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许多国家重新对游客开放,作为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的运营商,复星旅文的度假村业务收入在今年第一季度翻了两番

重点:

  • 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的运营商复星旅文报告称,虽然新冠奥密克戎毒株卷土重来,但第一季度度假村业务收入翻了两番
  • 该公司预计今年将恢复盈利,其估值与其他全球主要旅游股相比颇具竞争力

阳歌

奥密克戎,什么奥密克戎?

上述信息来自于中国最大的度假村运营商复星旅游文化集团(1992.HK)周三晚间发布、一份绝对乐观的首季业绩更新。复星旅文是中国顶级度假村运营商,其核心资产是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连锁度假村。

该报告中的大量数据反映出两大主题。首先,中国之外的世界正处在强劲的上升轨道,在业务方面迅速接近疫情前的水平,但复星在中国本土市场的道路要坎坷得多。中国市场去年业务增长强劲,因为该国有效控制了疫情,但眼下却苦苦挣扎,因为它正努力遏制桀骜不驯的奥密克戎毒株。

对复星旅文来说,幸运的是其旅游业务只有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市场,其余主要来自欧洲和北美。这相当重要,因为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在中国之外的市场已经对游客重新开放,意味着大多数物业已经部分或全部重新开业。

投资者对这份报告表示欢迎,周四早盘复星旅文的股票在香港上涨了4%,超过了去年同期的水平。这只股票今年年初上涨了30%,因为当时奥密克戎似乎正在消退,疫情的结束就在眼前。后来,它从2月的高点回吐了大部分涨幅,目前的水平仍然是疫情第一年曾经出现的最低价格的两倍左右。

该公司预计今年将恢复盈利,随着它的情况趋于稳定,我们现在可以分析这只股票在市盈率方面的情况。基于分析机构对今年的预测,该公司的市盈率为28倍,而基于2023年的强劲利润增长预期,其市盈率降至14倍。相比之下,领先的全球酒店运营商万豪(MAR.US)基于今年盈利预期的市盈率更高,为35倍,2023年为27倍;赌场度假村运营商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LVS.US)在此期间的市盈率分别为160倍和17倍。

这些数字表明,对于全球投资者而言,复星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有吸引力的选择,凭借其持有的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资产,以及在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的强大影响力,它足以与世界上的主要同行展开竞争。

说了这么多,下面让我们看看复星旅文一季度业务更新中的亮点。首先是最重要的数据,即今年头三个月,该公司的核心度假村和旅游目的地业务收入翻了两番,达到42亿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僅为10亿元。

 “随著各国持续解除旅行限制,本集团于中国大陆地区以外的业务持续复苏,”复星旅游文化集团在更新报告中说。“2022年第一季度,纵然2022年1月受到奥密克戎毒株对欧非中东和美洲市场的影响……Club Med未经审计之净利润较2021年同期大幅扭亏,且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大部分水平。”

大放异彩

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是当季的超级明星,全球平均入住率为62.1%,同比整整上升了25个百分点,不过,这个数字仍比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低8.4个百分点。該季度平均每日床位价格1,72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5%,更厉害的是,比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还要高出19.5%。

从这些数字中,恐怕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关键性的结论,即旅行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不过,当人们旅行时,似乎比疫情前更舍得花钱,由此可以看出许多人所说的,随着疫情的缓解,将出现那种“报复性消费”。

此外,还有中国市场,地中海俱乐部全球64个度假村中,有8个在中国,另外复星旅文还有大型度假酒店三亚亚特兰蒂斯,它们占到度假村业务收入的15%以上。

复星旅文表示,三亚亚特兰蒂斯的营业额在1月和2月合计增长了44.3%,那段时间是中国的农历新年,属于旅游旺季。但到了三月,这个大型度假村的生意暴跌87%,这是因为随着中国出现了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越来越多的城市采取封锁措施,政府鼓励民众非必要不出门。因此,三亚亚特兰蒂斯一季度的营业额下降1.6%,至3.796亿元。

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似乎已经达到峰值,包括上海,那里的民众已经长达数周时间被关在家里。但目前还不清楚,形势是否将得到控制,由于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疫情干扰在今后是不可避免的,哪怕疫情相当轻微,也会出现大规模的封锁和旅行限制。

