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分拆兩業務上市 能安撫反壟斷機構?

中國第二大電商公司宣佈計畫分拆旗下工業和房地產部門,但出於戰略原因,仍會保留對這兩個業務部門的控制權 重點: 京東提出分拆計畫,擬分拆旗下京東工業和京東產發於香港獨立上市 預計會有更多巨頭效仿京東和阿里巴巴對業務進行分拆,但目前未清楚這是否會讓中國反壟斷監管機構滿意    西一羊 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JD.US; 9618.HK)上周公佈了一項分拆旗下兩家公司的計畫,稱此舉將為可能希望投資其房地產和工業業務的人創造機會,因為它們準備獨立上市。公司補充說,該計畫對京東也有好處,因為分拆這兩項業務會讓它專注於核心電商業務。 但該公告隱含了一句不言而喻的重要潛台詞。就在幾天前,京東的競爭對手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也表示將把自己分拆成6大業務集團,傳遞出了類似的潛台詞,那就是:這類措施是否會讓越來越不信任大型科技公司的中國監管機構放心。 京東沒有像阿里巴巴那樣給出詳細的重組方案,但在中國大量科技公司遭受長期打壓後,此舉仍標誌著向監管機構再次示好的一步。在這兩家公司發佈最新的分拆公告之前,它們已經剝離了大量各種各樣的業務,讓其作為獨立營運實體。京東當然希望通過剝離更多業務,讓自己在政府眼裡變得更小,因為後者對中國大型科技公司的壟斷行為感到擔憂。 但這些公司可能會發現監管機構並不信服,至少如果它們的目的是為了證明自己真的在「解散」的話。這是因為京東和阿里巴巴都可能會保留對正在剝離、以便讓其獨立發展的各家公司的控股權。我們稍後再來分析此類計畫是否足以安撫監管機構。 但首先,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京東擬分拆的兩項業務。京東工業和京東產發這兩家公司都是在內部培養起來的,起初是為了服務京東自身的需求,後來才開始為協力廠商客戶提供服務。京東工業營運著一個連接工業供應商和買家的B2B平台,而京東產發則專門從事物流園區和商業園區等領域的基礎設施管理和營運。 據京東工業在香港提交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它2022年的營收增長36.9%至141億元,淨虧損13億元。京東產發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它在同一時期收入增加一倍至23億元,淨利潤22億元。 分拆已足夠? 新的分拆是對京東表現出的一種趨勢的延續,它範圍廣泛的業務已經擁有了幾個單獨上市的部門。除了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之外,該公司目前還有兩個上市部門:京東健康(6618.HK)和京東物流(2618.HK)。目前,它還在對金融科技業務京東科技進行分拆,據報道,它也在考慮單獨上市。 儘管努力引入外部資本,但京東仍對其大部分分拆業務擁有明確的控制權。據企業資訊網站企查查的資料,它目前持有京東健康和京東物流67.62%和63.55%的股份。京東產發和京東工業的IPO檔顯示,在擬議的分拆完成後,它將持有這兩家公司超過50%的股份。 不難理解為什麼京東堅持保留對分拆業務部門的控制權,因為它們在其核心電商業務中仍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例如,京東核心電商服務享有可靠的聲譽,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其內部物流部門的支持。由於分拆出來的公司增加了第三方客戶,京東也可以在不放棄子公司控制權的情況下享有額外收入。 然後就是前文提到的縮減規模問題,以及新的分拆會讓監管機構感到高興還是憤怒。阿里巴巴也將面臨同樣的問題,根據它的重組方案,它也計畫保留旗下6大業務集團的控股權。 根據重組方案,阿里巴巴6大業務集團都將擁有自己的管理團隊和制定商業戰略的自主權。其中5個集團可以選擇籌集外部資金,並在有朝一日單獨上市。據彭博新聞社上周報道,其中之一,阿里巴巴的物流部門菜鳥已經開始準備在香港上市。 雖然縮減規模能讓它們看起來更小,但這些公司還必須讓監管機構相信,它們在市場份額和如何行使權力方面並不具有壟斷性。例如,在較小市場營運但份額過大的公司,如果決定提高價格,並找到其他方式來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犧牲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也可能引發監管風波。 雖然監管部門的反應還有待觀察,但其他中國科技巨頭,從騰訊(0700.HK)到美團(3690.HK)和字節跳動,可能會效仿阿里巴巴和京東。也許是預料到了這一點,包括騰訊在內的其他科技巨頭的股價上周大幅上漲,因為大家預計其中一些巨頭有可能採取類似的行動。 不管京東最新的分拆舉動動機為何,投資者還是滿意的,至少在最初是如此。京東股價上漲7.8%,創9個月來最大單日漲幅。但這種熱情轉瞬即逝,該公司的股價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回吐了所有漲幅。現實情況是,中國的監管部門是出了名的善變和不透明。因此,早期對分拆可能降低未來監管衝突可能性的熱情,可能很快就會被監管的善變現實所抵消。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