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malaya files for IPO

挟首获盈利之势 喜马拉雅三申上市

这家中国领先的播客平台,可能成为香港近年最热门的科技股之一,它拥有庞大的忠实用户群,并在最近实现了盈利 重点 喜马拉雅已申请在香港上市,据报道其早前曾在中国政府官员的压力下,撤回了2021年在美国的IPO申请 去年,这家中国领先的播客平台首次实现净利及和调整后盈利,因它在保持适度增长时又强化成本控制 阳歌 先是2021年尝试纽约上市失败,不久后又在香港提出IPO申请,但再次无疾而终。现在,领先的播客提供商喜马拉雅控股希望自己的第三次IPO申请(这次也是在香港)能够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对这家与喜马拉雅山脉同名的公司来说,自前两次提出申请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加上注重成本控制,喜马拉雅的增长大幅放缓。但同样重要的是,公司同时实现了净利润和调整后盈利,这壮举就连行内巨头Spotify (SPOT.US)都做不到。 对于很多中国科技公司来说,喜马拉雅的故事并不让人陌生,这些公司已经开始优先考虑盈利能力,而非单纯的增长。对于寻求吸引海外投资者的中国科技公司来说,这个新焦点变得越来越重要,海外投资者对过去几年增长急剧放缓的中国经济变得更加不安。 与此同时,喜马拉雅是一家用户生成内容供应商,这在中国是一个难度极大的领域,要求平台监控并删除一切认为过于敏感的内容。在当前环境下,过于敏感的定义变得越来越严格,甚至提到经济放缓都可能被认为是禁忌。 由于在行业的主导地位,喜马拉雅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巨大的监控量。根据上周五提交的IPO上市文件,截至去年底该公司的平台上有约4.88亿条音频内容,总时长约为36亿分钟,去年移动端用户共花费长达18万亿分钟的时间收听其音频内容。 公司的3.03亿月活跃用户(MAU)是相当忠实的群体,平均每天花130分钟,相当于两个多小时收听喜马拉雅的内容。虽然这个数字很高,但我们应该注意到,数字实际低于2021年的144分钟。 但不管怎么划分,公司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因它的用户听众人数相当于中国人口的四分之一。据报道,正是这种影响力,促使中国政府官员向该公司施压,要求其撤回2021年在纽约上市的申请,并将上市目的地改为香港。 最近,数据安全已成为中美两国关注的重点,双方都担心某些公司持有的大量本土用户数据,可能落入对方政府手中。眼下,这些担忧正推动美国,尝试逼迫字节跳动出售其在美国的业务TikTok。 在香港上市应该有助于喜马拉雅避免此类数据安全问题,但降低监控平台上的海量内容,是一项堪比攀登喜马拉雅山的挑战,对于降低这项挑战,它无能为力。 大牌承销商 该公司最初的上市文件中没有给出目标融资金额,这是港股IPO文件的惯例。但其承销商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和国内巨头中金公司,显示这是一笔不小的交易。 Spotify是该公司最接近的上市同行,目前的市销率(P/S)为4.1倍,而中国在线视频网站快手 (1024.HK)和爱奇艺(IQ.US)的市销率则要低一些,分别为1.78倍和0.91倍。 有点讽刺的是,爱奇艺和快手虽然都实现了盈利,但市销率却较低,而Spotify还处于亏损状态。这表明,由于对经济放缓的担忧,以及企业陷入监管麻烦的可能性增加,目前市场上的中国股票被严重低估了。 鉴于喜马拉雅的市场领先地位,以及在中国的播客平台当中率先上市,假设其市销率为2倍,略高于快手,那么喜马拉雅的市值将达到17亿美元。这意味着,如果成功,此次IPO可能会筹集到远远超过1亿美元的资金,这在当前市场是一个相对较大的金额。 正如我们所指,该公司现在的情况与前两次申请上市时有所不同,现在更加注重盈利,而非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增长。在2021年实现收入增长44%后,2022年增长急剧下降至3.5%,去年仅为1.7%,收入61.6亿元。 订阅用户增长也表现出类似的缓慢增长趋势,月付费用户从两年前的1,490万增至去年的1,580万,仅增长6%。公司仍是中国播客市场绝对的领导者,去年占据移动收听市场60.5%的份额。但在这里,我们也应注意到,与2021年上半年提出上市申请时71%的市场份额相比,这个数字一直在下滑。 虽然最近的营收增速不算太快,但公司的运营成本却较之前提交申请时大幅下降。