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ouse’s restructuring hits a snag again

供股功亏一篑 易居重组有机触礁

内地房产代理商易居的重组计划进展如火如荼之际,供股集资突被叫停,令重组添上重大变数 重点: 易居重组方案中要注入“克而瑞”,但银行不容许易居解除后者的担保 截至去年中期,集团付息的流动债务超过50亿元   刘智恒 上月底易居(中国)企业控股有限公司(2048.HK)突然叫停供股,筹组多时的集资大计在临门一脚告吹,筹不到资金事小,影响整家公司重组事大,倘若重组不成,随时步中国恒大(3333.HK)后尘。 为何这次供股如此举足轻重,我们先说说易居目前的财务困境。自2021至2022年,易居分别亏损116亿元(16.1亿美元)及39亿元,去年中期亏损7.26亿元。公司年内要偿还的银行及其它借款,加上可换股票据达到55.8亿元,但受限制银行存款及现金只有11.8亿元。另外,账目中原有应收账达67.2亿元,但收回成疑,预期的损失约62.8亿元。 易居的经营状况,可以用独立核数师两句说话概括:“存在多项不确定因素,对集团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疑问”。 公司亏损严重的原因,亦是其赖以成功的要素。时间返回2018年,易居申港上市成功,集团主席兼执行董事周忻发挥其富豪朋友圈的威力,说服了20多家开发商成为投资者,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当中投资最高的四家巨企,包括恒大、碧桂园(2007.HK)、万科(2022.HK; 200002.SZ)及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星光熠熠的企业大亨,既是他的老板,也是他朋友,齐齐捧场下,周忻轻易筹得46亿港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周忻的如意算盘是,开发商成为易居的投资者,公司要获取一手楼盘代理权,不就更方便及顺理成章;另一方面,既然开发商都成为易居半个老板,大家利益与共,那他们在支付给易居一手物业销售佣金时,理应更手爽,拖数的机会变得更低。 没错,易居主要的收入是为开发商销售一手住宅,市况好时,生意根本不成问题,轻轻松松已赚个盆满钵满;相反近两年内地楼市疲弱,开发商又负债累累,应对上千亿债务已经自顾不暇,又哪有余力去支付予中介的佣金。 开发商拖欠一手佣金,易居大笔应收账变坏账,收不到钱之余,公司自然无力偿还本身的债务,甚至连利息也付不出来,迫不得已要走上重组之路。 去年4月3日,易居公布重组方案,内容包括将发行现金与TM Home的新股。现金方面是申索人每持有1,000美元,可取回60美元。至于发行新股,重组完成后,债权人组成的SPV(特殊目的公司)将持有TM Home约54.2%股权,可换股债券股东及阿里巴巴共同持有约10.8%的股份,余下35%的股份将由易居及其联属公司持有,当中的15%将转让予TM Home高级管理层成员。 TM Home原是2021年易居跟阿里巴巴联手成立的公司,主要运营房地产网“天猫好房”。重组计划下,易居会将房地产数据与咨询服务公司“克而瑞”,以及在线房地产营销业务,一并注入TM Home。阿里巴巴更授予易居对于天猫房产行业独家招商权、商业定价权、商户运营权,有效期至今年8月31日。 现金方面,是透过供股融资,每持10股供12股,每股0.23港元,预计可筹集资金4.83亿港元。由于重组要将克而瑞业务注入TM Home,但易居之前以克而瑞作担保,以取得内地银行贷款,是次银行不同意解除担保,令注入克而瑞的方案未能推进,包销亦只好告吹。 关键解除银行担保 供股戛然而止,易居未能集资,就不能应对重组计划的现金部分。而且银行不愿意解除克而瑞的担保,亦影响整个重组方案。重组落实日期在本月31日,已经迫在眉睫,易居能否在仅余的二十天里找出办法? 首要一环相信是取得银行同意,愿意解除克而瑞的担保。易居透露,之前与该银行进行商讨时,得到的意见是十分正面,银行愿意以信贷方式去代替担保,并表示会达成协议。岂料事情急转直下,银行最终不愿让易居解除担保。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银行忽然转变意向,若然能解决此一问题,情况并非没有转机。 事实上,易居所欠银行的贷款是4.36亿元,其中2亿元是以克而瑞作担保,若能拿出两亿元,或许银行愿意放易居一马,到时易居再推供股集资,又或以其它方法去筹集资金,问题不就能迎刃而解。 再讲,供股集资的金额只是4亿多元,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数目,当时承诺包销的是大股东周忻本人,意味周忻口袋里仍有一定资金,所以易居即使供股不成,也并非万劫不复。姑勿论如何,目前距到期日时间甚短,相信要延期去处理问题。…
Illustration of an American business man fleeing China

