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sun looks to sell Atlantis Sanya

复星拟削肉还债 旅游业务何去何从

据报道,复星国际正寻求出售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以及Club Med的部分股权 重点: 据路透社报道,复星国际正考虑出售旅游业务旗下两大核心资产的部分或全部,以筹集现金偿还巨额债务 出售其中一项或两项资产可能会极大地改变复星旅文的未来。复星国际持有复星旅文78%的股份      阳歌 有战略投资,也有债务。对复星国际有限公司 (0656.HK)而言,谈到这两者时,眼下债务问题似乎更要紧。有报道称,该公司正考虑出售旗下复星旅游文化集团(1992.HK)两大主要资产的部分或全部。 具体而言,据路透社本周报道,复星旅文正考虑出售三亚亚特兰蒂斯大型度假酒店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此外,路透社上月还报道,复星旅文还在探索出售核心资产Club Med的股份。此前,持有复星旅文78%股份的复星国际曾多次表示,旅游业务是其核心业务之一,无意出售。 过去也许确实如此,但如果它真的出售三亚亚特兰蒂斯以及Club Med的部分资产,那该公司的旅游业务就所剩无几。路透社此前还曾在1月报道,复星正就出售旗下另一项旅游相关资产——打包旅行度假公司Thomas Cook,正与波兰的eSky进行高级别洽谈。 最新报道出来后,复星旅文发表声明称:“始终审视并优化业务组合”。与以往对类似报道做出的回应不同的是,它并没有断然否认,似乎表明公司确实正考虑出售三亚亚特兰蒂斯和Club Med的部分股份。 更重要的是,以复星国际为旗舰的复星集团,是海航和安邦等竞争对手溃败之后,仍屹立不倒的最后几家中国大型企业之一,海航和安邦曾在2010年代举债在全球大举收购。复星是它们中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它尚未遭受类似命运的原因。集团与上海市政府关系密切,这也有所帮助。 据路透社报道,复星正瞄准大型国企以及财力雄厚的中东投资者来收购三亚亚特兰蒂斯,这也反映了它与上海市政府的关系。众所周知,当地方政府想要救助陷入困境的地方龙头企业时,国企往往会在财务和其他方面伸出援手。去年,我们在深圳看到了类似的救助措施,当地的房地产巨头万科,当时因为沉重的债务负担陷入了类似的困境。 复星的巨额债务已不是什么秘密,截至去年6月,它的债务总额约为300亿美元。公司此前曾表示,将出售非战略资产来偿还部分债务,不过集团此前多次强调,旅游和医药是两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业务。 因此,最新的报道似乎表明,复星不再像过去那样,认为旅游业务具有战略意义。在出售了最大的两项资产的部分或全部之后,复星旅文会变成什么样子,谁也说不准。 复星旅文的命运 复星旅文很有可能继续作为上市公司运营,即使失去亚特兰蒂斯度假酒店,据去年上半年的最新财报显示,该酒店约占复星旅文收入的10%。复星国际也有可能最终解散旅游部门,专注于其他核心领域,其中包括复星医药(2196.HK;600196.SH)和复朗集团(LANV.US)奢侈品业务。 至少最近的风声似乎表明,旅游业务不再是绝对不可出售的资产了。 周二路透社的报道出来后,复星国际和复星旅文的股价双双下挫,在接下来的三个交易日里,它们分别下跌约6%。两只股票最近都承受了一定压力,复星旅文目前的远期市盈率只有8倍。只有在线旅行社携程(TCOM.US;9961.HK)16倍的一半,更不到希尔顿酒店(HTL.US)29倍的三分之一。 复星旅文的低估值似乎反映了对其母公司债务的担忧,而不是公司本身存在什么问题。事实上,复星旅文最近的表现相当不错,这要归功于疫情过后的旅游业复苏,全球的旅游业界都从中受益。 公司上个月发布盈利预告称,2023年旅游业务的业务量增长15%或更多,较2019年疫情前增长25%或更多。有趣的是,使用盈利预告中的数据进行的计算显示,公司去年下半年将录得约2亿元的亏损,扭转了上半年盈利4.72亿元的局面。但亏损可能是由于一次性费用等因素造成的,因为旅游业的业务总体相当不错。 针对路透社有关亚特兰蒂斯可能出售的报道,复星旅文在声明中表示:“目前,公司业务运营良好,财务状况稳健。” 位于海南的亚特兰蒂斯是一座大型度假酒店,拥有逾1,300间客房,还设有水上乐园和购物中心等设施。它于2014年开工,四年后竣工,据报道,复星曾表示,截至2018年,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资110亿元。 去年上半年,该酒店的收入同比增长89%,达到9.28亿元,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revpar)也同比增长82%,至2,075元。同期,Club Med在复星旅文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最大,约为84%,同期增长34%,至75亿元。 归根结底,复星为了偿债,可能正在探索所有可行的方案,甚至是之前曾表示不在考虑之列的旅游资产。鉴于目前旅游业的良好环境,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买家,复星甚至有可能从Club…
Shanghai Henlius Biotech said on Monday it expects to report a net profit of 500 million yuan or more for 2023, reversing a loss of 695 million yuan in 2022 and marking its first-ever annual profit.