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1年的26.3亿元下降到去年的20.7亿元,降幅约为20%;同期行政开支从14.1亿元降至去年的4.68亿元,降幅超过三分之二。 对提高效率的关注,帮助公司去年将毛利率提高到56.3%,比2022年的51.9%提高了4个百分点。公司在2022年实现了净盈利,但调整后,即剔除包括与股票价值变化和员工股票薪酬相关的成本后,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去年同时实现了净利润和调整后盈利,分别为37.4亿元和2.24亿元。 总言之,喜马拉雅看起来像是最近上市的中国科技公司中更有趣的一家,这既是因为它的市场领先地位,也是因为它的盈利能力。高盛和中金等大牌机构承销也是一个积极因素,这意味着,如果喜马拉雅第三次上市尝试成功的话,可能会引起一些投资者的强烈兴趣。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NetEase renews deal with Blizzard

《魔兽世界》回归网易 中国续放松游戏管控

新达成的一项交易,将离开中国一年的大热游戏《魔兽世界》回归中国市场,此事对在国内游戏运营商的影响相对较小 重点 网易本周与暴雪续签协议,在中国营运后者的游戏,这对两家公司的财务影响将相对较小 交易标志着中国持续放松监管政策,并鼓励游戏行业的全球交流 阳歌 中国本土游戏巨头网易(NTES.US;9999.HK)本周宣布新达成一项协议,让暴雪娱乐旗下这款热门游戏,在离开中国市场一年多后重新回归,这似乎是个大新闻。但市场反应的却是另一个更加微妙的故事。 最重要的是,股东们对一年多前中国第二大游戏公司与暴雪合作关系破裂,根本就没有太过担忧。相反,更大的意义似乎是协议反映了北京方面,最近对中国游戏行业态度的转变。政府在去年开始对该行业重新表现出尊重,而之前几年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中国游戏行业屡遭打压。 协议似乎也反映北京最近发出的信号,希望中国继续在游戏等全球主要行业中保持活跃。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点,是对中国在全球游戏领域的重要作用的自豪,这点网易首席执行官丁磊在最新公告中的说法可见一斑。 去年,双方长达15年的合作破裂,据称是因为涉及知识产权和数据控制的问题。尤其是据报道网易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该公司开发了《暗黑破坏神:不朽》等暴雪旗下一些在中国游戏玩家中非常受欢迎的游戏手机版。 网易首席执行官丁磊在宣布续签合作关系的声明中说:“我们很高兴能够在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启下一个篇章,在我们共同建立的这个独特的社区中,为我们的用户提供服务。” 据报道,双方分手后,暴雪曾在中国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但显然找不到能与网易匹敌的公司。这倒是不让人太意外,因为网易和竞争对手腾讯(0700.HK)显然是中国前两大游戏公司,遥遥领先于市场上的其他竞争对手。暴雪可能接触了腾讯,不过排名第二的网易可能更愿意向暴雪提供优惠条件。 双方表示,根据续签的协议,暴雪的《魔兽世界》以及包括《炉石传说》和《暗黑破坏神》系列在内的多款游戏,将于今年夏天开始回归,并补充说双方“正在努力制定回归计划”。另一项进展是,宣布一项新计划,把网易自主开发的部分游戏引入微软(MSFT.US)旗下广受欢迎的Xbox游戏机上。微软去年秋天完成了对暴雪母公司动视暴雪的收购。 接下来,我们会回顾上面提到的各个方面,首先是华尔街对新协议的无动于衷。网易股价在公告发布当天上涨3.8%,但在接下来的两个交易日中回吐了大部分涨幅。 在双方结束合作时,网易曾经表示,失去暴雪的游戏不会对其收入或利润产生实质性影响,并补充说这些游戏对其利润的贡献只有“个位数”。当时有报道称,这一合作关系为暴雪贡献了约3%的收入。 游戏业务增长 在合作终止的一年里,可以明显看到这段合作关系,无论是对网易还是暴雪的业务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 网易报告称,去年游戏收入增长9.4%,达到816亿元,看起来相当可观,远远超过腾讯去年增值服务收入(包括游戏业务)3.5%的增幅。暴雪的表现甚至更好,去年第二季度(被微软收购前的最后一个报告期)收入增长了160%,这要归功于《暗黑破坏神》系列最新作品的推出。 就估值而言,网易仍是中国市场上当之无愧的第二名,它的市盈率为16倍,而腾讯为24倍。网龙(0777.HK)是中国游戏市场众多小公司中的典型代表,其市盈率更低,仅为10倍。