美国加紧“去中国化”, 新能源汽车洗牌加速——中概股Bulletin

上周中国经济和中概股大事件 ▷ 官方制造业PMI2月份继续呈萎缩趋势 ▷ 拜登称美国已开启对进口中国新能源车的调查 ▷ Bamboo Works发布2023年度特别报道 ▷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 ▷ 高合汽车岌岌可危 本周中概股评分:50/100 主编,阳歌 Doug Young 》》宏观 外企暂停新投资 在美国商会华南分会发布的一份最新调查中,显示出了 “去中国风险”趋势的发展。有40%的受访外国企业表示,在未来三年内他们没有计划在中国进行额外投资——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比例。这一数据点出现在2023年,中国外国直接投资(FDI)达到30年来的低点之后。 造成这个趋势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是经历了中国严格的新冠疫情控制措施,让大部分公司产生了恐惧。现在,随着中国国内市场在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后迅速降温,许多公司也要对在中国投资三思而后行。 制造业活动再次萎缩 不仅是外国投资者对中国新投资持谨慎态度。最新的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2月份继续呈现萎缩趋势,这已是连续第五个月,从1月份的49.2略降至2月份的49.1。这一数字在50以下意味着行业收缩。 至少部分疲软可能归因于季节性因素,因为许多工厂在2月份因春节关闭了数周,去年春节是在1月份。经济及其振兴措施几乎肯定将成为本周晚些时候两会的主题。 中概股休整 在经历了龙年初的三周猛涨后,中概股似乎开始了短暂的休整。我们关注的主要指数在此期间大约上涨了10%。然而,上周恒生H股指数下跌了0.6%,iShares MSCI中国ETF下跌了0.7%,而恒指下跌了1%。 这场年初的涨势似乎主要基于希望而非实质原因。在本周的两会上,北京可能会宣布一些重大的新刺激措施。一个重要的信号将来自2024年GDP增长的目标,这将表明其支持经济的积极程度。 》》行业 美国阻击中国新能源汽车…
Evergrande liquidation, the end of a wild era

