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miao files for Hong Kong IPO

众淼利润率虽高企 别忽视业务及监管风险

这家由家电制造商海尔控股的保险代理公司已提交上市申请,由于主打企业保险并且采用了轻量化的成本结构,该公司盈利可观 重点 家电巨头海尔集团支持的保险代理公司众淼创科已申请在香港上市 该公司的收入基础小,但通过聚焦利润丰厚的企业保险,并采用轻量化的成本结构,公司利润强劲 梁武仁 投资者对保险代理公司通常不会很感兴趣,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们往往缺乏像那些科技公司那样吸引人的增长故事。但任何一个寻找高盈利公司的人,不妨认真考虑一下众淼创新科技(青岛)股份有限公司。 乍一看,众淼创科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它的多数股权由中国最著名的家电制造商之一海尔集团持有。但这家上周申请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真正的突出之处在于它的高利润商业模式,该模式的基础是专注于企业保险和轻量化的成本结构。 当然,众淼创科也未能幸免于中国经济迅速放缓的影响,近年来其收入增长放缓就表明了这一点。但即便如此,它仍然稳定地实现了盈利,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高效的商业模式。 这家保险经纪公司的总收入在2023年同比增长约17%,达到1.74亿元,较2022年24%的增长有所放缓。鉴于它收入基础较小且2017年才成立,尽管收入增长速度平平,但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并且同样重要的是,它的毛利率超过40%,以致最后的纯利率达20%。 众淼创科的销售成本,即每1美元收入的成本,主要是向分销渠道合作伙伴和代理人支付的推荐费和佣金。而营业支出还不到其收入的四分之一。 相比之下,竞争对手泛华控股集团(FANH.US)去年的经营开支占据了90%以上的收入,而线上保险公司水滴(WDH.US)实际上出现了营业亏损。平心而论,泛华控股集团和水滴的规模都比众淼创科大得多,而且业务侧重点不同,这会增加运营的复杂性和成本控制的难度。 但众淼创科卓越的运营效率似乎确实表明,有时候越简单越好。公司的运营相当精简,围绕主要的保险业务展开,不依赖投资收入,投资收入在经济繁荣时期对很多保险公司来说可能都是赚钱,但在金融市场表现不佳时却是一种负担。 众淼创科还有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向企业而非消费者销售保险。因为企业经常购买长期保单,此类保险可以成为更稳定的收入来源。针对公司的保障计划往往也更复杂,因此保险公司的收费可以更高。 众淼创科主要面向企业销售的财产保险,去年的平均佣金比例接近18%,意味每收取100美元的保费,该公司能赚18美元。主要面向消费者的车险佣金,其比例则要低得多,仅为5.6%。众淼创科同时面向企业和个人销售的意外伤害保险,其佣金比例最高,达到30%以上。这么高的佣金比例,意味尽管意外险在公司的总保费中所占的份额较小,但对公司收入的贡献巨大。 企业的侧重点 总的来说,企业保险销售占众淼创科保险收入的41%左右,去年的毛利率为66%。这远高于个人保险24%的毛利率。因此,尽管企业保险的营收贡献较小,但占公司总毛利润的三分之二。 众淼创科由海尔旗下的一家实体于七年前创建,接管了海尔保险代理,该公司主要是为海尔的客户提供服务。众淼创科仍在向海尔销售保险,但一直在减少对这一业务的依赖。去年,众淼创科面向非海尔企业的销售额,超过了来自海尔内部的贡献。同时,面向消费者的销售比例逐年下降,这对利润率有利。 众淼创科也确实存在弱点,主要是对少数承保方的高度依赖。其中,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去年就占众淼创科收入的35%以上,前五大承保合作伙伴贡献了近三分之二的销售额。意味着哪怕是失去其中一个承保方,都可能给公司造成巨大打击。 如果承销商决定专注于自己的直接业务,竞争就是另外一个因素,尤其是对众淼创科这样的中间商来说。至于公司对海尔的依赖,也是一个潜在的弱点。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点是,监管打压的可能性一直都有,过去五六年里,监管部门对中国民营金融业的打压非常常见。 撇开这些风险不谈,众淼创科最终需要证明,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它能够在增长的同时保持利润率,以保持投资者的兴趣。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将可吸引寻求稳定盈利公司的投资者。 目前,尚不清楚众淼创科希望从香港IPO中筹集多少资金,也不清楚它将如何使用这笔资金。