所有这些再次表明,与暴雪恢复合作的新交易对中国游戏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 其次是中国政府最近对游戏产业态度的转变,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国经济放缓,以及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日益隔绝的回应。近年来,新游戏的审批多次遭冻结,通常会持续半年或更长的时间。2021年出台的新规,还严格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玩游戏的时间。 但上一轮冻结在2022年4月结束以来,监管机构的立场已变得温和多了。这包括许多新游戏获批,以及似乎撤回新的限制草案,该草案在去年底发布后引发了人们对新一轮打击的担忧。 正如我们所指,放宽对游戏的限制可能部分是由于政府对经济放缓的担忧,因为游戏在中国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引擎。还有“脱钩”因素,由于与中国市场相关的困难,外国公司越来越多地撤离。北京方面强烈反对这些行为,因此,网易与暴雪重新合作,可以视为中国最近推动与全球游戏社区保持联系的努力。 Statista的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游戏市场中的份额从2012年的15%上升到2017年的峰值33%,之后一路下降到2020年的25%左右。虽然Statista没有提供距今更近的数据,但中国的市场份额很可能维持在这个水平,甚至在最近的打击压力下进一步下滑。 现在,北京似乎意识到,这样的打击虽可能有利于年轻人的学习习惯,但不利于帮助中国保持全球领先游戏中心的地位。这可能预示着,未来会有更多的跨境游戏合作,而这才是这笔新交易的真正意义所在。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TAR CM in darkness

中国好声音陨落 星空华文困局难解

去年歌手李玟生前控诉《中国好声音》的录音曝光,导致节目暂时停播,直接打击星空华文的收入 重点: 星空华文去年业绩转盈为亏,劲蚀16亿元 公司状告李玟经理人公司华纳唱片中国(香港),将短期开庭       刘智恒 星空华文控股有限公司(6698.HK)刚派出一份成绩表,年度业绩惨不忍睹,来自《中国好声音》停播所产生的商誉损失近12亿元(1.65亿美元),果真是成也《中国好声音》,败也《中国好声音》。 星空华文去年收入大跌51.2%至4.27亿元,股东应占亏损达16亿元,2022年则录得盈利8,692万元。旗下《中国好声音》的停播,除了影响收入急降,最致命是要为商誉大幅减值;另外金融资产的减值,亦损失1.68亿元,而上一年只是亏损2,464万元。 商誉减值一环,主要是星空华文预期集团音乐版权授权、线下活动及其他业务将出现大幅下跌所致。另外,电视剧集亦因库龄较长而需进行减值。 核数师有保留意见 祸不单行,核数师更对星空华文的账目出具保留意见,原因是公司管理层在减值计算上,对业务未来现金流量预测的基本假设,缺乏可靠审计证据支持。而该数字的任何调整,可能对集团去年的财务状况产生相应影响。 星空华文主要投资不同的娱乐事业,包括是综艺节目知识产权(IP)制作、运营及授权,另外亦有投资音乐IP、剧集及电影IP的营运及授权等。去年综艺节目的IP业务只有1.61亿元收入,较2022年大跌77%,主因是《中国好声音2023》播放了4集后就被叫停,而原定播放是13集。 一切成与败,全在《中国好声音》,节目2012年首播,立马赢得市场一片掌声,叫好又叫座,制作一方名利双收。然而,经过多年时间,观众看多了,市场相类节目又不断涌现,《中国好声音》的收视开始下滑。但致命一击来自去年8月。 当时歌手李玟自杀不久,一段她生前的录音传出,直指《中国好声音》存在极度不公平,而她的质疑更被制作方借故报复,在节目上故意欺凌。事件曝光后,节目的制作公司上海灿星文化传媒(星空华文旗下公司)被千夫所指,网上更愈挖愈多该节目过去的不公平事件,令上海灿星文化被全城骂爆。 逆境难翻身 事件闹得满城风雨,浙江卫视急将节目停播,并表示因观众和网友对《中国好声音》质疑,问题正在调查之中。星空华文为挽回声誉,亦状告李玟经理人公司华纳唱片中国(香港),事件在本月开庭。 暂时仍未有消息,究意中国好声音能否复播或何时复播?现实是中国社会对演艺界的道德操守十分重视,过去出问题的艺人或相关人士,似乎都没翻身余地,从多年前的影后刘晓庆,到近年的范冰冰及直播一姐薇娅等的逃税事件,又或演员吴秀波及文章等涉及小三问题,以及郑爽的弃养等,都受到社会唾弃,难复当年勇。 同样情况,《中国好声音》被揭不公平及霸凌表演者,纵然事过境迁,节目能重新启播,其诚信也受到严重质疑,相信要收复失地并不容易。 