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Donald's sign at a restaurant in China

麦当劳中国股东寻新资金 以支持金拱门扩张

2017年,凯雷和中信成为这家快餐巨头在美国以外的最大特许经营商,现在它们可能正在寻求将这项里程碑式的投资部分变现 重点: 凯雷和中信可能正寻求减持在一家合资企业的股份,该企业在华经营着大部分的麦当劳门店 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为,投资者希望套现所持凯雷和中信支持的基金中的股份,这些基金在2017年为最初的投资提供了资金    沈如真 2017年,当凯雷集团 (CG.US)、中信股份(0267.HK)和中信资本同意收购、运营和管理麦当劳 (MCD.N) 旗下庞大的中国内地和香港餐饮网络时,曾对这个有着金色拱门标识的品牌寄予厚望,希望能扩大它在全球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之一的影响力。 现在,这种关系出现降温迹象,上周有报道称,它们正在寻求减持麦当劳在美国以外最大的特许经营商的股份。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此举并不完全出人意料,但仍与双方最初的巨大期望大相径庭。 凯雷集团董事总经理杨向东当时曾表示,此番合作是凯雷在中国宣布的最大交易之一,表明这家美国私募股权巨头“对中国消费者的实力充满信心”。麦当劳也同样大肆宣传。该公司当时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伊斯特布鲁克(Steve Easterbrook)指出,中国很快将成为该公司在美国以外最大的市场,现在将有一个超大型的中美特许经营商作为它在该市场的主要合作伙伴。 但五年下来,由于新冠疫情期间的严格限制,市场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火爆。在那段令人不安的时期,一度看似坚如磐石的合作关系显露出裂痕,这从上周有关凯雷和中信资本寻求部分退出的报道中可见一斑。 从表面上看,此举似乎表明合作正在瓦解。但这更有可能反映的是,专注于中国市场的美元基金在退出投资时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带来的困难。中国低迷的经济也是雪上加霜。 据彭博新闻社报道,凯雷集团和中信资本旗下的私募股权投资部门信宸资本正在建立一个新的工具,来执行其计划的部分退出。报道称,它们接洽了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穆巴达拉投资公司,希望它们成为潜在的新投资者。 麦当劳中国对路透社表示,所有权结构不会改变。凯雷目前持有麦当劳中国内地和香港餐饮业务28%的股份,而信宸资本持有42%的股份。中信股份持股10%,麦当劳持股剩余20%。 随着全球IPO市场降温,将资产转入一个新的投资实体——通常称为接续基金——已成为现有投资者套现部分或全部持股的流行方式。咨询公司执中(Zerone)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私募股权二级市场(投资者向新投资者出售现有私募股权投资权益的交易)总额达到1,020亿美元(7316亿元),创下历史次高纪录。 退出战略 2017年,凯雷集团通过旗下凯雷亚洲基金IV投资麦当劳中国,该基金规模39亿美元,于2014年完成融资。中信资本的投资来自2017年募集的一只基金。这意味着凯雷和中信基金现在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要将投资套现,并将利润返还给基金的出资人,也被称为有限合伙人。 由于中美关系紧张以及俄乌冲突,专注于中国的美元基金现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国将俄罗斯视为合作伙伴。这些因素导致许多通常可能对凯雷和中信提出的交易感兴趣的西方基金,越来越回避此类中国投资。 据彭博新闻社的报道,凯雷集团和信宸资本寻求在最新的交易中筹集40亿美元,这将使麦当劳整个中国餐饮业务的估值达到100亿美元(包括债务在内)。与2017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立时的20亿美元估值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增长。 这一激增可能反映了对麦当劳中国业务的大量投资(包括债务融资),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交易后不久,该合作伙伴关系启动了“愿景2022”加速发展计划。根据该计划,到2022年底在中国开设4,500家麦当劳餐厅的目标,几乎是签署合作伙伴关系时2,500家的两倍。麦当劳目前在中国拥有5,400家门店。 虽然这一合作伙伴关系在疫情期间并没有减缓开店速度,但严格的防疫措施打击了麦当劳在中国的盈利能力。麦当劳不披露其持少数股权业务的业绩。但该公司在其2022年年度报告中透露,由于疫情的缘故,来自中国的收入下降。 中信股份在2020年披露,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麦当劳中国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了6万多份免费餐食,该连锁还为1,500家医院提供送餐服务。 新的融资也反映出,在与百胜中国 (YUMC.US; 9987.HK)的残酷竞争中,麦当劳需要补给。百胜中国是中国最大的快餐公司,在这个市场上经营着肯德基和必胜客品牌。咨询公司弘则研究(Horizon Insights)的数据显示,肯德基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快餐连锁店,市场占有率为4.9%,几乎是麦当劳2.7%的两倍。 截至去年年底,百胜中国在华拥有12,947家餐厅,其中包括9,094家肯德基,并计划今年增加1,300家新店。该公司在华中期目标是开设2万家门店。相比之下,麦当劳的目标是将其目前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增加一倍,达到1万家左右,作为“未来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