虽然复星旅文在中国的业务疑问重重,但它的投资相当国际化,因此今年的反弹大有希望。不过这样的投资组合在去年的时候也变成一大劣势,当时许多国家都禁止外国游客进入。该公司去年的度假村业务录得8.5%的增长,但仍连续第二年出现严重亏损,亏损额达27亿元。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简单说两句英国的旅游品牌Thomas Cook,这家有180年历史的老品牌在2019年戏剧性倒闭后,被复星旅文收购,于2020年9月重新推向市场。

在推出后的一年半时间里,一个新的以中国为重心的Thomas Cook 应用软件录得160万次的下载量,一季度的收入达到1.15亿元。重启的英国版表现更为强劲一些,该季度同比收入增长8倍,达3.6亿元。两者相较,英国部分的业务有潜力成为复星旅文收入的主要贡献单位,这一点跟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类似,这要归功于这两个品牌的名气,以及它们在早年间卓著的声誉。

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CTG Duty Free is a leader in China’s duty-free market with roughly 200 shops.

快讯:中国中免获摩根大通增持

最新:据港交所网页显示,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1880.HK; 601888.SH)获摩根大通在4月10日增持约12.6万股,持股比例由7.89%增至8%。 利好: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获得主要股东增持股份是利好信号,意味其可能对公司前景存在正面看法。 值得关注:由于摩根大通增持的每股平均价约为72.94港元,若以今日的股价水平计算,这宗交易已暂时录得账面亏损。 深度:2009年已在上海挂牌的中国中免,是中国唯一覆盖全免税销售管道的零售运营商,公司经营近200家零售店铺,是中国免税市场的龙头企业。该公司去年8月在港股上市,成功筹集184亿港元,成为全年“集资王”。虽然其盈利去年重拾升轨,但其管理层近年频繁变动,加上董事长李刚上任不到9个月后,去年10月突然离世,难免会引起市场忧虑,对其股价可能添上一层阴霾。 市场反应:中国中免的港股周二下挫,中午收盘软1.6%至66.95港元,贴近过去52周的低点。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Zongmu files for IPO

增长缓慢亏损持续 纵目科技乏上市亮点

这家自动泊车解决方案研发商,去年亏损严重且收入增长乏力,仅录得6%,不太可能给投资者留下深刻印象 重点: 纵目科技已申请在香港上市,但因研发投入巨大,公司收入增长缓慢,亏损严重 如果能够加快ADAS驾驶解决方案的商业化,这家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或许能吸引投资者的兴趣 陈竹 在过去的一年里,自动驾驶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曾经被炒作得沸沸扬扬但随后就被遗忘。但相关技术终于开始成熟,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等全球有远见卓识的人提出了大胆的主张,并为推出全自动汽车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时间表。在中国,随着新一代电动汽车在这个拥挤的市场中争夺注意力,采用自动驾驶技术已成为一个强而有力的卖点。 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月末申请在港交所上市,希望这股重新燃起的乐观情绪能够吸引投资者。在上周修订的上市文件中,公司表示,在最初的两家承销商华泰国际和法国巴黎银行的基础上,增加中信里昂为承销商,这三家二级公司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固的组合,为公司的第三次上市尝试护航。 纵目科技早在2017年就在新三板上市,新三板是中国一个面向中小企业的场外交易市场,交易清冷。但不到一年,它就退出了新三板。2022年,公司申请在类似于纳斯达克的上海科创板上市,但最后又主动撤回了申请。 