事实上,李玟事件发生之前,《中国好声音》的受欢迎程度有下滑趋势。从2019年至2021年的收入看,分别是4.91亿元、3.25亿元及2.52亿元,明显是每况愈下。 经过多年的制作播出,节目似有点江郎才尽,观众也看得有点腻,缺乏新鲜感,纵再拍下来,估计也不容易扭转逆势,何况发生李玟事件,更加被部分观众离弃。 市值蒸发500亿                                                                           虽然业务上暂未见龧光,可幸公司手头现金仍有3.54亿元,负债十分低,资产负债比率只有0.4%。不过烧钱速度也不慢,2022年的现金有5.88亿元,换言之一年内的现金已耗去4成。 另外要注意,星空华文面对多项诉讼,令公司未来存在不稳定性,其中较大宗的是韩国文化放送株式会社指控公司违约,索赔1.24亿元。此外亦被香港歌手邓紫棋的经理人公司蜂鸟音乐,申索履约服务费1,630万元。由于面对诉讼,集团需为此而抵押的定期存款达6,950万元。 业务不济加上前景不明朗,股价自然也好不到哪里。星空华文2022年底上市,每股定价26.5港元,集资净额3.28亿港元,上市后股价气势如虹,一度冲上132港元,市值达到526亿港元,但去年李玟事件后,股价断崖式插水,最低见5.71港元,现价在7.3港元水平,市值不到30亿港元。 在股价崩围时,去年底星空华文有2.36亿股票由香港中央结算系统(CCASS)转入招商证券香港,股数占公司总发行量的59.33%,由于涉及的股数,刚好与星空华文控股股东的持股量相若,市场有声音,大股东将股份转予证券行,似有随时售股的动机,令原已疲弱不堪的股价,更蒙上阴霾。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he drama production company has lost 90% of its market value since an IPO three years ago, and just posted its first annual loss.

稻草熊娱乐首亏损 押注AIGC降成本

这家电视剧制作及发行商上市三年间,股价已蒸发超过九成,更首度录得亏损 重点: 稻草熊娱乐去年转盈为亏,全年亏损1.09亿元,收入下跌14.3% 公司看好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希望有助降低成本   裴梓龙 去年,中国经济从新冠疫情后复常,娱乐事业再度百花齐放,旗下不少电视剧在中国引起热潮的稻草熊娱乐集团(2125.HK)却在一片看好声中,录得成立以来首次亏损,到底原因为何? 据稻草熊娱乐3月底公布的2023年业绩,公司去年录得1.09亿元净亏损,表现远差于2022年“疫情时代”的5,093万元净利润;即使撇除以权益结算的股份奖励开支,仍录得约8,810万元经调整亏损,而2022年则录得7,360万元经调整盈利,意味同样是转盈为亏。期内,该公司总收入同比下跌14.3%至8.41亿元,毛利更大挫71.2%至6,330万元。 对于收入下降,公司解释是因为各播出平台的采购预算紧缩,以及直接面对消费者(D2C)内容市场流量下滑,导致集团已播映剧集的收入减少。再细分来看,稻草熊娱乐的收入主要来自剧集播映权许可和定制剧集承制,由于去年公司有《今日宜加油》、《心想事成》、《白日梦我》、《白色城堡》及《我的助理不简单》等火爆剧集多轮播放,剧集播映权许可的收入由2022年的4.81亿元,增至去年的7.49亿元,上升了55.7%。 数据看上去相当不错,但剧集播映权许可的毛利跌幅却高达64.5%,只有4,775万元,导致该业务的毛利率由2022年的28%,大跌至去年的6.4%,对公司的业绩影响相当明显。 独立股评人邹家华分析说,这除了因为去年各大影视平台的竞争激烈,令采购预算减少外,更重要的是公司在后疫情时代过于雄心壮志,“去年每个播放平台都减少预算,不少想拍的项目都胎死腹中,最终变成存货确认减值损失,并计入销售成本,直接影响了公司毛利率。” 事实上,稻草熊娱乐的存货水平高达13.1亿元,比2022年的11.1亿元增加17.9%,主要因为在制品增加,部分虽预计今年会上映,但在竞争激烈的影视市场,这些存货能否带动市场热烈反应,仍是未知之数。 至于定制剧集承制业务去年同样受到重挫,该业务收入由2022年的4.96亿元,大跌83.1%至去年的8,360万元,主要因为去年只交付两部定制剧集,比2022年的三部减少一部,而两部剧集的投资规模都明显减少,也成为公司亏损的一大原因。 2014年成立的稻草熊娱乐,由台湾著名影视歌手兼演员吴奇隆的妻子刘诗施持股10.51%。这家被市场认为与吴奇隆有莫大关系的公司,2021年1月在港交所上市,上市价5.88港元,但最近目前已跌至0.4港元水平,上市三年蒸发逾九成,长线持有的投资者恐怕损失不菲。 事实上,公司在2017年至2021年一直保持增长,2021年更是高光时刻。