该公司从运营中产生现金,但也一直在从外部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最近的一次是在2021年,从海尔员工创建的一个团体里筹集了1,400万元,这笔交易中公司的估值约为9.3亿元。 按照这个估值,根据众淼创科2021年的净利润计算,其市盈率超过30倍。即便按照2023年更高的利润计算,市盈率也远远超过20倍,远高于泛华的4.7倍,但非常接近水滴的23倍。众淼创科卓越的盈利能力,可能为其在香港上市时获得更高的估值提供了理由。 能否以如此高的估值向投资者出售股票,可能取决于它能否让投资者相信,它良好的利润率从长远来看是可以持续的。加速实现更强劲的营收增长(可能通过收购实现),也可能会增强它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ian Tu Capital tumbles into the red

IPO市场陷困境 天图急转策略应对

这家风险投资公司去年录得8.14亿元投资亏损,2022年则录得3.37亿元收益 重点 天图投资去年转盈为亏,录得净亏损8.73亿元, 2022年则有盈利5.59亿元 这家风险投资公司正受香港IPO市场疲软的打击,这原是它处置消费相关投资的主要市场       阳歌 主要一大收入来源枯竭时,你会怎么做? 这是天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973.HK)首份财报中的核心问题,公司去年成为中国首家在香港上市的风险投资公司,也算是创造了历史。不幸的是,由于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不足,去年在港上市的新股相对较少,跌至20年来的最低点。 对天图投资这样的公司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们严重依赖IPO来回收对企业的投资。随着这种“退出”策略变得越来越难,天图投资表示正在转向“不依赖IPO退出的投资策略”,比如把所持股份卖给其他买家。 最重要的是,天图投资去年陷入严重亏损,改变了2022年的盈利局面,原因是它的资产处置收入下降,现有资产价值也出现下跌。公司在复活节前的周四发布的业绩显示,去年亏损 8.73亿元,相比下2022年则取得了5.59亿元的利润。 大部分亏损源于去年8.14亿元的投资损失,扭转了2022年3.37亿元的收益。公司还取得了其他一些收入,主要来自管理费。但即便是管理费,去年也从2022年同期的4,600万元下降3%至4,460万元。 复活节加上周末的长假结束后,天图投资的股价周二上涨了2.3%。但自3月初发布盈警,预示2023年出现巨额亏损以来,公司的股价已下跌约23%。按约3.10港元的最新价格计算,相对去年10月6.50港元的上市价,现已缩水超过一半。 公司处境艰难,原因是多方面。它主要的关注点是消费公司,早期投资了一系列知名品牌,如乳制品制造商中国飞鹤(6186.HK)、茶饮销售商奈雪的茶(2150.HK)和水果零售商百果园集团(2411.HK),现已全部在香港上市。 天图投资的投资目标往往会设法登陆香港交易所,而不是寻求在中国国内的A股市场或美国上市(最受中国公司欢迎的另外两大上市地点),这并非偶然。香港投资者对这种消费类股票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该类股票通常增长较慢,并通过派息来吸引投资者。 相比之下,美国投资者传统上青睐来自科技和制药等高增长领域,以及新能源等新兴行业的公司。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因为监管机构扮演着公司在上海和深圳上市时的把关人角色。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能源、微芯片等北京重点发展领域的公司,往往会在上市申请人中获得优先考虑。 低迷的香港股市 这一切都将我们带回香港,那是其投资的公司最青睐的上市地点,但香港正遭受数十年来最糟糕的市场情绪。天图投资指出,基准恒生指数去年下跌了14%,并表示,另一个追踪中国消费类股的指数今年迄今已下跌12%。 普华永道的数据显示,在市场情绪如此低迷下,去年只有73家公司能够在香港上市,筹资463亿港元。筹资总额尤其疲软,较2022年下降56%,为20年来最低。在成功上市的企业中,消费品和服务是最大的群体,占所有新上市公司的29%。 GlobalData的数据显示,IPO市场的疲软,也打击了对中国企业的整体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它们在去年下降了27%至426亿美元。 随着市场下滑,天图投资指出,它管理的资产价值从去年3月底的255亿元,降至去年底的244亿元。公司表示,去年通过资产处置获得了4.33亿元的资金,但未提供2022年的可比数据。 