恒大清盘 一个野蛮时代的终结

全球负债最高的房地产开发商中国恒大集团终于获颁清盘,但国际投资者能从清盘程序取回多少资金,却无人寄与厚望 重点: 国际投资者以百亿美元计的投资,最终能从恒大的清盘案中收回多少,将取决于内地政府和法院的态度 中国恒大的9成资产均位于内地,没有内地法院的认可,香港法院清盘令很难执行      罗小芹 自2022年中国恒大集团(3333.HK)开始遭债权人Top Shine Global Limited申请清盘,前后延期7次,至1月29日香港法院已按捺不住,法官陈静芬正式颁令清盘,恒大在过去二十年在内地房地产市场野蛮生长,终于划上句号,亦可谓代表一个时代的终结。 中国恒大于1月29日开市前停牌,停牌前报0.163港元,市值21.5亿港元(19.6亿元),公司高峰期的市值超过4,000亿港元。集团还持有电动车公司恒大汽车(0708.HK)和物管服务商恒大物业(6666.HK)的权益,这些资产将被清盘人接管。 根据清盘令,法院委任安迈顾问Edward Simon Middleton及黄咏诗为中国恒大的共同及各别清盘人。 中国恒大通过内地主体恒大地产经营几乎所有房地产开发业务,而大部分债权也在内地欠下,包括物料供应、建筑施工等应付帐和金融机构欠款。 据公司2023年中期财报显示,期内负债总额为23,882亿元(约3,362亿美元),剔除其中的合约负债6,039.8亿元后负债规模为17,842.2亿元,现金总额仅133.8亿元。中国恒大在其债务重组方案上列出17只违约的美元债,涉及款项超过190亿美元。 集团执行总裁肖恩就清盘回应内地传媒时表示,香港法院颁布的是境外清盘令,涉及主体是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恒大,集团会尽一切可能保障内地恒大地产的业务稳定,稳步推进保交楼等重点工作。另外,又会积极与清盘人沟通,依法配合清盘人履行相关程序,根据国际惯例、市场规则推进债务化解的工作。 重组方案难落地 目前恒大地产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以主席许家印为首的管理层因涉嫌违法犯罪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无法参与境外债务重组,以致重组方案最终难以落地。 自2021年底中国恒大两笔美元债务违约事件开始,公司向债权人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以致投资者难以详细了解该公司面对的困难。究竟中国恒大香港实体的清盘程序如何进行,国际投资者以百亿美元计的投资能从恒大清盘案中收回多少,首先取决于中国大陆跨境当局和法院的态度。 2021年中港法院达成相互认可和协助破产程序的安排,香港清盘人可以向上海、深圳或厦门三个试点城市的法院申请批准,但内地法院仍有酌情权,可以不予认可或协助执行,所以没有内地法院的许可,清盘程序是很难执行。 香港律政司林定国去年11月在回应英国《金融时报》的书面查询时承认,在某些情况下,内地法院可能会拒绝承认香港的清盘令。2021年深圳法院在森信纸业案中承认了香港法院指定的清算人的权力,但业内人士称这类成功的实际个案很少。 就算内地法院下达清算令,执行过程仍需与其他债权人合作,由于外资股权和债权的追索优先次序将低于国内贷款的债权人,令境外债权人更难取回投资。 中国恒大的清盘令为其他处于债务危机的内房企业敲响警钟,早前有传媒传出碧桂园(2007.HK)的债权人将申请清盘,有香港银行将接管公司在港抵押资产,但《每日经济新闻》引述碧桂园消息人士指传闻不属实,目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然而,消息未澄清传闻哪部分不确,在中国恒大步入正式清盘程序前,公司几乎对所有不利的传闻均予以否认。 保交楼的困难 面对内地烂尾楼危机,中国政府要求内房企业必须交付已售出的房屋单位,即履行保交楼的社会责任,但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完成,而内地楼市销情亦成为开发商资金回笼的关键,若楼市销情未见改善,直接影响债权人取回投资的比例。 香港思睿投资(Grow)合伙人兼首席经济学家洪灏指出,无论清算程序能否继续进行,中国恒大就像即将破产一样,其债券的交易价格不到面值的两成。 根据内地房地产研究机构中指研究院报告指,1月全国100个城市二手住宅平均价格按月跌0.56%,已连续21个月下跌,各地以价换量现象明显。报告指,继广州、上海放松限购政策后,其余一线城市亦有望优化相关政策,为了抢占内地置业者的购买力,二线城市或全面取消住房限购;核心一、二线城市首套及二套房首付比例有望进一步降低。 龙州经讯中国研究部副总监CHRIS Beddor接受路透访问时表示,在很多方面恒大都是一个独特的案例,它凸显出房地产开发商在近几个月以来经营情况都没有明显改善,影响了购房者情绪,从数据显示,有意置业的人士不愿意从陷入困境的开发商买入预售房,令后者情况进一步恶化。…
Country Garden is peeling off its overseas projects