快讯:复宏汉霖销售理想 首次录得全年盈利

最新: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696.HK)周一公布,预计去年录得不低于5亿元净利润,扭转2022年的6.95亿元净亏损,是公司成立以来,首次实现全年度盈利。 利好:该公司转亏为盈的主要原因,是受益于核心产品汉曲优的盈利能力获得提升、创新产品汉斯状的销售收入持续提高,以及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成果。 值得关注:该公司去年前三季的盈利为4.08亿元,假如保守估计去年的利润为5亿元,意味四季度的盈利或不足1亿元。 深度:复宏汉霖成立于2010年,是复星医药(2196.HK; 600196.SH)旗下的生物制药公司。该公司于2019年在港交所上市,同年取得一项重要突破,获得中国第一个生物类似药利妥昔单抗的销售批准,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截至去年三季度,该公司已有5款产品成功商业化,18项适应症获批,销售空间不断扩大,并于去年上半年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市场反应:复宏汉霖股价周二上涨,中午收盘升1.6%至14.08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间水平。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haoju buys Beijing hospital

朝聚眼科一招提升收入:并购

这家总部位于内蒙古的眼科护理供应商,正借收购私立医院和诊所,在高增长领域打造庞大投资组合 重点 朝聚眼科的战略是通过并购实现增长,近日宣布收购北京一家医院 去年上半年,这家眼科护理提供商的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30%和44.3%,产生了充足现金,能满足大肆收购之需        谭英 朝聚眼科医疗控股有限公司(2219.HK)正将目光投向中国利润丰厚的私立医院业务,近年中产阶级不断壮大,他们有能力在基本公立医疗体系之外,寻求更优质的服务。朝聚眼科总部位于内蒙古,并非是内地富裕地区,但今年一开始就宣布以3,680万元,在北京收购明月眼科诊所。 此前,公司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增加了八家眼科医院和两家眼科中心,使其总数分别达到26家和27家,新增的八家中六家是收购所得。医院提供全面的眼科服务,而眼科中心提供的是更基础的服务,如验配眼镜和简单的眼科检查。去年3月,公司还在宁夏收购一家眼镜厂。 朝聚在2021年7月上市,当时集资15亿港元,尽管其后积极扩张,但今天股价还不到上市价的三分之一。与复星医药(2196.HK)等除核心药品业务外还经营医院的大型企业相比,该公司规模相对较小。据报道,复星医药正在考虑分拆旗下的医院部门,该部门2023年上半年收入31亿元,是朝聚6.93亿元的三倍多。 但投资者对两家公司的股票基本一视同仁,它们目前的市盈率(P/E)均在11倍左右。可能部分要归因于复星医药的医院业务(大多位于富裕的沿海地区,拥有20处医疗设施,6,000多个床位)仍在亏钱。相比之下,拥有1,112个床位的朝聚眼科,在不太富裕的西北地区却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去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4%至1.47亿元,营收6.93亿元,同比增长30%。 与中国所有的医院系统一样,朝聚眼科也遭受疫情的重创。三年疫情期间,大部分门诊服务设施在不同时间被迫关闭。但朝聚已从低迷中完全恢复,去年上半年中国结束严格的疫情管控后,其利润增长强劲。 通过自建和收购新设施来实现增长,提升了朝聚的收入,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一直在增加,2022年同比增长约10%至2.73亿元,2023年上半年增长24%至1.95亿元。然而,不断收购是有代价的,因一直在烧钱,现金从2021年底的12亿元大幅下降至一年后的9.45亿元。截至去年中,更进一步下降至4.14亿元,主要原因是资金被用于投资。 医院泡沫 对于中国的民营医院来说,快速增长并不一定是好事,在新冠疫情前,该行业已接近泡沫状态。据医学期刊《柳叶刀》报道,2015年时,中国民营医院的数量超过了公立医院,到2021年,民营医院的数量是公立医院的一倍,前者为24,766家,后者为11,804家。但是,朝聚不仅一直专注于眼科领域,还将领域拓展至眼科服务相对匮乏的华北地区。 成立于1988年的朝聚眼科,是内蒙古最大城市包头的家族企业。董事长是张波洲,大股东包括创始人张朝聚的子女,以及老中医张星焕的孙辈,张星焕在1921年创办了诊所仲和堂。 虽然与中国沿海地区相比,内蒙古可能相对贫穷,但在2022年,内蒙古以102,558元的人均GDP排名全国第八,上海为179,907元。尽管如此,朝聚眼科因在一个竞争相对较少的市场,反获得丰厚的利润。最新收购的北京医院距离内蒙古总部不远,朝聚眼科正试图走出传统大本营,进入利润更丰厚但竞争也更激烈的地区。 眼科护理需求不断增长,一定程度上是人们长时间玩电脑和智能手机造成的眼部问题所致。在中国,超过一半的青少年近视,比例居世界之首,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达29.5小时。眼部护理产品的市场也在迅速扩大,根据咨询公司博圣轩的数据,2022年,蒸汽眼罩、眼部按摩器和热敷眼罩等产品分别增长501%、111%和109%。 朝聚眼科两大业务板块中规模较大的“消费眼科服务”,去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61亿元,而“基础眼科服务”紧随其后,为3.32亿元。2022年上半年,基础眼科服务占总收入的比例为45.5%,2023年同期为47.9%;同期,消费眼科服务占总收入的比例从54.6%降至52.1%。 朝聚眼科并不在大多数投资者的关注范围内,但雅虎财经采访的五家分析机构,将该公司的平均目标价定为7.68港元,较当前水平高出约80%。同样经历了快速扩张阶段的植发机构雍禾医疗(2279.HK),其市销率为0.69倍,远低于朝聚眼科的2.26倍,可能是前者尚处于亏损阶段所致。而这也恰恰表明,投资者最喜欢的莫过于利润,更不用说动听的增长故事了。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hanghai Henlius Biotech on Wednesday reported a net profit of 408 million yuan in the first three quarters of this year, reversing a loss of 343 million yuan in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

