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私募巨头复星称,将利用SPAC让子公司复朗集团上市,后者旗下品牌包括St. John KnitsSergio RossiWolford

重点:

  • 中国私募巨头复星旗下奢侈品子公司复朗集团,将利用另一家中国大型私募公司春华资本支持的SPAC在美国上市
  • 复朗集团目前处于亏损状态,但复星认为该公司可在2024年前实现盈利,前提是它能实现激进的增长预期

阳歌

注意了,全世界。中国正在全球范围争夺投资者对奢侈品品牌的投资资金。有消息称,中国的复星国际(0656.HK)正准备利用捷径让新成立的子公司复朗集团在美上市

这次上市交易涉及几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将采用SPAC方式进行。SPAC是一种只有现金的公开交易的空壳公司,如今在华尔街十分风靡。

虽然复星和许多知名伙伴宣布其计划时引起了轰动,但投资者似乎对这个消息十分茫然。或许是因为,虽然听上去天花乱坠,但复朗集团自身估值并不高,它也承认,最早在2024年左右才能实现盈利。

我们稍后将研究它的财务数据,包括对复朗集团而言非常激进的一些增长预期。复朗集团是复星不久前才通过一系列收购交易组建起来的。但是首先,我们来看看这次后门上市背后的大腕,因为它们真是了不得的大家伙。

首先是复星国际的母公司复星集团,它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私募投资机构。然后是另一家著名中国私募公司春华资本,其创始人是前高盛大中华区业务负责人,它旗下的Primavera Capital Acquisition Corp. 将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帮助复朗集团上市。

复朗集团旗下的品牌也比较有名,包括Lanvin本身,还有意大利奢侈品鞋履制造商Sergio Rossi;美国女装品牌St. John Knits;奥地利内衣专家Wolford;以及意大利男装品牌Caruso。还有一些知名投资者将会参与此次上市,包括日本贸易公司伊藤忠商事(8001.T),以及奢侈品鞋履制造商九兴控股(1836.HK)。

复星为复朗制定的上市计划类似于其另一家子公司复星旅游文化集团(1992.HK),后者基于其2015年收购的连锁度假村品牌Club Med。简而言之,它希望利用深厚的中国背景,把这些大型全球品牌带给正在寻找更多度假选择和奢侈品的一代中国新贵。

一份类似招股说明书的文宣布了该交易,它援引最新的贝恩-阿尔塔伽马奢侈品世界市场研究(Bain-Altagamma Luxury Goods Worldwide Market Study)称,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占全球奢侈品销售的一半,全球奢侈品消费届时将达到4,300亿美元。相比之下,大中华区目前仅占复朗集团总销售额的14%。欧洲占了将近一半,约三分之一来自北美——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的St. John Knits品牌。

因此,显然中国和北美都有充足的增长空间,复朗称它们将成为传统实体店增长与快速增长的电商业务相结合的两个重点区域。该公司目前在全世界拥有约300家此类门店,计划大幅提升门店数量,到2025年再开200家。

乐观的增长预测

对这些定性背景有了了解之后,我们将用接下来的篇幅仔细看看该公司的许多数字,就从它的上市条款开始。

根据协议,复朗将把所有资产转移到Primavera Capital Acquisition Corp.,并获得这家SPAC的65%股份。消息公布后,SPAC的股价没有太大波动,这表明投资者可能认为SPAC目前5.3亿美元的市值是合理的。复朗的股东还将获得5.44亿美元的现金,使得该交易的价值达到约9亿美元。

相比之下,复星估计复朗现在的企业价值高达15亿美元,股权价值最高可达19亿美元。因此,基于交易价值和复星自己的估值之间的差距,显然该股还有一定的上升潜力——如果你相信复星估值的话。

复星表示,根据今年4.73亿欧元(33亿元)的销售额预测,复朗的市销率估值为2.7倍。全球领头羊LVMH集团(MC.PA)的市销率为4.9倍,古驰母公司开云集团(KER.PA)为4.1倍,爱马仕(RMS.PA)则高达14.5倍,所以相比之下,这个数字看起来相当温和。