碧桂园海外霸业折戟沉沙

曾经雄心壮志要在海外大展拳脚的碧桂园,因经济问题及外地国家政策左摇右摆影响,将陆续退出海外项目 重点: 碧桂园洽商出售澳州余下项目权益,将全线退出当地市场 马来西亚森林城市项目进展停滞难前   刘智恒 早在十年前,当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2007.HK)在内地南征北讨,逐渐晋身开发商龙头之列时,前主席杨国强不甘心只在一地为王,他的眼光开始望向世界,亚太市场是第一步。想到就做,杨国强迅即在海外开疆拓土,先后投资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及澳大利亚,截至2017年,集团在亚太区已拿下17个项目。 十年过去,海外拓展雄图伟略非但未为集团带来盈利,反倒碰得灰头土脸,更被海外项目拖后腿,为原已资金紧绌的碧桂园,添加不少烦恼。 近日有消息,碧桂园正以2.4亿澳元(11.3亿元),向中资开发商Avantaus洽售澳大利亚悉尼Wilton Greens项目余下权益,及后碧桂园亦承认有机于上半年完成出售。其实去年10月,碧桂园已将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住宅项目Windermere的剩余地块,以2.5亿澳元售予新加坡的星狮地产。是次若成功将悉尼地皮脱手,意味集团全面退出澳大利亚市场。 另外,由于负债沉重,碧桂园将位于泰国的土地及房产,用作两笔约7.74亿泰铢(1.55亿元)债券的抵押品,以取代集团作为担保人。 森林城市变“鬼城” 澳大利亚及泰国的事情只是小菜一碟,真正令集团深陷泥泞的,肯定是马来西亚的超级项目森林城市,至今仍不知怎样“埋尾”,令碧桂园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 这个曾经是碧桂园进军海外的代表作,位于马来西亚柔佛州伊斯干达的经济特区,距新加坡只是一海峡之遥,总规划占地30平方公里,将发展住宅、商业、酒店及度假等项目,发展时间25至30年,可容数十万人口,目标是建成一座智慧绿色城市,总投资额达到1,000亿美元。 2016年,当时的马来西亚首相纳吉布更扬言,新经济区未来20年将创造20万个就业机会。岂料2018马哈蒂尔上场,竟表示禁止外国人购买森林城市房产,后虽改口,但亦强调会对签证有所限制。事件令海外投资者哗然,纷纷对森林城市却步。 雪上加霜是新冠疫情爆发,销售及建设不是停顿就是放缓,销情一落千丈,项目资金链绷紧,加上碧桂园在内地又陷入财困,无力支持马来西亚的发展。另一方面,项目买家收楼时,发觉森林城市仍然冷冷清清,人烟罕至,与当初售楼时发展商所说的美好景像落差太大,于是不断投诉抗议,负面消息令项目更加无人问津,市场戏称森林城市是一座“鬼城”。 虽然现任首相安华去年表示将森林城市设为金融特区,令项目重燃希望,但市场仍认为马来西亚政策阴晴不定,对当地房产还是少沾手为妙,因此森林城市的困局暂仍未能逆转。 说回碧桂园,截至2023年6月底止,集团现金1,011亿元,另外受限制现金约294.5亿元。债务方面,有息负债包括银行借款、优先票据,可换股债券及公司债券,合共高达2,579亿元。事实上,到今天情况更糟糕,境外债务接连违约,去年下半年的销售又大幅下滑,资金回笼缓慢。在此情况下,实在没有资金去推动森林城市的发展。 碧桂园海外拓展败走麦城,主要是扩展过急,以及错判形势,看不透部分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局势变化;另外是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当然最致命是内地房地产下滑,政府严控开发商借贷,令房企面对资金链问题,在内地已自顾不瑕,又那有能力支持海外业务。 野蛮生长 市场不少批评声音,认为包括碧桂园等房企,最大问题是过去多年盲目扩张,没做好风险管理,以高杠杆发展,因此负债累累,才会有今天结果。 对于这类“马后炮”的指摘或分析,根本是人云亦云,流于表面。你看看,今天不是十家八家开发商负债沉重,而几乎是每一家民营房企都无一幸免,差别只在于你是欠债数百亿或是数千亿,甚至是上万亿。 既然家家民营房企都以相同模式营运,你就明白是中国房企经营常态,在那个时代,若不是以这个高杠杆模式去发展,根本没可能竞争,要么就大落后,甚至是被淘汰。 坦白说,中国房地产迈入自由市场的时间只不过二十多年,初期基本上许多规范未成形,规则及模式是一步一步摸索,可以说房地产行业是处于一个野蛮生长的环境。 试想一条赛道未有限速,市场上百驾竞走,先是100公里,再而200及300公里,问题也没发生,既没管制,又怕不提速会落后于对手,于是加到500公里。这时裁判开始发觉问题出现,若再不降速,不但参赛者有危险,赛道也不堪负荷,后果堪虞,于是突然狠下规定要减速刹车,一辆高速中行驶的汽车,急踩油刹停,情况肯定十分狼狈及混乱。 面对现实,内地房地产经过多年超高速发展,问题陆续浮现,要进行复修,去调整改变过去的缺点,令未来的发展可以更健康。无可否认,过程将是痛苦,当中必然有企业捱不住倒下去,重新整合是少不免,而且需要相当时间去过渡。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地产快讯:昔日网络游戏巨头 今天美国地产大王