2017年,其收入只有5.43亿元,到了2021年已增长至17亿元,当年更大赚1.69亿元,比2020年上升超过8倍;然而到了2022年,其业绩开始急转直下,收入只有9.81亿元,盈利跌至5,093万元,整体毛利率也由2021年的30.3%跌至2022年的22.4%,去年更大幅下挫至7.5%,可见公司的赚钱能力持续减弱,或许是投资者抛售其股票的主要原因。 压缩制作成本 不可否认的是,稻草熊娱乐仍有不少存量知识产权(IP)作品,但问题在于如何提升毛利率,在各大平台缩减预算的大环境下,要提升毛利率,就要从成本入手,尽可能压缩制作成本。那么,近年火爆全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或许能为稻草熊娱乐带来出路,尤其是人工智能生成影片科技。 稻草熊娱乐在业绩报告中也提到,一直密切关注算法应用及AIGC等技术,例如在去年播映的剧集中,已有部分拍摄场景使用了LED屏幕虚拟技术制作,可以为演员提供更真实的表演场景和氛围,也能为观众带来更具沉浸感的观看体验。 稻草熊娱乐执行董事兼首席运营官翟芳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的圆桌会上也表明,公司下一步将在剧集的生产、研发环节应用更多AIGC产品和技术,包括辅助剧本创作、生产高质量虚拟场景、制作特效、配乐、字幕及宣传材料等,构建更高效的生产方式及成本控制体系。 对于这个策略,邹家华也表示认同,“似A股的光线传媒(300251.SH)为例,其制作的两部动画电影也采用了很多AI技术。当公司有了IP,再做好IP运营管理及多元产品开发,便能实行商业最大化,因此其股价表现相当不错,今年已累涨约三成,可见市场对AI辅助影视制作仍然有憧憬。” 一众影视娱乐股份中,稻草熊娱乐在过去一年的表现无疑较弱,股价累跌近60%,其市销率只有0.34倍,远低于同类公司猫眼娱乐(1896.HK)、中国儒意(0136.HK)和柠萌影视(9857.HK)的2.16至5.87倍。稻草熊娱乐利用AIGC创作后,会否协助改善业务表现,投资者将会密切关注。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Yalla looks for hardcore game partners

进军硬核游戏的第二幕,雅乐科技谋与游戏巨头合作

这家中东社交媒体和游戏公司第四季度营收增长7.7%,在成功提升用户变现和成本控制得宜的推动下,利润飙升近80% 重点: 雅乐科技一季度营收可能会恢复两位数增长,因为它提高了用户变现能力,并为核心的社交媒体服务推出了新功能 公司表示前两款硬核游戏是有价值的测试案例,正把重点转向与更成熟的游戏发行商合作     阳歌 领先的中东社交媒体公司雅乐科技(YALA.US),正为进军中硬核游戏的“第二幕”做准备,之前的第一幕虽没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收入,却为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上周一发布的最新季报中,公司详细介绍去年进军严肃游戏的经验,计划在更赚钱的中硬核游戏领域,复制自己在休闲游戏领域取得的成功。公司还详细介绍了在未来一年实施的其他措施,包括增强语音和文本聊天的核心社交网络应用程序计划。 雅乐科技不仅希望将自己的新产品,引入核心的中东和北非(MENA)大本营,还计划与寻求进入该市场的公司成为合作伙伴。此类公司或包括其产品Yalla和Yalla Ludo应用程序的内容提供商,是该地区最受欢迎的两个应用程序。 公司还指出入选首届“财富阿拉伯500强”榜单,是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0强”的地区榜单,它在该地区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除了排名外,公司现正试图证明,有能力在快速崛起的中东和北非地区建立能获利的业务。 雅乐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涛表示:“我们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有远见的行业专业人士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向中东和北非地区配置更多资源,参与该地区的迅猛发展,推动整个地区的进步。” 雅乐科技凭借最早的语音应用程序在该地崭露头角,这款应用程序早期收入增长强劲,达到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然而,游戏业务后来者居上,已成为它最大的增长引擎。 