但在去年的IPO上市文件中,公司表示,在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的三年多时间里,通过资产处置产生了40亿元的收入,平均每年12.3亿元。这意味着,公司去年从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收益,可能比前几年减少了三分之二或更多。 天图投资表示,作为转向IPO替代方案的一部分,它将寻求与政府优先事项更一致的投资。在目前的环境,这个决定看起来相当明智,因为中国的许多大型国有投资公司都喜欢购买这类资产,以示对政府的支持。不幸的是,天图投资通常瞄准的基本消费相关企业,并不是北京方面优先考虑的对象。 不过,天图投资正在努力改变这种状况。虽然它去年推出的五只新基金中,有四支瞄准了消费品和服务,但第五支基金着眼于生物技术。公司去年的最新投资之一是上海悦鲲,这是一家经营智能回收系统的企业。生物技术和回收利用都是更有可能吸引大型国有投资者,或获准在上海或深圳上市的高科技领域。 随着天图投资的战略转变,其估值水平与全球同行相比有大幅折让。它的市净率(P/B)只有0.28倍,相当于美国私募股权巨头凯雷集团(CG.US)和KKR (KKR. US) 3.3倍和3.9倍的零头。 在转型过程中,公司不需要担心现金问题,因为截至去年底其资金储备达到11.1亿元,几乎是上一年6.14亿元的一倍。而且确实,香港股市有望在未来几年,随着中国经济企稳而有所改善。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uzhou Bank's profit climbs

泸州银行表面美好 实赖投资收益推升盈利

尽管有迹象表明贷款违约现象增加,但主要得益于非经营性投资收益,这家地方银行去年利润强劲增长 重点 尽管净利息收入萎缩,但受投资收益推动,泸州银行去年利润增长23% 虽然该公司不良贷款率下降,但违约风险最大的贷款却有所增加 梁武仁 就一家公司的财务表现而言,最引人注目的数字往往并不能说明全部情况。对中国的银行来说尤其如此,往往需要对它们的财报进行拆分,才能了解真实情况。对中国数百家地方银行来说,情况甚至可能更加棘手,这些银行往往处于各种相互角逐的力量的交汇处,包括需要服务地方权力的同时,亦要努力实现盈利。 泸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983.HK)的最新业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乍一看,你可能觉得总部位于四川泸州的地方银行表现相当不错,尤其是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困境。但再深入地研究一下它的最新年报会发现,对于同行面临的挑战,它也难以幸免。 根据上周五发布的财报,泸州银行去年净利润总计9.94亿元,较2022年增长23%。对于一家中国银行来说,这看起来相当令人羡慕,尤其是在当前经济放缓,导致很多银行违约率攀升。 它的同行中,天津银行(1578.HK)2023年的利润增长要慢得多,仅增长6%。行业巨头中国工商银行(1398.HK;601398.SH)尚未披露最新的年度业绩,不过它去年上半年的利润同比几乎没有增长。 诚然,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银行,天津银行的规模也比泸州银行大得多,因此这两家银行取得大幅增长的难度更大。但去年泸州银行的总资产增速实际上落后于天津银行。这不禁让人质疑泸州银行为何还能取得如此强劲的利润增长。 泸州银行去年的净利息收入(通常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实际上下降了约5%,尽管其贷款资产组合规模有所增长。这是因为随着中国降低利率,它向借款人收取的利息下降了。但利率下降提高了债券收益,推高了债券价格和泸州银行持有的债券价值。由此产生的投资价值增长,帮助银行的经营利润增长了20%以上。 泸州银行对投资资产的归类方式对它自己有利。银行将一半以上投资资产价值变动计入经营收入,它们直接流入净利润。而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确认资产价值变化的另一种选择是将其归为“其他综合收益”,不计入净利润。 这使得银行在如何归类投资资产方面有一定的余地,可能对它们的净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天津银行就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将投资资产价值变动从去年的营业利润中剔除。因此,其投资收益的增幅远不及泸州银行。这意味着,泸州银行去年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归因于与其核心银行业务无关的因素。 可疑类贷款 通过看似巧妙招数,公司的贷款在中国疲软的经济环境下似乎仍然表现不俗。但更深入地研究这些数字就会发现,它仍然与大多数同行一样处于不稳定的境地。 