快讯:核心产品销售大升 复宏汉霖转亏为盈

最新: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696.HK)周三公布,今年首三季度转亏为盈,录得4.08亿元净利润,表现远胜去年的3.43亿元。 利好:该公司旗下两大核心产品汉曲优与汉斯状,在中国境内的销售收入分别大增52%及321%,引领营业收入大涨84%至39.3亿元。 值得关注:由于研发服务成本增长及关键商业化产品市场销售数量增加,该公司期内的销售成本大增119%至11.29亿元。 深度:复宏汉霖成立于2010年,是复星医药(2196.HK; 600196.SH)旗下的生物制药公司。该公司于2019年在港交所上市,同年取得一项重要突破,获得中国第一个生物类似药利妥昔单抗的销售批准,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该公司已有5款产品成功商业化,18项适应症获批,销售空间不断扩大,并于今年上半年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市场反应:复宏汉霖股价周四上涨,中午收盘升3.6%至14.96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上水平。 记者:欧美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络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he drugs maker eked out a 0.16% rise in first-half revenue, but underlying net profit slipped 26% as waning sales of Covid treatments and foreign exchange losses squeezed earnings.

复星医药收入微增 惟债务压力惹关注

受抗疫产品收入锐减、美元升值导致汇兑损失等因素影响,这家综合制药集团上半年收入仅增长0.1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更下滑26.28% 重点: 受益于创新药新品和次新品的收入快速增长,复星医药核心制药业务实现营收159.2亿元,同比增长11.56% 不过该公司债务压力较大,还有275.27亿元的对外担保金额,相关风险值得关注   莫莉 随着新冠疫情明显降温,疫苗、抗病毒药物等抗疫产品销量锐减,作为新冠疫苗复必泰以及新冠特效药阿兹夫定的销售方,中国综合制药集团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196.HK; 600196.SH)的收入大受影响。不过,得益于创新药产品的销售贡献,加上在医疗服务、医药流通等多各领域的全面布局,复星医药上半年仍勉强维持业绩增长势头。 上周二,复星医药披露的2023年中期业绩显示,公司期内实现营业收入约213亿元,同比增长0.16%,如果不计算新冠疫苗、抗原及核酸检测试剂等抗疫产品,营收则增长约15%;期内,该公司的净利润上升15.7%至17.84亿元,但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则下降26.3%至13.73亿元。 财报发布后,复星医药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8月30日,其A股下跌1.4%,港股下挫2.7%;翌日股价继续下挫,A股再跌2%,港股软2.3%。投资者信心不足,或与其二季度业务增速下滑有关,虽然上半年营收增长平稳,但是二季度的营收却同比下滑4%,期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更同比大幅减少57.3%至4.53亿元。 对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明显下滑,公司解释是由多项综合因素导致。首先是新冠mRNA疫苗复必泰、新冠抗原及核酸检测试剂等抗疫产品收入显著下降,但仍有团队和医学、市场等费用支出;其次是控股子公司Gland Pharma因美国市场竞争加剧与部分产线停产升级等,导致经营业绩同比下降;再加上美元加息、升值等因素导致的财务费用和汇兑损失增加等。 复星医药的业绩也并非全无亮点,旗下的控股子公司创新药企复宏汉霖(2696.HK)已经成为拉动其业绩的主要功臣。今年上半年,复宏汉霖的多款创新药新品和次新品的收入快速增长,其中去年3月获批上市的汉斯状实现收入5.56亿元,汉曲优收入同比增长57.1%,苏可欣收入同比增长32.7%。 此外,加上新冠治疗药物阿兹夫定片的销售贡献,复星医药最主要的制药业务在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59.2亿元,同比增长11.6%,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从2022年上半年的67.1%升至74.7%。 与此同时,复星医药也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金押注创新药研发,力图改变以并购为主要增长点的模式。上半年,其研发投入增长19.8%至28.84 亿元,占营业收入13.5%。目前,复星医药手上还有四个创新药或是生物类似药的新适应症、34 个仿制药的适应症申报上市,另有7 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的新适应症在中国境内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担保风险不小 对复星医药来说,除了业绩基本面的表现之外,最受投资者关注的,是其控股股东的债务风险,以及为旗下诸多子公司提供的高额担保。 复星医药的控股股东为复星国际(0656.HK)在中国境内的主体——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其实控人则为“复星系”的话事人郭广昌。复星系历来以并购、投资著称,业务线遍布地产、珠宝、餐饮、文旅和医药等。中国去年低迷的债券市场,加上复星系庞大的债务规模,让其现金流十分紧张。 去年下半年开始,复星系大幅抛售非核心资产,复星医药的股票也遭大额度质押。截至8月11日,复星高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复星医药股份总数约 36.06%,他们所持的股份中,仍有约67.71%处于质押状态。 除了控股股东债务压顶,复星医药自身的债务压力也不可小觑。中国证监会8月14日公布的一则问询函,显示复星医药拟发行80 亿元公司债券,其中 45 亿元用于偿还有息债务、35 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可是,该公司去年7月才完成了44.84 亿元的定向增发。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复星医药的资产负债率为29.05%,流动负债为368.2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为208.9亿元,而其账面货币现金为148.85亿元,存在较大短债压力。 此外,复星医药还为旗下子公司做了大规模担保。截至8月24日,复星医药实际对外担保金额高达275.3亿元,约占去年底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