从营收来看,语音服务与游戏的组合,推动雅乐科技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长7.7%至8,090万美元,略高于上一季度的6.4%增长。公司预计今年一季度的收入将达到7,200万至7,900万美元,按中值计算相当于增长2.7%。但考虑到它最近总是轻松超出预测的趋势,雅乐科技的收入增长有可能加速至8%或更高,甚至可能恢复到之前两位数的增长。 公司的游戏业务同比增长35%至2,850万美元,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推动了公司的最新增长。足以抵消它聊天业务收入的小幅下滑,该业务收入下降了3.3%,至5,220万美元。 优质用户 雅乐科技一向注重让用户花更多的钱,而不是简单地追逐更多不一定付费或付费很少的用户。这反映在它的每位付费用户平均收入(ARPPU)上,这个指标四季度同比增长10%至6.58美元,帮助提高公司的整体收入,即便它的付费用户规模其实同比略有下降。 公司首席财务官胡杨在公司电话会议上表示,注重更高质量用户,加上严格的成本控制,帮助公司保持相对较高的净利润率,在不包括新产品的潜在投资下,预计今年将达到40%左右。此外,它还拥有规模巨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现金和短期投资,从上年同期的4.53亿美元增至去年底的 5.357亿美元。 所有这些因素推动雅乐第四季度净利润增长79%,从上年同期的1,660万美元增至2,970万美元。 业绩发布后的第二天,雅乐股价收跌2.8%。但由于大家普遍看好它的前景和强劲的现金状况,该股过去52周上涨了42%。即使经历了这一轮上涨,该股目前的市盈率(P/E)也相对较低,仅为9.3倍,远远低于Facebook运营商,全球巨头Meta (FB.US)的34倍。 虽然雅乐科技要达到Facebook的规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正在努力扩大自己的地理覆盖范围,以及核心社交媒体和游戏产品的广度。杨涛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已进军土耳其和拉丁美洲,今年计划通过“创新功能和一系列创意设计升级”,从而增强社交网络产品,产生更多收入。 他还介绍了雅乐前两款硬核游戏《Merge Kingdoms》和《Age of Legends》的最新情况,两款游戏是雅乐自主开发并于去年推出,旨在通过吸引更严肃的玩家来增加游戏收入,这些玩家不害怕在他们的爱好上花费巨资。 “最先推出的两款中硬核游戏承担了重大的责任,”杨涛说。“让我们能够对当地用户的偏好有深入了解,并成功招募和培训一直在当地运营的团队,为我们在这个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但他接着表示,这两款游戏目前已经“完成了主要目标”,但指出 “尽管经过几轮优化,预计仍将达不到公司的收入预期”。 从中吸取到的教训是,雅乐在进入新领域时,最好能找到一个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为此,杨涛表示雅乐已转变硬核游戏战略,专注于与更成熟、拥有发行热门游戏记录的公司合作。同时,它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地位,来挑选和运营最适合中东和北非市场的游戏。他还补充说,雅乐将继续自主开发中核游戏。 他表示,“我们正与全球顶级游戏公司积极沟通,探索在这个地区联合变现的潜在机会。”…
Helens reboots franchising mode

醉翁之意非酒“馆” 海伦司重返加盟模式

港股“小酒馆第一股”海伦司,去年下半年恢复加盟模式,成功扭亏为盈 重点: 海伦司由2022年亏损16亿元,去年扭亏为盈赚1.6亿元 去年中推出“嗨啤合伙人计划”,重返加盟模式,并且取消门店抽成      李世达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是描写唐朝时期江苏扬州夜生活的著名诗句。据称中国最早的夜市,就出现在唐朝中晚期。夜经济的勃兴,自古以来顺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社会经济繁荣昌盛的象征。 自去年初解除疫情管控措施以来,中国夜游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复苏。据去年10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的《2023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去年1至8月重点监测的363座城市夜间游客规模,平均恢复到2019年的110%;游客月均夜间出游频次为3.27次,夜间出游意愿达95%。 