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O International replaces CEO amid 30% revenue decline last year

去年少赚近三成 圆通国际撤换CEO

受国际货运价格与需求下滑影响,圆通国际去年盈利大减近三成,公司宣布撤换CEO,由原丰网速运CEO周建掌舵 重点: 2023年圆通国际股东应占溢利9,680万港元,按年大减29.2% 圆通国际宣布行政总裁孙建去职,由原丰网速运CEO周建接任       李世达 尽管全球供应链在疫情过后逐渐恢复正常,但在中国经济放缓、需求减弱的情况下,去年国际货运需求相对低迷。中国快递业巨头圆通速递(600233.SS)旗下负责国际业务的子公司圆通国际快递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6123.HK),近日公布去年业绩,其中海空运业务都出现明显下滑。 圆通国际公布,2023年全年收入约52.9亿港元(6.76亿美元),按年减少21.1%。股东应占溢利9,680万港元,按年大减29.2%。每股基本盈利23.15港仙,拟派末期息每股2.3港仙。 圆通国际原是圆通速递的海外事务部,于2006年成立。2017年圆通速递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先达国际物流,更名为圆通国际快递,在港股市场借壳上市。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国际物流、跨境电商物流、国际货代等服务,以及与跨境电商相关的仓储、配送、清关等全球一体化解决方案。 分项业务看,占收入比重最高的空运业务(54%),2023年收入28.6亿港元,较2022年下跌22.3%,毛利增长22%至1.9亿港元;海运方面收入6.5亿港元,按年大跌62.7%,毛利亦减少47.5%至1.3亿港元。至于国际快递及包裹业务则增长47.4%至16.3亿港元。 公司表示,去年盈利减少主要由于客户对海运服务的需求下降,另外因为海空运舱位供应增加,导致去年海空运货运费减少。 去年中国经济趋缓,进出口表现不佳,全球对中国除汽车外的货品需求下降。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去年全年出口总值以美元计为3.4万亿美元,同比减少4.6%,为2016年来首次不升反降。进口总值也下降5.5%至2.6万亿美元。 此外,全球海空运市场也从疫情期间的不正常状态回归稳定,在运能扩大与需求减少情况下,运价也大幅下滑。根据航空货运数据公司WorldACD数据,相比于2022年,2023年全球平均空运运价下滑19%。海运方面,去年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CCFI)均值为937.29点,同比下降66.43%。 虽然去年10月发生“胡塞武装”(Houthis)攻击红海商船事件,一度推升运价,但涨势不久便回落。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Maersk-B.CO)执行长Vincent Clerc近日就在一场记者会上表示,全球运能过剩、运价滑落的低迷市况,恐将持续数年。 受到国内外大环境因素影响,业绩下滑不是圆通国际特有的现象。根据近期公布财报,嘉里物流(0636.HK)去年收入下跌42%至474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大减78%至7.9亿港元,其中国际货运业务盈利跌幅高达70%;货运代理龙头中国外运(0598.HK)去年收入亦下降6.9%,在海、空运代理方面的收入均出现下滑,总体仍录得42.2亿元归母净利、3.5%的增长幅度。 快递业老将掌舵 未知是否业绩不佳,圆通国际在年报公布同日宣布高层人事异动,原执行董事、行政总裁孙建,因有意投放更多时间及精力于集团的货运业务发展而辞职。公司另委任周建出任有关职位。 周建是快递业老将,加入圆通国际前为丰网速运行政总裁,直至极兔速递收购丰网为止。