纵目科技由唐锐在2013年创立,主要提供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主攻软件。这让它有别于业内一众公司,如计划打造自己的自动驾驶车队的小马智行,和聚焦自动驾驶车辆传感器的禾赛(HSAI.US)。 招股说明书显示,纵目科技自成立以来已通过九轮融资,筹集资金22亿元。它最有名的支持者是小米集团(1810.HK),小米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坚定支持者,并于上月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NEV)。纵目科技的上一轮融资是在2022年3月,筹集资金近10亿元。在那一轮融资中,公司估值超过90亿元,跻身“独角兽”俱乐部,独角兽是指估值在10亿美元或以上的初创企业。 如果能完成首次公开募股,能不能保持这么高的估值则是另一回事,因为股市投资者最近对新上市的科技股估值,远没有那么慷慨了。禾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去年2月上市时,它的估值在25亿美元左右,但上市后估值已跌至约5.5亿美元。 纵目科技自称是一家全自动驾驶技术的供应商,但其主要关注点是自动泊车,这是一种专门的自动驾驶应用,通常用于停车场或车库等严格控制的封闭环境中。 在中国的乘用车自动泊车解决方案(APS)市场,按2022年的销售额计算,纵目科技在供应商中排名第五。公司上市文件中引用的第三方研究显示,2022年中国APS整体市场规模达81亿,纵目科技占4.9%。 公司还强调自己在APS的一个细分市场,即它所说的自动泊车辅助(APA)领域领先国内同行,市场份额达5.6%。 增长乏善可陈 在包括泊车和驾驶解决方案在内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市场,纵目科技仅占1%的份额。中国ADAS市场经历了大幅增长,从2018年的93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13亿元。 2022年,纵目科技的泊车解决方案销售收入为4亿元,占其全年总收入4.695亿元的85%以上。驾驶解决方案业务则贡献了剩余的7000万元,表明这部分业务仍然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不过,纵目科技把一大部分研发费用都花在驾驶解决方案上,这似乎表明它对这部分业务成为未来的增长引擎寄予了厚望。 纵目科技去年的营收仅录得6%的增幅,达到4.98亿元,这令人难免质疑它能否有效实现技术的商业化并扩大业务规模,尤其是考虑到它在该行业已有十多年的历史。 虽然增长缓慢可能会引起一些投资者的担忧,但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研发支出巨大,该公司亏损严重。纵目科技报告称,在截至2023年底的三年里,累计亏损超过15亿元,其中去年亏损5.64亿元。同期,该公司的研发支出总额接近10亿元。 投资者应该注意的另一个重大风险,是它严重依赖少数关键客户。2021 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72.5%,到去年这一比例已上升到93%。在此期间,最大客户在公司收入中的份额从28.5%增至43.8%。 虽然许多公司都面临类似情况,但在中国迅速变化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这种风险可能尤其需要警惕,在这个行业,今天的超级明星可能明天就出局了。 尽管存在这些风险,纵目科技也有自己的优势。其中之一是与商业伙伴的合作关系密切,这使它能够不断改进产品。公司表示,2022年与中国十大汽车制造商全都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这些制造商占中国乘用车总销量的72.1%。 投资者是否看好纵目科技的IPO,可能取决于该公司是否有能力加快商业化步伐,特别是其ADAS驾驶解决方案,尤其是在该公司表示短期内盈利无望的情况下。 类似的逻辑可能也适用于越来越多尝试赴港上市的自动驾驶公司,包括地平线机器人和黑芝麻智能。这些公司的表现将证明,投资者究竟是认为这类公司将在不久的将来加速增长,还是认为它们的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himao Group was put into liquidation by CCB