截至2023年底,该行的不良贷款率从一年前的1.53%下降至1.36%。相比之下,最新的数据远低于整个银行业的1.6%和天津银行的1.7%,与中国工商银行去年6月底的比率持平。尽管多数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泸州银行仍有能力改善这一重要指标,这也应该能给人信心。 但也存在一些危险信号。首先,泸州银行去年为贷款预期减值损失计提了16亿元。这比2022年增长了60%,相当于该行2023年利息净收入的一半以上,这表明该行的前景并不像一些整体数据所暗示的那样乐观。 另一个警示信号是,去年泸州银行的可疑类贷款大幅增加,而次级类贷款大幅减少。可疑类贷款飙升意味着,随着更多的次级类贷款被降级到较低的可疑类别,意味着该行的不良贷款数量可能在增加。该银行的实际贷款损失也在大幅增长。总而言之,很难说泸州银行去年的贷款质量是否有所改善,而且事实很有可能恰恰相反。 泸州银行专注于企业贷款,这类贷款约占其贷款总额的85%。该行逾35%的贷款来自建筑和房地产行业的企业,这些行业正在应对持续低迷。去年底,该行房地产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为4.8%,明显高于其整体不良贷款率。 泸州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充足,相当于不良贷款总额的三倍多。因此,它应该能够应对贷款违约,而无需进一步提高潜在贷款减值的拨备。这一事实,再加上泸州银行去年相对温和的贷款增长,似乎确实表明其风险管理比较谨慎。 泸州银行的情况突显了中国的银行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它们常常被迫放弃利润增长以维持健康的风险水平。自2018年上市以来,它的股价已下跌约三分之一,加入大量失去投资者青睐的中国股票行列。尽管如此,它的市盈率为7.5倍,高于工商银行的3.8倍和天津银行的2.6倍。 总而言之,泸州银行不仅盈利,而且多年来盈利还一直在增长,尽管其中一些增长可能是由于非经营性因素所致。这使其有别于像锦州银行这种陷入困境的地区性同业,后者在经历了多年的困境后已被中国政府救助。不过,尽管利润增长强劲,泸州银行的最新收益显示,该公司也可能会像其他同行一样陷入波涛汹涌的困境。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nvestors unimpressed by massive Lufax dividend

业务续萎缩 陆金所息诱投资者

在宣布每股美国存托股份派发2.42美元特别股息后,这家在线贷款公司的美国存托股份在两天内仅上涨1.11 美元 重点 陆金所宣布每股美国存托股份派发2.42美元的巨额特别股息,相当于其周五收盘价4.48美元的一半左右 随着专注于更优质的借款人,公司去年将贷款投资组合削减了45%,预计今年还将再削减32%      阳歌 在线贷款公司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HK;6623.HK)规模不断缩小。首先,公司经历了一场彻底的转型,贷款投资组合在2023年缩减了近一半,因为它正进行更广泛的“去风险”过程,专注更优质的借款人。现在,随着宣布派发巨额特别股息,陆金所的现金储备也即将经历一场类似的缩减,派息将花去约100亿元,相当于它去年底现金总额的约四分之一。 公司在上周四发布的最新季度业绩中宣布,记录在册的股东将于4月9日获得每股美国存托股份 (ADS)2.42美元的巨额股息。 换句话说,这个股息金额,相当于它在美上市股票公告发布前的72%收盘价。即便该股在公告发布后的两个交易日内上涨了33%,股息仍相当于美国存托股份周五收盘价4.48美元的54%左右。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公告发布后ADS上涨1.11美元,不到股息的一半。因此,即便股息支付后价格回落至发布公告前的水平,现在购买ADS的人仍可以获得非常可观的利润。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投资者对这种不多见的巨额股息并不是太兴奋。 事实上,缺乏热情是人们对中国民营线上贷款机构普遍持高度怀疑态度的延续。过去五六年来,这种疑虑一直困扰着这类公司,此前政府因为担心它们在风险控制方面缺乏经验而进行了一场监管整顿。 这些担忧依然存在,因为监管机构的不可预测,始终是在中国做生意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最近,又多了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导致贷款违约风险上升,直接影响到陆金所控股等线上贷款机构。 公司去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应对这风险,并在最新报告中,将2023年称为“去风险”年。