低这么多的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复朗是一家新的集团,而且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复星2018年才收购浪凡品牌,之后陆续收购其他大多数品牌。如果能够实现复星雄心勃勃的增长预期,该集团预计要到2024年才能实现盈利。 

在这方面,复星表示,它相信复朗在年收入跨过6亿欧元的门槛时可以实现盈利。相比之下,该公司去年的收入估值(pro forma revenue)为3.33亿欧元,较2020年小幅增长23%。该公司预计,今年的收入将增长42%,达到4.73亿欧元,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9.89亿欧元,是2021年的三倍。

在中国的快速扩张将是实现这一增长的重要因素,该公司还表示,它预计未来至少有一宗重大收购将为总收入作出贡献。

我们可以通过复星旅文,看看复星过去将全球品牌带入中国市场方面做得如何。坦率地说,记录看起来并没有那么令人印象深刻,尽管与全球疫情可能有一定关系,后者在总体上对旅行造成了巨大影响。

根据复星旅文本周早些时候发布的年报,去年中国仅占复星旅游核心业务Club Med收入的6.6%,与2020年6.4%的业务量基本持平,比2019年的5.9%略有改善。复星旅文还在海南岛南部建了一个巨大的度假村,这将使其中国大陆业务的收入大约增加三倍,占到其总收入的20%左右。

虽然取得了进展,但与复星对中国市场的期待相比,这一数字仍然相对较小。当然,奢侈品和旅游业是两码事。但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复星旅文的例子表明,将中国市场的宏大愿景转变为现实往往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明略科技招股 筹10.2亿港元

营销软件制造商明略科技(2718.HK)周四起至下周二招股,发售721.9万股A类股份,每股141港元,集资最多10.18亿港元(1.31亿美元)。预计11月3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公司计划将所得款项净额中,约35%用于未来3年提升技术研发能力;约40%用于丰富产品组合的产品开发;约15%用于营销、品牌推广及销售团队扩充,旨在进一步扩大客户群,并深耕数据智能行业;及约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明略科技提供数据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营销和营运智能,涉及线上及线下场景。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约6.44亿元,同比增长13.9%,经调整营运利润约为2,688万元,扭亏为盈。 腾讯持有明略科技约30%的股份,投资者还包括红杉中国、淡马锡、凯鹏华盈、快手等。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金沙中国第三季净收益按年升1.5%

博企金沙中国有限公司(1928.HK)周四公布第三季财务情况,净收入按年上升1.5%至2.72亿美元,经调整物业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6.01亿美元,按年上升2.7%。 公司母企LVS主席兼行政总裁罗伯特·戈德斯坦表示:"我们财政实力及领先同业的现金流量,继续支持公司在澳门及新加坡两地的投资及资本开支项目。" 澳门威尼斯人期内娱乐场的净收益,按年下跌2%至5.43亿美元;澳门巴黎人跌13.8%至1.63亿美元,澳门金沙跌9.6%至6,600万美元;澳门百利宫更跌27%至1.32亿美元。旗下各娱乐场中,只有澳门伦敦人上升55%至5.25亿美元。金沙在澳门的酒店入住率跟去年同期相若,平均超过95%。 金沙中国周四开盘升1.1%报18.63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价跌逾一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TD Coffee