刘智恒      ▷ 内地      陈天桥成美国大地主 曾经在内地网络游戏界叱咤一时的陈天桥,近日被外地媒体发现成为美国大地主,据土地报告(The Land Report)透露,陈天桥在俄勒冈州持有19万8千亩林地,是第二位拥有最多美国土地的外籍人。 出生于浙江的陈天桥,在上海长大,毕业于复旦大学,1999年创立了盛大互动娱乐,一度成为内地最大的网络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后,更荣膺中国首富。至2012年将公司私有化,之后陆续卖掉盛大文学及盛大游戏。他于2015年斥资8,500万美元,向富达国民金融收购俄勒冈州林地。我们看,美国地大物博,林地并非核心地区的商业或住宅地,升值潜力似乎有限,陈天桥以几千万美元就做大地主,除非他有志于农林业发展,否则实际的价值未必太大。 人行出手撑楼市 内地楼市销售持续疲弱,《经济观察网》报道,人民银行批核1,000亿元的住房租赁团体购房贷款,支持8个城市购买商品房,再而用作长租房。涉及的8个试点城市包括天津、成都、重庆、福州,济南、郑州、长春及青岛,借款最长年期30年,利率3厘。 我们相信,新政策一方面可以让地方拯救部分项目,同时又可以带动购买力,支持地方楼市,另一方面也可为地区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实在一举多得。当然,以现时内地楼市情况,千亿元的购房贷款或许只是杯水车薪,而且出租房的回报未必可以抵销贷款利率,但在目前的楼市中,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而且若推出后效果理想,或许中央会续在其它地方推行,又或会加大贷款金额,对楼市有一定效益。 龙湖拟提早还160亿债 市场有消息,龙湖集团(0960.HK)计划今年下半年,提早偿还明年1月到期的80亿港元银团贷款,而一笔明年底到期的80亿港元贷款,集团也计划明年陆续清偿。据报道,龙湖与部分境外债权人的会议中,表示会提早偿还贷款,计划是透过发行新债及向银行进行新贷款,当中发行的新债会由中债信用增进公司担保。 自从旭辉(0884.HK)及碧桂园(2007.HK)等较有实力的内房企业先后陷于债务危机,龙湖几已被视为民营房企最后一座大山,其一举一动备受关注,毕竟若连龙湖也出问题,民营房企将全面崩围。现时龙湖有意提早偿还债项,向外释出稳健信号,对集团本身及房地产市场也有利。 ▷ 香港      合景鸭脷洲项目何去何从? 内房企业面对债务压力,除将旗下物业出售套现外,亦因资金有限,手上的合作发展项目也要适当减磅,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权益悉售予合作伙伴,前提当然是伙伴仍有财政能力。合景泰富(1813.HK)刚公布,将位于浙江宁波市的住宅项目5成权益,售予合作伙伴美的置业(3990.HK),作价4亿元。出售将令合景录得亏损近1.67亿元。 