在此之前则为百世集团(BEST.US)国际事业部总经理,负责开拓国际市场,可以说在国际业务上具有丰富经验。根据协议,周建每月酬金为138,462元,每个财政年度可收取酌情管理花红,外加每12个月年终花红。 周建也是圆通国际四年来第三位行政总裁,国际业务的经验或许是喻会蛟(圆通速递创办人、董事会主席)选择他的原因。圆通国际近年加快发展国际快递及包裹业务,2023年该业务收入从2022年的11.1亿港元增长47.4%至16.3亿港元,占去年总收入30.8%,而2022年仅占16.5%。 圆通国际在年报中称,将会加快拓展国际网络,通过战略合作、授权加盟等方式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增强公司全球服务能力,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内,实现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及海外子公司的基础设施和运营能力。 拓展国际市场是各大物流企业当前致力的目标。京东物流(2618.HK)不久前推出“国际特快送”服务;嘉泓物流(2130.HK)去年12月亦开设跨境空运包机服务;嘉里物流也宣布与顺丰控股(002352.SZ)附属公司顺丰多式联运订立协议,收购阿拉山口国际快铁(主营国际班列、国际公路联运、跨境电商专线及内贸铁路运输)的70%股权,为其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增值。 自收购先达国际物流七年来,圆通国际股价一直未见起色,目前市盈率约为4倍,低于嘉里物流的12倍、中国外运的6倍,市场吸引力不足。 圆通国际业务发展,仰赖与圆通速递、圆通航空的关联交易。今年首两月,圆通速递业务收入达84亿元,按年增长19.7%,增长幅度仅次于申通快递的22.7%。母企要加大力度发展国际业务,势必会为圆通国际带来更大的增长动力。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ig shakeup at Dada Nexus

达达的下一步  融入京东物流

这家同城配送公司任命了新任董事会主席和首席财务官,两人均与京东物流关系密切 重点 达达集团任命京东物流两名老兵担任新一任董事会主席和首席财务官,两家公司似将进行更紧密的融合 自去年京东将其在达达集团的持股比例从之前的47%增至52%以来,这家同城配送公司与京东的融合变得更加紧密      阳歌 本周,本地配送公司达达集团(DADA.US)宣布重大人事变动,董事会主席和首席财务官双双离任,情况都和个人有关。我们说这些变化和“个人”有关有些开玩笑,但公司周一发布的公告显示,董事会主席辛利军和首席财务官陈兆明均因“个人”原因离任。 这种情况下,两人的离开很可能都并非自愿,尤其是对上任董事会主席才一年多的辛利军来说。前首席财务官陈兆明在达达集团任职的时间要长一些,2018年加入公司。但他的离开似乎也是安排好,为的是给来自电子商务巨头京东(JD.US;9618.HK)家族的继任者铺平道路。京东掌握着达达集团的控股权。 安排两名京东老兵担任新任董事会主席和首席财务官并不令人意外,因为自去年以来,京东就持有达达的多数股份。更重要的是,董事会主席单甦和首席财务官茆俊这两位新高管,都与京东在香港上市的京东物流(2618.HK)关系密切。 因此,这次重组似乎让达达集团离京东更近了,尤其是更紧密地融入京东物流的轨道。因此,如果京东物流最终提出全面收购达达,我们也不会感到惊讶,按达达的最新市值计算,全面收购达达只需要大约4亿美元。相比之下,京东物流的市值要高得多,约为78亿美元。 这样的合并是说得通的,因为两家公司都主要从事物流业务。不过京东物流是一家更传统的全国性快递公司,类似于美国的联合包裹服务(UPS.US)或者中国的中通快递(ZTO.US; 2057.HK),而达达主打同城配送,将食品等物品从附近的杂货店送到顾客家中。 为了理解现在的情况,我们来快速回顾一下达达集团是如何发展到当前状态。