最能体现这种“去风险”的是公司大幅减少贷款,将重点放在最优质的借款人身上。截至2023年底,它的贷款余额为3,150亿元,比上年同期的5,760亿元下降45%。 公司预计今年贷款余额将继续萎缩,称预计到年底余额将在2,000亿元至2,300亿元。按中值计算将下降32%,与两年前公司放贷更加自由的时期相比,缩减近三分之二。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容奭在公司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在第四季度,随着去风险计划的完成,业务的缩减处于可控状态,我们的业务可见度很高。”他续称“但是……由于审慎的战略和业务模式转型,我们仍然需要更多时间。” 更重视消费贷款 陆金所的转变背后有几个关键因素,全都是为了提高贷款质量和盈利能力。公司由金融服务巨头中国平安控股,曾是2010年代中期崛起的一批民营金融科技贷款机构中的佼佼者,主要面向小企业和消费者,这些借款人往往不受传统国有银行的重视。 这些借贷公司后来几乎都要么关门,要么转型为贷款中介以应对整顿,而陆金所是少数几家仍从事直接借贷业务的公司之一。根据最新业务转型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公司正转向为所有贷款提供担保的模式,而不是依赖第三方保险公司提供担保。这将为它节省大量的保险费用,但同时也促使其严加筛选,以降低违约风险。 另一个重大变化是,陆金所更加专注于消费贷款,降低了之前对小企业贷款的偏好,因为许多此类企业由于当前经济放缓而举步维艰。公司表示,第四季度新增贷款中约有四成是面向消费者的,这将消费者贷款占其投资组合的比例,从2022年底的5%提高到去年底的12%。 公司还在迅速缩减业务的地理覆盖范围,以便专注于最具盈利潜力的市场。 因此,其覆盖城市数量从上年的300多个减至去年底的146个,同期直销团队的规模也从4.7万人减至2.1万人左右。 收入方面,公司日益保守的做法,致其第四季度营收从2022年同期的123亿元下降44%,至68.6亿元。公司当季支出同比减少了近40%,但巨额信贷减值损失,导致当季净亏损8.32亿元。 在宣布派息后,陆金所的股价大幅上涨,最终使其往绩市盈率达到可观的20倍。这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奇富科技(QFIN.US)的5.6倍、信也科技(FINV.US)的4.2倍和乐信 (LX.US)的区区1.8倍。但基于今年利润将大幅增长的预期,陆金所的远期市盈率回落至5.7倍,表明投资者对该公司仍不是特别看好。 在中国金融科技贷款机构中,派息越来越常见,陆金所控股实际上是最后一批派发股息的公司之一。奇富科技、信也科技和乐信都已经定期派发股息,奇富科技和信也科技每年的分红金额,相当于当前股价的5%左右,而乐信甚至更高,达到10%。 像这样直接用现金回报股东,看起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陆金所控股即将进行的大规模派息,对投资者来说似乎尤其诱人。这可能有助于在短期内吸引投资者重返该股,但它们需要证明自己,能够控制经济衰退带来的更大风险,才能在长期内吸引投资者购买它们的股票。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he Chinese steel-trading platform is applying to trade on the Hong Kong stock market after merging with its shell company partner.

找钢网合并Aquila 港股“去SPAC”上市首例

内地钢铁交易网站找钢网向港交所递交“去SPAC”上市申请,成功后将是本港首宗案例 重点︰ 找钢网与Aquila Acquisition的并购交易,议定估值高达百亿港元 截至今年1月底,找钢网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余下1.29亿元   裴梓龙 终于,水尽鹅飞的港股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市场有了新消息。 找钢产业互联集团(ZR Group, 找钢网)在3月10日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将与招银国际资管等成立的SPAC Aquil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7836.HK)合并,以类似反向收购的“去SPAC(De-SPAC)”方式在港上市,估值约100.04亿港元,如果成功,将成为香港第一家SPAC并购交易,为沉静的SPAC市场带来喜讯。 去年8月31日,Aquila宣布与找钢网合并,当时预计在去年四季度完成交易,但一直未有进一步消息,首先因为港股市场表现疲弱,但最重要是等待中证监为其上市“开绿灯”,而这次找钢网正式递交上市申请,也意味已获得中证监批准。