民众有意愿夜游,自然有意愿消费。报告指出,去年1至8月超七成游客夜间消费支出较2019年有所增加。2023年全国夜游市场规模1.57万亿元(2,200亿美元)。在全国各地经营小酒馆生意的海伦司国际控股有限公司(9869.HK)近日发布盈喜,也验证了中国夜经济的复苏。 海伦司主营连锁小酒馆,第一家酒馆于2009年在北京开业,凭借“10元一瓶啤酒”的低价策略,在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中广受欢迎。2021年在港股上市,成为“港股小酒馆第一股”,随即快速拓展直营门店,相反陆续缩减加盟店数量,目的是要确保对产品、运营、服务、供应链及人才培养等,能达致更有效的监督。 受到疫情冲击,海伦司上市后转盈为亏,直到去年。海伦司公布,2023年预计实现营收11.7亿元至12.2亿元,同比下跌21.8%至25%,股东应占溢利预计为1.6亿元至2.1亿元,而上一年度则亏损超16亿元,公司大幅扭亏为盈。然而盈利表现虽亮眼,营收下滑却也影响公司股价表现,盈喜公布后三个交易日股价累跌约7%,在3.01港元附近徘徊。 恢复加盟 积极瘦身 海伦司成功扭亏,除了归因于疫情解封、门店客流回升外,改变自身经营模式或是脱胎换骨的关键。2023年之前,海伦司小酒馆直营门店数量高速增长,光是2021年就新增了451家直营店,至2022年6月,公司直营店数量已达到846家,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的企图心明显。 不过,大量直营店自然带来沉重的经营压力,何况是疫情期间。2021、2022两年,公司累计亏损达18.3亿元。海伦司于是开始积极“瘦身”,计划重新引入加盟模式,转向平台型公司发展。 至2023年9月20日,公司直营店数量由846家大幅下降至409家。同年6月,海伦司重新恢复加盟模式,推出「嗨啤合伙人计划」,截至目前,“嗨啤合伙人”门店已累计开业180余家,覆盖从一线城市至县级城市共133个城市,并将于2024年加速扩张。 让合伙人赚到钱,是公司推广加盟的策略。原本海伦司对合伙人门店毛利分三级抽成,但自去年12月18日起,公司宣布“取消毛利抽成、门店收益100%归合伙人”的政策,已抽的毛利还将全数返还,并提供装修补贴、首次进货福利等措施。大大提升了加盟合伙人的经营信心。 对海伦司来说,开酒馆不抽成,不妨碍其真正的生意——酒水供应链。 自有酒饮毛利率近八成 开酒馆赚的本来就是酒水钱,特别是海伦司拥有自有品牌酒水饮料。根据2023年中报,去年上半年海伦司自有产品收入达5.4亿元,占同期总收入7.1亿元的76.3%。自有产品中,“饮料化酒饮”收入达3亿元,占总收入比重由2022年同期的37%上升至42.4%。与之相较,同期特许合作收入仅3,896万元,占比5.5%。 海伦司自有品牌瓶装啤酒价格大约都在10元左右,多款调味啤酒受到年轻人欢迎,此外,第三方品牌酒品价格也都在10元至20元左右,与其他酒吧动辄70、80元一杯酒相比,自然更加平易近人。 截至去年6月30日,海伦司自有酒饮毛利3.2亿元,毛利率高达79.4%;带动整体毛利率达到72.3%,按年增加六个百分点。 据海伦司2月底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春节战报”,今年春节期间,150+家合伙人门店营收超过1,500万元,总订单量超过21万单,喝掉啤酒超过65万瓶。其中,36.6%的合伙人门店营收峰值在大年初五(情人节),当日总营收超过520万元。 显然,海伦司自去年下半年起主打“轻资产模式”,努力实现降本增效,追求精细化管理。然而此做法虽提高了盈利,但门店减少却也令收入有所缩水。相信公司会继续深耕加盟市场,主推小型、面积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店型,让门店能够适应更广泛的场景。国泰君安对海伦司维持增持评级,若2023年归母净利达2.1亿,每股盈利为0.16元,市盈率约18倍。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Fosun looks to sell Atlantis Sanya

复星拟削肉还债 旅游业务何去何从