从提神到品味:中国即饮咖啡进入高质量竞争时代

中国即饮咖啡市场高速成长,从提神饮品演变为生活方式象征    头豹研究院 近年来,中国即饮咖啡市场呈现显著扩张趋势。在便利店、商超和电商渠道推动下,即饮咖啡逐渐成为年轻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随手饮”,从提神需求延伸至健康管理与生活方式表达。品牌纷纷在配方中融入低糖、低脂、功能化元素,迎合健康导向。 同时,精品化趋势加速渗透,产品从单一口味拓展至冷萃、拿铁、燕麦奶等细分品类,包装设计更具质感,满足消费者对品质与个性化的需求。中国即饮咖啡市场正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即饮咖啡是可直接购买并饮用的预制咖啡饮料,与速溶与现磨并列为三大类别。其市场的迅速成长反映出消费者行为的深刻转变——从社交饮品到日常必需品,再到生活方式符号,折射出中国消费结构的多元化。 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即饮咖啡零售收入从2020年的120亿元增至2024年的2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高于饮料行业整体增速。线上销售成为主动能,占比由9%升至35%。 新世代消费力量正在重塑咖啡市场 抖音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咖啡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110%,带货品牌和带货商品数量分别增长142.9%和380.3%。直播电商降低尝鲜门槛,即时零售提升便利度,内容电商场景化营销激发需求,形成强劲的线上爆发力。 在竞争格局上,中国即饮咖啡正处于高速增长与激烈变革期,从国际品牌主导转向本土与国际多元混战。第一梯队为雀巢(NESN.ZU)与星巴克(SBUX.US),合计占市场六成;第二梯队包括农夫山泉(9633.HK)、统一(0220.HK)、可口可乐(KO.US)等品牌旗下的咖啡产品,以健康与性价比策略突围;新锐品牌则凭创新产品和数字营销快速崛起。 渠道策略呈现明显分化。国际品牌依赖商超与酒店渠道,本土品牌积极布局电商与会员制零售,如隅田川1L装在线上销量占比超六成,农夫山泉则深耕山姆会员店,反映消费场景的重构。 健康功能性延伸成为产品升级的主要方向。消费者健康意识觉醒,即饮咖啡品牌纷纷加码功能性成分添加,推出满足细分需求的专业化产品。该类精准营养策略不仅提高产品溢价能力,还创造了与传统现磨咖啡的差异化卖点。 地域风味定制化体现了即饮咖啡本土化的深度发展。品牌结合区域饮食偏好开发特色口味,如云南小粒咖啡与本地水果融合款、花椒咖啡和冻梨咖啡等小众风味,使产品成为情感联结的载体。预计未来,具有地域特色的即饮咖啡产品占比将从目前的15%提升至30%,成为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包装形态与技术革新不断突破即饮咖啡体验边界。传统瓶装、罐装之外,咖啡粉、咖啡胶囊、咖啡浓缩液等多种形态竞相涌现。 无糖/低糖产品也已从市场差异化选项变为基础标配。叮咚买菜平台数据显示,87%的大瓶装咖啡销售来自无糖版本,三年前仅为50%左右。健康标配化趋势正在重塑整个即饮咖啡市场的基本格局,迫使传统甜味奶咖产品转型退出主流市场。 成分与配方创新反映即饮咖啡向专业化、精品化发展的趋势。品牌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咖啡+糖+奶基础配方,而是引入精品咖啡思维,强调豆种来源、烘焙度和萃取工艺。同时,成分配比也更加科学化,使用天然甜味剂替代人工甜味剂、添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在健康化与精品化双轮驱动下,即饮咖啡市场正迈向高品质竞争阶段,品牌唯有兼顾健康属性与品质体验方能脱颖而出。 头豹研究院中国是行企研究原创内容平台和创新的数字化研究服务提供商,拥有近百名资深分析师,联系方式:CS@leadleo.com 本文内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咏竹坊立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Eccogene files for Hong Kong IPO