事实上,找钢网2018年曾尝试在港交所上市,最终失败而回,这次可谓变阵再战港交所。 不过,找钢网在2021年至2023年分别净亏损2.74亿元、3.66亿元及4.69亿元,三年合共亏损11.12亿元。连年亏损,公司都有解释,2021年亏损是因为公司处于由“重”到“轻”转型阶段,以及组建销售及营运团队,并发展一站式数字化基础设施;2022年则诿过于新冠疫情;到了2023年亏损增加28.1%,公司解释是因为一次性3.43亿元以股份为基础的开支,以及同样属一次性的与SPAC并购交易有关的3,960万元专业费用。如果撇除这两项,2023年的净亏损为8,360万元,比2022年净亏损3.66亿元大幅收窄77.2%。 中国的钢铁市场需求一向庞大,但是供应和需求都非常分散,地域覆盖受限制,分销层级多,导致整个钢铁交易价值链成本高、效率慢及透明度低,所以一直以来内地的钢铁行业对使用数字化平台转型,以达到减低交易成本的要求非常大,找钢网就抓住了这个机遇。以2022年在线钢铁交易吨量计算,找钢网是全球最大的三方钢铁交易数字化平台,目前更将业务逐步拓展到非钢铁工业原材料市场,包括电子元器材、电工电气和五金机电等。 自找钢网于2019年实行平台化后,数字平台的三方钢铁交易吨数增长不错,去年达到3,530万吨,约占中国三方在线钢铁交易总吨量的38%,公司的交易总吨量由2021年的3,560万吨增至2023年的4,900万吨,复合年增长率达17.3%;而公司的商品交易总额(GMV)也从2021年的1,872亿增至去年的1,955亿元,截至去年底,找钢网的数字化平台连接超过12,600名注册卖家及逾177,000名注册买家,大多数都属于中小企业。 曾经在电竞业发展、也当过老师的找钢网创办人兼行政总裁王东,于2008年进入钢铁行业。在工作中,他发现买家在购买钢铁的过程非常复杂,售前要询价、比对价格、议价、锁货;销售中有结算、付款等,售后则要开发票等,起初王东只想做一个钢铁版的“去哪儿网”,主要是帮助买家通过搜寻直接找到货源,改变繁复的交易过程,成为找钢网的雏型。 曾获6轮融资 2012年,王东与拍挡王常辉和饶慧钢成立了找钢网前身上海钢富,同年完成A轮融资,其后在2013年、2014年、2015年、2018年共得了5轮融资,6轮融资获得近25.28亿元资金,估值由当初的3,000万元大增至79.3亿元,翻了近263倍。 找钢网这次上市,是采用同股不同权的架构,紧随SPAC并购交易后,王东及王常辉将拥有公司约65.7%投票权,而包括王东和王常辉在内的一致行动人士,将有公司约66.9%投票权。 找钢网如果想继续拓展业务,需要投入更多资本,但据招股文件显示,截至去年底,其流动负债达113亿元,但今年1月底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1.29亿元。这次合并,找钢网最多可以获得9.59亿元,其中约25%将用于通过数字化加强服务供应、约20%用于扩大买家群体并增加黏性、约20%用于加强技术,约25%探索跨行业扩张。 自港交所2022年批准SPAC上市后,目前也只有5家SPAC成功登陆,然而香港的SPAC与美国或新加坡不同,对发起人、投资者及独立第三方投资者(PIPE)都有更严格的要求。而事实上,5家已在港上市的SPAC,全部都在2022年上市,由于SPAC要在两年内找到并购目标,故今年将是它们的最后限期,这5家SPAC除了Aquila外,还有Vision Deal(7827.HK)、汇德收购(7841.HK)、Interra(7801.HK)和TechStar(7855),其中Vision Deal去年底也宣布计划与内地社交平台趣丸集团合并,估值达82.15亿港元,是继Aquila后第二家公布并购交易的SPAC,至于其他三家SPAC仍未宣布任何并购目标。 对于一家三年亏损超过11亿元的公司,以百亿港元估值上市,是否过高实属见仁见智。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找钢网最后能成功与Aquila合并上市,至少可以让沉寂多时的SPAC市场泛起一点涟漪。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Qifu steps up share buyback

别再想着增长 奇富科技正向股东返利