新冠疫苗明日黄花 复星康希诺营收两极化

这两家曾经因新冠疫苗受惠的医药公司,在疫情落幕后的首个季度,业绩表现各走极端 重点: 受益于产品多元化,复星医药一季度收入小幅上升,但净利润大增116% 康希诺同期营收大挫八成,更转盈为亏,主要因为营销及研发开支沉重   莫莉 随着新冠疫情走向尾声,曾经因疫苗销售而赚得盆满钵满的医药企业风光不再,对于全面布局制药、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的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196.HK; 600196.SH)来说,疫情红利的衰退,并不足以引起收入大幅变动;反观依靠新冠疫情晋身“疫苗巨头”的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6185.HK; 688185.SH),却不得不面对业绩被打回原形的尴尬局面。 复星医药和康希诺都曾受益于新冠疫苗。2020年,复星医药向德国生物医药企业BioNTech(BNTX.US)引进了复必泰疫苗在大中华地区的商业化权益,虽然该疫苗最终未能引入中国内地市场,但是在港澳地区的销售额,已足以为复星医药带来大额收入,仅仅2021年,复必泰的销售规模就已超过10亿元。 康希诺则在过去两年分别推出肌肉注射式和吸入式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扭转连续5年亏损的颓势,其中2021年实现净利润19.1亿元。 如今,中国新冠疫情在今年初终于消退,国内疫苗需求明显降低,海外市场也在大幅萎缩。虽然近期中国不少地方出现二次感染病例,方正证券的研报认为,为了做好应对新冠二次感染的准备,相关疫苗和药物储备的需求或将短期回升。但是,此时的疫苗市场竞争已经相当激烈,国内不仅已有15款疫苗获批,亦有多款可以预防Omicron 变异株的多价新冠疫苗获准销售,相信康希诺等疫苗企业难以复制2021年的辉煌业绩。 复星医药产品线丰富 最新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家大业大”的复星医药所受影响并不明显,期内收入同比增长4.7%至108.7亿元,净利润更飙升116%至9.8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经调整净利润则上升14.8%至9.19亿元。 然而,康希诺的业绩则大幅下滑,一季度营收约1亿元,对比去年的4.99亿元急降79.9%,期内更转盈为亏,录得1.4亿元净亏损,而去年同期盈利1.2亿元。 先看看复星医药的业绩,财报将一季度净利润的快速增长归功于创新药收入上升,其中2021年获批上市的注射用曲妥珠单抗汉曲优一季度销售5.39亿元,同比增加66.7%;于2022年3月在中国境内开始销售的抗癌PD-1药物汉斯状,今年一季度收入2.5亿元,期内还新增获批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为全球首款获批该适应症的PD-1药物。 除此之外,复星医药在其他疫苗、肿瘤和医美等多个领域的研发管线也在逐步迈向商业化。其控股子公司研发的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今年2月在国内III期临床完成入组,ADC药物FS-1502国内启动乳腺癌的III期临床,一款用于中重度皱眉纹的肉毒杆菌毒素在中国的上市注册申请获得受理。 康希诺转型另辟蹊径 至于季绩不容乐观的康希诺,对于营收和利润的大幅变动,管理层在财报中解释,主因是新冠疫苗需求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以及产品价格调整。