曾与阿斯利康达成约20亿美元重磅交易 诚益生物赴港IPO

核心产品ECC5004有望成为同类最佳及第二个在全球市场上市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 重点: 全球GLP-1受体激动剂市场正迅猛增长,该市场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2,465亿美元 诚益生物曾经历4轮融资,短短3年内,估值增长了16.75倍    莫莉 港股市场有望再次迎来一家专注于减肥药赛道的企业。成立仅7年的诚益生物开曼有限公司(Eccogene Inc.)凭借与阿斯利康(AZN.L)达成的一项总价值近20亿美元的重磅交易,正式向港交所主板发起上市冲刺。近日,诚益生物递交主板上市申请,Jefferies、美银证券(BofA Securities)及中金公司担任本次IPO的联席保荐人。 诚益生物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全球性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探索和开发新一代口服小分子药物,以应对全球心血管代谢疾病和炎症性疾病领域尚未满足的医疗需求。目前,诚益生物尚无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但其在2023年与阿斯利康达成的一项重磅交易引发市场关注。根据该协议,诚益生物将在研小分子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ECC5004在中国以外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许可给阿斯利康,该交易的首付款高达1.85亿美元,诚益生物未来还将有资格获得高达18.25亿美元的临床、注册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等。 ECC5004是一款每日1次的低剂量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根据招股书,ECC5004有望成为同类最佳及第二个在全球市场上市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与现有口服GLP-1药物需严格空腹服用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服不同,ECC5004凭借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可随餐服用,显著提升了用药便利性。在阿斯利康的支持下,ECC5004目前正在进行两项针对肥胖╱超重症(VISTA)及二型糖尿病的全球IIb期试验,同时在中国开展桥接Ib期试验,这两项临床试验预期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 全球GLP-1受体激动剂市场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主要由其在二型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疗中的显著疗效驱动。据招股书引述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全球GLP-1基石疗法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132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72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2.9%,到2029年,该市场预计将达到2465亿美元。 然而,面对潜力巨大的市场,GLP-1赛道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其中,​​口服剂型​​因其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用药便利性与依从性,成为新一轮竞争的焦点。​​诺和诺德的口服司美格鲁肽已成为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目前其减重适应证已在部分市场提交申请,其竞争对手​​礼来​​的开发重点是其口服小分子GLP-1药物 ​​Orforglipron​​的三期临床试验已完成。中国本土创新药亦进展迅速,信达生物(1801.HK)开发的玛仕度肽已经获批上市,还有至少8款国产司美格鲁肽在排队上市、14款GLP-1创新药物在三期临床阶段。 礼来系科学家创业 诚益生物由周敬业博士和徐剑锋博士在2018年共同创立。在此之前,周敬业曾任礼来中国研发中心化学部负责人,徐剑锋曾任礼来中国研发中心的首席科学家。礼来在减肥药领域占据重要位置,其开发的替尔泊肽(Tirzepatide)在减重效果上优于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显示出强大的研发实力。 凭借创始团队在药物开发领域的深厚积淀,诚益生物自成立以来持续获得资本青睐,估值实现快速攀升。诚益生物在2018年签约、2020年完成支付的A轮融资获得1亿元,投后估值为2.02亿元,到了2023年12月阿斯利康与诚益生物达成合作并入股时,公司的投后估值达到了4.98亿美元(35.48亿元),短短3年内,估值增长了16.75倍。 不过,由于诚益生物尚处于临床阶段,公司目前所有收入均源自阿斯利康的合作,导致财务表现出现较大波动。招股书显示,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诚益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36亿美元、2.21亿美元和55.7万美元,同期的净利润分别为亏损0.52亿美元、盈利1.39亿美元和亏损0.2亿美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643万美元,可为后续临床研发提供资金支撑。 港股减肥药赛道在2025年持续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今年港股市场已迎来多间GLP-1类药物相关公司登陆港股后,市场表现引人瞩目。8月上市的银诺医药(2591.HK)公开发售超额认购超​​5,300倍​​,派格生物​​(2565.HK)自5月登陆港股后,累计涨幅已经超过240%,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减肥药赛道企业给予了极高估值和期待。相较于银诺医药上市后164亿港元的市值,诚益生物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35.48亿元,后者在推进IPO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估值提升空间。尽管前景可观,但诚益生物旗下管线均处于临床研发阶段,其最终能否成功上市并商业化,仍需持续关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