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一家名为“达达”的独立同城配送公司与京东旗下的 “京东到家”合并而成。京东获得新公司46%的股权,达达原创始人蒯佳祺担任合并后新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达达集团于2020年上市,之后情况基本保持不变,直到2022年京东向该公司追加投资5.46亿美元,将持股比例提升到目前的52%。此后,京东一直在努力将京东到家更紧密地融入到自己的服务中,导致京东到家在收入贡献上与达达原来的达达快送服务拉开了距离。虽然过去这两者大致相当,但在最新的三季度财报中,京东到家贡献了公司收入的62%,而达达则占到剩下的38%。 去年8月蒯佳祺离开达达集团,是京东发出的迄今为止最强烈的信号,希望自己在达达集团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蒯佳祺的董事会主席职务由现已离任的辛利军接替,而他的首席执行官职位一直空缺。 总裁一直悬空 达达没有任命新的首席执行官,而是任命了另一位京东资深员工何辉剑为新总裁。在集团官网上的管理团队页面,只列出了两个人。除了何辉剑,另一位是公司的首席财务官茆俊,后者接替了现已离任的陈兆明,我们稍后再来介绍他的履历情况。 何辉剑看起来是在达达集团掌握决策权的大佬,从履历来看,他有着强大京东到家背景,被称为该公司的“核心创始成员”。 与此同时,新任董事会主席单甦和新任首席财务官茆俊也与京东,与京东物流有着密切的联系。新任董事会主席单甦于今年5月被任命为京东首席财务官,但在2021年从投行加入京东后,曾担任京东物流的首席财务官。新任首席财务官茆俊过去三年一直在京东物流工作,最近的职务是投资者关系主管。 我们需要指出的是,离任的董事会主席辛利军也是京东的老员工,包括2012年加入京东后担任京东零售和京东健康(6618.HK)部门的负责人。但他似乎在11月失宠,在一份公告中,他被突然撤换了京东零售负责人的职位,公告仅简单地称辛利军将“在公司另有他任”。 最重要的一点是,现在达达的两个最高管理职位和非执行董事会主席职位全部由京东的资深人士担任,他们都与京东到家或京东物流有着密切关系。这也解释了我们之前的所说,即为什么现在合并京东物流和达达是一件较容易的事,特别后者目前的价格相当划算。 虽然公司的管理层进行了洗牌,但投资者似乎没有对这些重大变化感到兴奋或不安。达达集团的股价在消息公布后的四个交易日里起伏不定,目前较消息公布前的水平高出约4.6%。 由于对中国经济和中美紧张局势的悲观情绪,该股今年已下跌54%,这在很多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中相当常见。目前,公司的市销率(P/S)只有0.52倍,落后于国内同业顺丰同城(9699.HK)的0.74倍,也远远落后于美国同业Workhorse Group(WKHS.US)的5.55倍。但这个数字其实高于潜在买家京东物流0.33倍的市销率。 虽然我们无法获得任何内部消息,但这几天来自达达集团的所有信号,加上该公司最近的历史,似乎都表明它与京东家族的融合会更加紧密。在亏损多年后,达达集团预计明年也将实现盈利,这将使其有望成为京东物流更具吸引力的新舞伴。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徐雷突辞京东CEO 刘强东“强势回归”?

担任京东首席执行官仅一年的徐雷“快闪退休”,由首席财务官许冉接替,这次徐雷离开的时点颇为蹊跷,市场揣测离创办人刘强东回归之日不远 重点: 去年4月,京东创始人刘强东退任首席执行官,但徐雷接任后曾说刘强东“从未离开过”,反映其实权可能有限 京东首季度经调整净利润75.9亿元,同比大涨88%,并获大行看好其前景   罗小芹 中国电子商贸巨擘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JD.US; 9618.HK)管理层再度出现变动,继去年4月创始人刘强东退任首席执行官,并由徐雷接任后,该公司上周四突然宣布徐雷辞去首席执行官及执行董事职务,将于今年6月由现任首席财务官许冉接替,而许冉的首席财务官空缺,则由旗下京东物流(2618.HK)现任首席财务官单苏担任。 