任董事长,公司CEO因与公司无关的贪腐案遭调查,引发的争议期由此告终 背靠招商局集团的支持,或使这家香港零食零售商,在内地竞争日益激烈中占据优势   谭英 对于刚刚获任优品360控股有限公司(2360.HK)董事长的陆荣而言,此番履新并未受到市场热捧。这家饱受CEO争议困扰的香港零食零售商,公布人事任命后,股价在接着的两个交易日微跌,但年内累计涨幅仍近40%。 尽管此次任命揭开公司新篇章,但市场对原优品360执行董事陆荣的平淡反应,折射出企业在香港零售环境剧变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优品360的控股股东招商局集团,是总部位于深圳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陆荣则是招商局海通贸易有限公司的元老,已在公司任职22年。 与陆荣同期履新的还有同为招商局宿将孙良,亦获提名为新任执行董事。2021年起任职董事长的李关鹏辞职后,这两位年龄均为45岁的高管,标志着优品360高管团队焕然一新。 随着陆荣上任开启新阶段,投资者更关注优品360该如何拨正航向。鉴于激烈竞争,公司已关闭内地仅有的两家门店,以及澳门七家分店中的一间。与此同时,尽管客量仍远低于疫情前水平,去年香港零售额更下滑7.3%,但其在香港的门店数却从159家增至170家。 一年前,公司CEO许志群遭香港廉政公署拘捕所遗留的问题至今悬而未决。优品360当时声明,事件与公司业务无关。许志群2012年曾卷入刑事案,因代理仿冒Burberry品牌,被这家奢侈品巨头起诉。 优品360最新业绩虽未达惊艳,但新店扩张仍推动业务持续增长。去年,其营收同比上升8.2%至28亿港元(2.57亿美元),盈利增长5.3%至2.48亿港元。 尽管市场对新任高管反应平淡,但两周前投资者曾一度追捧公司股票。7月22日,报道称电商巨头京东拟以40亿港元,收购香港另一零售商佳宝超市70%股权,优品360股价当日应声大涨13%。投资者推测京东可能在港积极寻找更多实体零售资产,以对接其在内地的庞大供应链与物流体系。 其他香港零售商股价同步走强,永旺百货(0984.HK)上涨25%,优品360的竞争对手、经营795阿信屋的CEC国际(0759.HK),股价则翻逾一倍。 优品360是内地资本收购香港消费品牌浪潮的早期案例,2013年创立于深港边境以把握跨境客流商机的这家企业, 2023年3月获招商局斥8.62亿港元收购49%的股权。 本土企业主导的市场 香港零售业长期由老牌企业主导,如经营惠康、万宁及7-11连锁的DFI零售集团(D01.SI),以及长和实业(0001.HK)旗下百佳超市。据数据机构Statista统计,2021年惠康与百佳共同占据香港杂货市场84%份额,形成长期双强格局。 不过,随着香港消费者转向北上深广等地寻求低价商品,传统巨头的统治地位正受到挑战。DFI近期宣布与内地生鲜电商叮咚买菜(DDL.US)合作,在惠康全港280间门店,引入内地平价生鲜产品以应对冲击。 京东与阿里巴巴旗下淘宝,也加速渗透香港市场,今年5至6月618购物节期间,首次对香港线上客户推出折扣补贴。 同时,进驻香港的内地实体零售商名单持续扩容,包括瑞幸咖啡、快时尚品牌UR、淘宝旗下PapaHome家居卖场及折扣连锁品牌HotMaxx。据香港地产中介中原地产统计,许多企业正借铺市低迷期扩张,已占零售租赁需求近三成。 据最新年报披露,优品360已制定“多项策略应对挑战”。其开始引进内地“网红品牌”及“全球特色食品”吸引顾客,并依托招商局背景签订供销协议,借力母公司旗下食品进出口分销网络,以及物流供应链子公司资源。 相较部分香港同业,优品360在投资者眼中表现尚可。该公司当前市销率(P/S)为0.81倍,远高于亏损的永旺百货的0.02倍与CEC国际的0.1倍。即便长期被视为香港零售龙头的DFI,其市销率也疲软,为0.38倍,折射出内地激进竞争者带来的压力日增。 多数观点认为,内地品牌将香港作为进军国际市场的跳板。尽管香港生活水准高,但710万人口规模,使香港市场价值相对有限。鉴于香港消费者仍偏好实体购物,专注本土的优品360或因此受益。但即便走出CEO丑闻阴霾,若固守已然成熟且剧变中的本地市场,其发展空间仍将受限。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本篇已作修改,许志群仍是公司的CEO

简讯:Authentic称“过去、现在、未来均不售锐步”

周三媒体报道,Authentic Brands Group否认向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2020.HK)出售锐步。 Footwear News报道称,Authentic Brands执行副总裁Steve Robaire在内部备忘录中表示:“Authentic并未向安踏出售锐步,市场传闻完全错误”。Robaire补充称:“Authentic过去、现在及未来均无剥离锐步的计划”,并表明集团将继续全力支持锐步品牌的发展。 先前有消息称,Authentic有意向安踏出售锐步,并已接近达成协议。创立于1958年的锐步,阿迪达斯于2021年以25亿美元售予Authentic。安踏作为中国最大运动服饰品牌,于2019年收购Amer Sports(AS.US)后,已持有包括威尔胜和始祖鸟等多个国际品牌。 在报道传出后,安踏香港上市股票周三下跌3.3%。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