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业绩发布时,这家线上贷款服务商公布了加大股份回购计划的力度 重点: 奇富科技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3%,净利润增长超20% 公司宣布计划回购价值高达3.5亿美元的股份,远超去年6月至今年3月回购的1.32亿美元 梁武仁 奇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QFIN.US; 3660.HK)正尝试各种可行手段,大力吸引投资者。 首先,这家在线贷款服务商在去年最后一个季度,取得稳健的利润增长,这点在当前中国严峻的经济环境下令人印象深刻。但或许更重要的是,奇富科技公布了多项计划,欲将更多现金储备回馈股东。投资者往往乐于听到这类消息,尤其是在经济困难时期,把利润重新投入业务可能并不会带来强劲的增长。 根据该公司上周发布的最新财报,奇富科技去年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3%,达到45亿元,轻松超过标普全球市场财智给出的预期。公司的利润表现更加出色,净利润增长21.5%至11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成本控制的推动。 奇富科技去年四季度的业绩明显好于2023年全年的业绩,2023年全年公司收入下滑1.6%至163亿元,利润增长6.6%。该公司表示,强劲的业绩也将持续到今年一季度,首席财务官徐祚立在与分析师召开的电话会议上表示,预计这三个月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不包括股权激励费用)将同比增长17%至22%。奇富科技第四季度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增长了近三分之一。 相比之下,奇富科技的劲敌之一信也科技(FINV.US),周一报告去年四季度收入增长平平无奇,同比仅增长6%,利润下滑5%,反映中国经济疲软带来的挑战。信也科技在海外的表现要好一些,报告称随着公司试图在本土市场之外进行多元化发展,海外业务收入增长逾50%,占总收入的近19%。 虽然在当前环境下,奇富科技两位数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看起来很强劲,但公司的最新报告中最吸引投资者的,可能是它宣布计划大幅加强现有的股份回购计划。 去年6月至本月,奇富科技回购了价值1.32亿美元的美国存托凭证(ADS)。但根据刚宣布的计划,该公司可能会大幅加快步伐,回购价值高达3.5亿美元的股份。公司表示还将继续拿出公认会计准则税后净利润的20%至30%派发股息。 投资者对奇富科技越来越重视回报投资者表示欢迎,在最新业绩公布后推动公司股价上涨超过10%。该股第二天继续上涨,目前较公告前上涨了20%以上。 付款保证 公司第四季度收益明细显示,它正努力在业务拓展和风险管理之间维持艰难的平衡。 在第四季度,占其业务相当比例的“轻资本”贷款促成服务带来的收入,实际上出现了急剧下降。在该模式下,奇富科技只是充当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中间人,对贷款违约不提供担保或只提供部分担保。 这种服务显然对公司有利,因为它可以在赚取费用的同时,承担很少的信用风险。但随着当前环境下违约风险的上升,此类贷款对奇富科技的贷款合作伙伴来说,可能正在失去吸引力。 贷款合作伙伴的这种偏好变化,体现在奇富科技包括违约担保的贷款促成业务大幅增长上。这些服务的收入在第四季度同比增长了三分之一。奇富科技的信托或其他部门提供融资的贷款收入增长了近50%,这些部门基本上使奇富科技成为了出借人,因此涉及的风险也更大。 奇富科技不良贷款比率相对较高。截至2023年底,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银行业对于不良贷款的标准定义)占公司总贷款的2.35%,远高于信也科技的1.93%和银行业的1.62%。这意味着奇富科技可能不得不为坏账提供更大的拨备,而这会削弱它的利润。 但至少在第四季度,奇富科技贷款促成服务的收入增长了近5倍,弥补了潜在贷款违约风险加大的影响。在这些服务中,奇富科技通常会利用其平台上的数据,将借款人与出借人匹配起来。这类介绍费通常只占奇富科技业务的很小一部分,但它们在提高公司第四季度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第四季度利润的增长,截至去年底,奇富科技的现金持有量略有增加,达到33.8亿元左右。令人鼓舞的是,公司正在从运营中产生现金。虽然投资者似乎很赞成该公司与他们分享部分现金的计划,但这种现金使用方式,可能也会引发一些长期担忧,认为该公司通过投资实现增长的选择其实很有限。 至少就目前而言,奇富科技的管理层似乎专注于提振公司股价。 公司CEO吴海生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深信公司的股票被严重低估,当前的市场估值未能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 奇富科技目前的市盈率是5倍,略高于信也科技的4倍。但对于这类科技公司来说,这样的估值似乎太低了,尤其是考虑到全球同类公司LendingClub (LC.US)目前的市盈率为21倍。这可能归因于中国经济放缓和更严格的市场监管。但对许多人来说,目前的倍数仍然过高。 归根结底,公司去年最后几个月的业绩看起来不错,尤其是在当前环境下,所以奇富科技的高层试图通过积极的股份回购以提升公司价值是可以理解。但这种策略只能到此为止,因为投资者可能也会认为,这种做法反映了公司的长期增长机会正在减少。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egend Holdings to report big loss