公告显示,徐雷是因为“个人原因”而选择退休,并改任京东集团顾问委员会首任理事长的虚衔,徐雷解释是要“把更多时间花在家人身上”。 有传媒援引消息报道,京东零售于4月才完成五年来最重大的组织变革,将事业群变更为事业部,并首次打通自营及开放平台(POP),目前零售业务状况相对混沌,可能至少要半年时间磨合。由于徐雷一向掌管零售业务,历任京东零售首席执行官,他于此时退下火线,时机或令市场不解。 变身执行主席? 随着徐雷退休,董事会主席刘强东会否以执行主席的姿态“复出”,也成为市场焦点。事实上,此前他已主导了公司多轮组织、战略及经营目标调整,并明确将“低价策略”作为京东零售未来三年的核心方向,又批评业务表现不足的同事,显示他正高度参与日常运营。事实上,消息公布后,京东的股价翌日大涨7.3%,可能反映投资者也可能憧憬刘强东的强势回归。 回顾同样于上周四公布的一季度业绩,或许已足以显示徐雷离职的端倪。 财报显示,京东一季度收入仅同比增加1.4%至2,430亿元,其中商品收入下降4.3%至1,956亿元,成为营收放缓主因,至于表现较佳的服务收入则上升34.5%至474亿元。期内,京东的经营利润为64亿元,比一年前的24亿元翻了一倍以上,并录得62.6亿元净利润,成功扭亏为盈。至于反映实际业务表现的非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经调整利润,更大增88.3%至75.9亿元。 环顾中国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但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消费情况却未见好转,季内上述两类商品销售总额分别同比下降1.7%和5.1%。考虑到“家电3C”等产品正是京东传统强势的商品类别,现在让徐雷退下火线,也可能是刘强东为了力保基本盘而委任熟悉财务的人,以尽快扭转形势。 徐雷其后在业绩会议上指出,中国年初自疫情后重新开放,宏观经济和消费需求处于恢复性的爬坡期,但动力及消费需求仍然不足,不同零售种类也呈现出了不同的恢复趋势。 他强调,京东零售希望管理架构更扁平、敏捷、高效, 提升运营效率,采销业务普通员工到CEO中间只有三个层级。将于下月升职的许冉补充,京东零售将事业群变更为事业部,并按照产品种类拆分为采销小组,下放更多经营决策权、业务管理权,同时绑定小组个人考核及业绩。 许冉展望二季度至今,京东的商品交易总额(GMV)同比增长率较首季加速,收入增长也更快。在低价策略下,公司拨出更多资源支持第三方商家(3P),希望引导用户改变购物习惯,带动销售表现,现时不论活跃商家交易量、用户流量及复购率均稳步向上。 虽然管理层强调“低价策略”已开始带动收入,但中国消费疲软、内部需求不足的大气候,仍然是影响电商业务关键。相比之下,季内服务收入较商品收入有更多亮点。 服务收入加速 许冉表示,首季服务收入已增长至占总收入的20%,除了为健康的利润率作出贡献,也体现在招商方面的成功,包括加入京东平台的第三方商家数量,已达到历史新高。 服务收入贡献主要来自京东健康(6618.HK)及京东物流,前者首季收入同比增加54%,调整后经营利润大增108%:后者收入增长34.4% 经调整亏损收窄29%至7.1亿元。 虽然京东一季度交出不错的成绩单,但撇除服务收入,京东零售表现仍然疲软,是未来数季表现的隐忧。该公司预测市盈率约13倍,位处同业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及拼多多(PDD.US)约9.3倍及16.7倍的中间水平,反映投资者对其看法中性。 不过,麦格理的研究报告仍然看好京东前景,称由于该公司持续进行组织转型及精简运营,一季度调整后收入远高于预期,决定分别上调其今明两年的经调整盈利预测8%及5%,目标价由205港元上调至207港元,维持“跑赢大市”评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京东分拆两业务上市 能安抚反垄断机构?