据报道,复星国际正寻求出售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以及Club Med的部分股权 重点: 据路透社报道,复星国际正考虑出售旅游业务旗下两大核心资产的部分或全部,以筹集现金偿还巨额债务 出售其中一项或两项资产可能会极大地改变复星旅文的未来。复星国际持有复星旅文78%的股份      阳歌 有战略投资,也有债务。对复星国际有限公司 (0656.HK)而言,谈到这两者时,眼下债务问题似乎更要紧。有报道称,该公司正考虑出售旗下复星旅游文化集团(1992.HK)两大主要资产的部分或全部。 具体而言,据路透社本周报道,复星旅文正考虑出售三亚亚特兰蒂斯大型度假酒店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此外,路透社上月还报道,复星旅文还在探索出售核心资产Club Med的股份。此前,持有复星旅文78%股份的复星国际曾多次表示,旅游业务是其核心业务之一,无意出售。 过去也许确实如此,但如果它真的出售三亚亚特兰蒂斯以及Club Med的部分资产,那该公司的旅游业务就所剩无几。路透社此前还曾在1月报道,复星正就出售旗下另一项旅游相关资产——打包旅行度假公司Thomas Cook,正与波兰的eSky进行高级别洽谈。 最新报道出来后,复星旅文发表声明称:“始终审视并优化业务组合”。与以往对类似报道做出的回应不同的是,它并没有断然否认,似乎表明公司确实正考虑出售三亚亚特兰蒂斯和Club Med的部分股份。 更重要的是,以复星国际为旗舰的复星集团,是海航和安邦等竞争对手溃败之后,仍屹立不倒的最后几家中国大型企业之一,海航和安邦曾在2010年代举债在全球大举收购。复星是它们中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它尚未遭受类似命运的原因。集团与上海市政府关系密切,这也有所帮助。 据路透社报道,复星正瞄准大型国企以及财力雄厚的中东投资者来收购三亚亚特兰蒂斯,这也反映了它与上海市政府的关系。众所周知,当地方政府想要救助陷入困境的地方龙头企业时,国企往往会在财务和其他方面伸出援手。去年,我们在深圳看到了类似的救助措施,当地的房地产巨头万科,当时因为沉重的债务负担陷入了类似的困境。 复星的巨额债务已不是什么秘密,截至去年6月,它的债务总额约为300亿美元。公司此前曾表示,将出售非战略资产来偿还部分债务,不过集团此前多次强调,旅游和医药是两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业务。 因此,最新的报道似乎表明,复星不再像过去那样,认为旅游业务具有战略意义。在出售了最大的两项资产的部分或全部之后,复星旅文会变成什么样子,谁也说不准。 复星旅文的命运 复星旅文很有可能继续作为上市公司运营,即使失去亚特兰蒂斯度假酒店,据去年上半年的最新财报显示,该酒店约占复星旅文收入的10%。复星国际也有可能最终解散旅游部门,专注于其他核心领域,其中包括复星医药(2196.HK;600196.SH)和复朗集团(LANV.US)奢侈品业务。 至少最近的风声似乎表明,旅游业务不再是绝对不可出售的资产了。 周二路透社的报道出来后,复星国际和复星旅文的股价双双下挫,在接下来的三个交易日里,它们分别下跌约6%。两只股票最近都承受了一定压力,复星旅文目前的远期市盈率只有8倍。只有在线旅行社携程(TCOM.US;9961.HK)16倍的一半,更不到希尔顿酒店(HTL.US)29倍的三分之一。 复星旅文的低估值似乎反映了对其母公司债务的担忧,而不是公司本身存在什么问题。事实上,复星旅文最近的表现相当不错,这要归功于疫情过后的旅游业复苏,全球的旅游业界都从中受益。 公司上个月发布盈利预告称,2023年旅游业务的业务量增长15%或更多,较2019年疫情前增长25%或更多。有趣的是,使用盈利预告中的数据进行的计算显示,公司去年下半年将录得约2亿元的亏损,扭转了上半年盈利4.72亿元的局面。但亏损可能是由于一次性费用等因素造成的,因为旅游业的业务总体相当不错。 针对路透社有关亚特兰蒂斯可能出售的报道,复星旅文在声明中表示:“目前,公司业务运营良好,财务状况稳健。” 位于海南的亚特兰蒂斯是一座大型度假酒店,拥有逾1,300间客房,还设有水上乐园和购物中心等设施。它于2014年开工,四年后竣工,据报道,复星曾表示,截至2018年,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资110亿元。 去年上半年,该酒店的收入同比增长89%,达到9.28亿元,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revpar)也同比增长82%,至2,075元。同期,Club Med在复星旅文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最大,约为84%,同期增长34%,至75亿元。 归根结底,复星为了偿债,可能正在探索所有可行的方案,甚至是之前曾表示不在考虑之列的旅游资产。鉴于目前旅游业的良好环境,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买家,复星甚至有可能从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