多元化拖累 联想控股业绩下滑

这家投资控股公司预警称2023年将出现巨额亏损,因旗下公司盈利下滑,部分甚至出现亏损 重点: 联想控股预警称,2023年净亏损可能高达40亿元,与上年盈利11.7亿元相比发生巨大逆转 旗下多家上市公司2023年前9个月收入和利润双双下降,在投资初创公司的损失可能有所扩大 梁武仁 投资控股公司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3396.HK)的经历表明,整体并不总是大于部分之和,至少在商界是这样。 公司有着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包括长期控股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联想集团(0992.HK),这有助于降低过度投资单一行业的风险。但公司作为一个整体的表现,有时可能远不如它旗下的一些明星企业,去年显然就如是。 上周五,联想控股预警称,预计2023年净亏损最高可达40亿元,与上一年盈利11.7亿元相比发生巨大逆转。联想控股将逆转归因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旗下公司的利润受市场及行业因素影响同比下降,另外是市况问题影响它投资的业务出现亏损。 除联想集团外,联想控股还持有在深圳上市的联泓新科(003022.SZ)和佳沃(300268.SZ),以及卢森堡历史最悠久的私人银行卢森堡国际银行。它将这些投资归类为“产业运营”。在“产业孵化与投资板块”,公司还运营着多只基金,它们投资初创企业,并持有多家公司(其中不乏上市企业)的少数股权。 尽管联想控股拥有广泛的资产,但它收入的最大份额仍然来自联想集团,这是它持有最久的资产之一。联想控股的中期报告显示,去年上半年,这家电脑制造商占联想控股总收入的88%以上,占其产业运营净利润的38%左右。产业孵化与投资板块则出现亏损。 由于产业孵化与投资板块亏损,联想控股去年上半年整体营收下滑,净利润暴跌近70%。但去年下半年一定是情况急转直下,公司才会陷入如此严重的亏损。用公司数据进行计算后显示,下半年亏损额从对上一年同期的9.61亿元剧增至46.7亿元。 联想控股旗下三家上市公司的第三季度业绩提供了一些线索,说明了为何下半年亏损大幅增加,但也留下了疑问。 三家公司的收入均出现下滑,其中作为中国最大海产品公司之一的佳沃食品,业绩的恶化尤其突出。截至去年9月的九个月里,收入同比下降12.8%,幅度相对温和。但归属于联想控股权益持有人的净亏损为6.52亿元,而上年同期为净利润8,700万元。上个月,佳沃食品预计2023年全年净亏损最高可达13亿元,这表明受三文鱼价格下跌和饲料成本上涨的打击,它的业务在第四季度急剧恶化。 食品业务 联想控股还有其他食品业务,包括水果,与佳沃食品一起,隶属于佳沃集团。水果业务的利润足以让整个食品部门在去年上半年保持盈利。佳沃集团在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39亿元,尽管佳沃食品同期报告了3.76亿元的净亏损。所以,稍做计算就可以看到,非海产业务必须赚取约6.15亿元的利润才能抵消佳沃食品的亏损。 联泓新科去年前9个月的利润也同比下降80%至1.256亿元,远超营收23%的降幅。 作为联想控股投资项目中的领头羊,联想集团虽然续有盈利,但也面临增长放缓。在联想控股的投资项目中,卢森堡国际银行是最赚钱的,去年上半年以最小的收入基数,获得了最大的净利润。因此,它不可能是公司巨额亏损的根源。 除了海产业务陷入困境,去年下半年亏损不断扩大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产业孵化与投资板块的亏损不断扩大。去年上半年,该板块的亏损从上年同期的300万元猛增至4.05亿元。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投资者最好将资金投向联想控股旗下盈利的上市公司,而不是联想控股本身。过去一年,联想集团的股价上涨了约29%,而同期联想控股的股价下跌了22%,包括发布最新预警后的两天内下跌了3.5%。联想集团的五年平均股息收益率为4.7%,高于联想控股的3.7%。 在联想控股的其他投资项目中,联泓新科虽然去年市值下跌,但往绩市盈率仍然超过了48倍,相比之下联想控股只有6.4倍,这表明投资者更青睐联泓新科,而不是它的母公司。 有效管理多元化业务的难度,大于管理规模更小、业务更集中的一组企业,所以企业集团的估值通常会低于其各个部分的总和。联想控股最近的盈利预警再次提醒人们,要注意这种风险。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