中国第二大电商公司宣布计划分拆旗下工业和房地产部门,但出于战略原因,仍将保留对这两个业务部门的控制权 重点: 京东提出分拆计划,拟分拆旗下京东工业和京东产发于香港独立上市 预计会有更多巨头效仿京东和阿里巴巴对业务进行分拆,但目前不清楚这是否会让中国反垄断监管机构满意   西一羊 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JD.US; 9618.HK)上周公布了一项分拆旗下两家公司的计划,称此举将为可能希望投资其房地产和工业业务的人创造机会,因为它们准备独立上市。公司补充说,该计划对京东也有好处,因为分拆这两项业务会让它专注于核心电商业务。 但该公告隐含了一句不言而喻的重要潜台词。就在几天前,京东的竞争对手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也表示将把自己分拆成6大业务集团,传递出了类似的潜台词,那就是:这类措施是否会让越来越不信任大型科技公司的中国监管机构放心。 京东没有像阿里巴巴那样给出详细的重组方案,但在中国大量科技公司遭受长期打压后,此举仍标志着向监管机构再次示好的一步。在这两家公司发布最新的分拆公告之前,它们已经剥离了大量各种各样的业务,让其作为独立运营实体。京东当然希望通过剥离更多业务,让自己在政府眼里变得更小,因为后者对中国大型科技公司的垄断行为感到担忧。 但这些公司可能会发现监管机构并不信服,至少如果它们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真的在“解散”的话。这是因为京东和阿里巴巴都可能会保留对正在剥离、以便让其独立发展的各家公司的控股权。我们稍后再来分析此类计划是否足以安抚监管机构。 但首先,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京东拟分拆的两项业务。京东工业和京东产发这两家公司都是在内部培养起来的,起初是为了服务京东自身的需求,后来才开始为第三方客户提供服务。京东工业运营着一个连接工业供应商和买家的B2B平台,而京东产发则专门从事物流园区和商业园区等领域的基础设施管理和运营。 据京东工业在香港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它2022年的营收增长36.9%至141亿元,净亏损13亿元。京东产发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它在同一时期收入增加一倍至23亿元,净利润22亿元。 分拆已足够? 新的分拆是对京东表现出的一种趋势的延续,它范围广泛的业务已经拥有了几个单独上市的部门。除了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之外,该公司目前还有两个上市部门:京东健康(6618.HK)和京东物流(2618.HK)。目前,它还在对金融科技业务京东科技进行拆分,据报道,它也在考虑单独上市。 尽管努力引入外部资本,但京东仍对其大部分分拆业务拥有明确的控制权。据企业信息网站企查查的数据,它目前持有京东健康和京东物流67.62%和63.55%的股份。京东产发和京东工业的IPO文件显示,在拟议的分拆完成后,它将持有这两家公司超过50%的股份。 不难理解为什么京东坚持保留对分拆业务部门的控制权,因为它们在其核心电商业务中仍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例如,京东核心电商服务享有可靠的声誉,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内部物流部门的支持。由于分拆出来的公司增加了第三方客户,京东也可以在不放弃子公司控制权的情况下享有额外收入。 然后就是前文提到的缩减规模问题,以及新的分拆会让监管机构感到高兴还是恼火。阿里巴巴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根据它的重组方案,它也计划保留旗下6大业务集团的控股权。 根据重组方案,阿里巴巴6大业务集团都将拥有自己的管理团队和制定商业战略的自主权。其中5个集团可以选择筹集外部资金,并在有朝一日单独上市。据彭博新闻社上周报道,其中之一,阿里巴巴的物流部门菜鸟已经开始准备在香港上市。 虽然缩减规模能让它们看起来更小,但这些公司还必须让监管机构相信,它们在市场份额和如何行使权力方面并不具有垄断性。例如,在较小市场运营但份额过大的公司,如果决定提高价格,并找到其他方式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牺牲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也可能引发监管风波。 虽然监管部门的反应还有待观察,但其他中国科技巨头,从腾讯(0700.HK)到美团(3690.HK)和字节跳动,可能会效仿阿里巴巴和京东。也许是预料到了这一点,包括腾讯在内的其他科技巨头的股价上周大幅上涨,因为大家预计其中一些巨头有可能采取类似的行动。 不管京东最新的分拆举动动机为何,投资者还是满意的,至少在最初是如此。京东股价上涨7.8%,创9个月来最大单日涨幅。但这种热情转瞬即逝,该公司的股价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回吐了所有涨幅。现实情况是,中国的监管部门是出了名的善变和不透明。因此,早期对分拆可能降低未来监管冲突可能性的热情,可能很快就会被监管的善变现实所抵消。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报道称监管放松 推动满帮集团走高

虽然受奥密克戎疫情影响,满帮集团预计第二季度公司业务将出现萎缩,但在过去的两个交易日,满帮集团股价却大涨32%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