除了两款新冠疫苗之外,康希诺的现有管线包括2021年11月与2022年6月推向市场的两款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以及腺病毒载体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然而,这些疫苗推广时间不长,难以弥补新冠疫苗收入锐减后带来的空缺。 可是,在收入骤降的同时,康希诺仍保持着高额研发投入和销售费用,导致其营业总成本高达3.38亿元,其中研发费用仅减少5%至1.5亿元,甚至比1亿元的营收还要高,而销售费用甚至大涨60%至5,498万元。 或许康希诺管理层已经意识到公司不合理的支出规模,最近网上便流传一份通知,声称上药康希诺新冠疫苗生产基地“因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决定从4月4日开始暂停产线生产,期限约180天。”上药康希诺由康希诺持股约49.8%,原本用于生产康希诺研发的两款新冠疫苗。 在新产品青黄不接、疫苗销售难有起色,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尚余39.7亿元的情况下,康希诺选择另辟蹊径寻找发展机会。4月21日,康希诺公告称,将与其他合伙人共同出资发起设立私募基金,重点投资疫苗等生物医药领域的上游产业链、以及创新技术平台等项目。本次投资设立的基金目标筹集规模上限5亿元,公司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1.4亿元,出资比例约28%。 药企参投私募基金并非新鲜事,例如复星医药就曾多次参与设立或认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于拥有丰厚资金的企业而言,投资初创公司不仅可以获得新的收入增长点,也有机会实现低成本的业务转型,康希诺参投的私募聚焦疫苗产业链,就正是公司深耕的领域。 从估值来看,复星医药的市销率仅1.2倍,反而康希诺的市销率却高达9.3倍,医药龙头企业恒瑞医药(600276.SH)的市销率更高达14倍,复星医药估值明显偏低,可能与其创新药大多来自控股子公司或授权引进有关。如今,新冠行情已经落幕,曾经曾享受过市场红利的医药企业需要拿出更多成果,才能让投资者恢复信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复宏汉霖首季收入翻倍

最新: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696.HK)周日公布,今年一季度的营业收入约9.96亿元,比去年同期飙升97.2%。 利好:作为中国首款获批上市的国产曲妥珠单抗,该公司旗下的汉曲优于一季度的境内销售收入大增66.7%至5.39亿元;去年3月开始销售的汉斯状,期内则录得2.5亿元销售收入,其中3月的单月销售额更首次超过1亿元。 值得关注:复宏汉霖已有五款产品在中国上市,但单是上述两项产品,已占整体收入近80%,反映其他产品的销售表现一般。 深度:复宏汉霖成立于2010年,是复星医药(2196.HK; 600196.SH)旗下的生物制药公司。该公司于2019年在港交所上市,同年取得一项重要突破,获得中国第一个生物类似药利妥昔单抗的销售批准,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虽然该公司已有5款产品成功商业化,引领近年收入大幅增长,但伴随着昂贵的研发及销售开支,至今仍然未能扭亏,过去5年已累亏逾40亿元。 市场反应:复宏汉霖周一早盘曾涨13.1%,其后升幅略为收窄,中午收盘升8.2%至14.5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间水平。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