建行入禀清盘世茂 中资行开展房企追债潮

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世茂遭国有银行入禀清盘。国有银行对本国房企采取法律行动,或许意味着这波房地产调整期已进入新阶段 重点: 截至去年底,世茂净负债率高达473.2% 建行亚洲今年已对三家香港上市的中国地产商采取法律行动       李世达 中国房地产市场已进入深度调整阶段,自今年1月中国恒大(3333.HK)遭香港法院颁布强制清盘令后,陆续有中国房企债权人拿起法律武器,向法院提出清盘呈请。其中,中国国有银行也加入这个行列。国有银行一方面透过白名单给予项目融资支持,一方面似乎也正以法律手段收回资金。 曾在中国房地产企业名列前茅的世茂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813.HK)近日公布,债权人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建行亚洲,中国建设银行全资附属公司)已向法院提交清盘呈请,涉及债务金额达15.8亿港元(14.6亿元)。公告一出,世茂股价当天实时狂泻18.7%,写下历史最低的0.37港元。 世茂表示,公司将在稍后阶段结合其境外重组的进度,考虑是否需要向高等法院申请“认可令”。 对于遭国有银行兴讼,世茂表示将”极力反对这项呈请,并持续推进境外债务重组,为其利益相关方创造最大价值。”世茂认为,这项清盘呈请”并不代表公司境外债权人及其他相关方的共同利益”。 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城市拥有写字楼、住宅楼、酒店、商场的世茂,是自2021年中国监管机构收紧房企监管后,众多出现境外债务违约的公司之一。2022年7月,世茂未能支付10亿美元的境外债券利息和本金,至今累计已有高达117亿美元债务违约。 建行续起诉房企 经历18个月的谈判,世茂于2023年12月向债权人提交了离岸债务重组条款。世茂今年3月在其拟议的境外债务重组条款中,为债权人提供了多种选择,包括将债务转换为六年或九年期的票据或贷款,或零息强制可转换债券等。 其中可转债方案年期为一年,按每股8.5港元的转股价将其持有债券转换为公司股份。不过,该转股价是目前世茂股价的20多倍,债权人认为条件较差。持有该公司25%以上未偿海外债券的主要债权人团体表示,这些条款”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漫长的协商过程,难以令人满意的条件,都让债权人渐渐失去耐心。债权人之一的德意志银行,就曾表示方案不可接受,预告准备在香港采取法律行动,没想到被建行亚洲抢先。 事实上,这不是近期建行亚洲第一次对中国房企采取法律行动。今年2月26日,建行亚洲对大发地产(6111.HK)就3.6亿美元未偿还债务向法院提出清盘呈请;不到一个月的3月20日,建行亚洲又对德信中国(2019.HK)提出清盘呈请,涉及2022年12月到期的9.95%优先票据及应计利息共3.5亿美元。加上4月的世茂,建行亚洲三个月内已将三间本国房企告上法院。 世茂16项目入白名单 中国监管机构今年1月推出项目融资“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俗称“白名单”)措施,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1398.HK;601398.SH)、中国农业银行(1288.HK;601288.SH)、中国银行(3988.HK;601988.SH)、中国建设银行(0939.HK;601939.SH)与交通银行(3328.HK;601328.SH)。预计将承接逾8,200个住宅项目,贷款总额将高达3.2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白名单”措施关注的是“保交楼”,而非“救房企”。即使国有银行对房企旗下项目发放贷款,也不代表放弃对其债务采取法律行动。例如世茂在“白名单”试点城市就申报了40个房地产项目,有16个获得入围,其中对接的银行团中就包括了建设银行。 一手借钱给你保交楼,另一手入禀法院,即使是国有银行也没得商量。 随着近年房地产下行严重不景气,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快速增加。根据日经新闻统计27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大型银行财报发现,去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总额按年上升了27%。而在四大国有银行中,房地产不良贷款增幅最大的,就是建设银行。 根据建设银行3月底公布的年报,2023房地产相关不良贷款为482亿元,较2022年的336亿元大增43%,增幅在四大国有银行中居冠。房地产不良贷款率也从4.4%增加到5.6%。 核数师无法表示意见 所谓天助自助者,陷入债务危机的房企,唯有积极自救才能抓住一线生机。世茂除进行债务重组外,也在甩卖优质资产、提升销售以尽快回笼资金,但这条路并不顺遂。 据世茂去年财报,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94.6亿元,同比下降5.7%;股东应占亏损约为210.3亿元,与2022年相若。截至2023年末,世茂总资产5,432.5亿元,总负债4,919.9亿元,资产负债率约为88.7%,净负债率则从2022年的302.2%升至473.2%。 值得一提的是,核数师审核业绩公告披露,对于财报“无法表示意见”,原因是公司“可能无法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和偿债”。 随着政策逐渐明朗,各个房企的命运似乎也一一揭晓,各家银行也开始维护自身权益,相信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房企遭入禀清盘。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调整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itFuFu completes SPAC merger, starts trading

快讯:随着总算力翻倍 BitFuFu用户成长强劲

最新:数字资产算力服务供应商BitFuFu Inc. (FUFU.US) 周四表示,去年收入增长43.3%至2.84亿美元(17.44亿元),净利润从2022年的240万美元增长三倍多至1,050万美元。 利好:公司作出战略转变,向云算力解决方案业务发展,让来自该业务的收入增长79%至1.78亿美元,占去年的总营收的63%。另外,去年其云算力用户也成长了61.5%,达到30万以上。 值得关注:BitFuFu去年没有从挖矿设备采购、租赁和销售相关的服务中产生任何收入,而2022年在此三项业务的收入为3,050万美元。此转变是公司为更好应对当前加密货币市场情况,而作出调整及优化其业务组合。 深度:BitFuFu于2020年在新加坡成立,提供数字资产算力服务,并于3月透过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而在纳斯达克上市。自去年10月以来,比特币价格上涨近两倍,BitFuFu的总算力从2022年的11.1 EH/s,倍翻至去年底的22.9 EH/s,同时,为应对日益增长的需求,其托管能力扩展至三大洲24个站点。去年,客户使用其云算力解决方案生产的比特币达到6,756个,几乎翻了一番。BitFuFu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Leo Lu表示:”根据对市场动态的评估和策略预测,我们在自挖矿和云算力服务之间,以及在租赁矿机和自有矿机之间灵活分配算力,推动云算力业务在2023 年快速成长。” 市场反应:周四业绩公布后,BitFuFu 股价在纽约下跌 1.4%。 记者:阳歌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亚洲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