合景出售合资权益后,市场又想到其香港重点项目“凯玥”,2017年合景与龙光集团(3380.HK)以近169亿港元投得鸭脷洲地皮,每方呎楼面地价达22,118元,创下当时卖地纪录。发展商于去年初推售,每方呎均价50,800万元,但因为呎价高,而项目的单位面积较大,等闲逾千方呎,涉及银码动辄数千万港元,加上楼市回落,并不容易觅得买家。之前曾传长实(1113.HK)借收购凯玥的银团贷款而染指该项目,后又没有下文。至今楼盘销情不佳,发展商迟迟未能套现,楼价又持续调整,若没白武士挺身而出,项目会何去何从,最终会否被银团接管? 新盘挞订除笨有精 香港楼价向下调整,之前一两年出售的新楼盘陆续出现挞订,长实去年推售的油塘亲海駅II,近日接连有两宗挞订,各自损失订金129.4万港元。同区由五矿地产(0230.HK)发展的蔚蓝东岸,亦有一宗挞大订个案,买家被杀订金134.4万港元。中洲置业位于火炭的星凯.堤岸亦有一宗挞订,发展商没收订金77.1万港元。至于亿京旗下位于白石角的海日湾,亦录得1伙挞订。 楼市虽未大幅下挫,但楼价持续调整,加上现时中港经济疲弱,息口相信在一段时间持续高企,本地楼价难复旧观。个别高位入市人士(特别是两三年前买入楼花的买家)细心考虑,楼价相较高峰时已下调两成,挞订也是被没收5%或15%订金,计算下来尚属化算,倒不如选择壮士断臂,止蚀离场。 ▷ 咏竹坊文章      向小米投下信心一票 《咏竹坊》本周报道小米(1810.HK)造车,集团创办人雷军在发布会上,展示小米第一辆电动车SU7,颜值超爆,设备也是高端,当市场猜度小米会再以平取胜时,雷军却反高潮,叫大家别期望可低价买入。他更扬言,要在10至15年成为全球五大车商。…
2023內地售樓排名

地产快讯:碧桂园终止六连冠 保利成卖楼之王

刘智恒      ▷ 内房      去年内地销售三甲:保万中 根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房地产销售额百亿企业排行榜》,去年内地房企的销售冠军是保利发展(600048.SH),全年销售金额4,207亿元人民币(下同),万科(000002.SZ)紧随其后,销售3,755.4亿元,第三位是中海地产(0688.HK),销售额3,098亿元。至于连续六年冠军的碧桂园(2007.HK),去年跌至第七位,只有2,200亿元,中国恒大(3333.HK)排名27位,销售金额589.4亿元。以首100位房企的销售金额计算,合共62,791亿元,按年下跌17.3%。 至于销售额逾1,000亿元的房企,按年减少4家至16家,达到100亿元但未够1,000亿元的有100家,按年减少10家。中指研究院指出,重点房企去年销售呈前高后低走势,展望今年有望筑底企稳。 然而,我们不能只看百大房企销售金额情况,相信许多细规模的开发商应在水深火热之中,估计今年会有更多开发商倒闭,房企问题能否纾缓,仍是今年中国经济能否走出阴霾的一大关键。 金茂分拆Reit上市套现 内房企业负债累累,需要透过出售资产套现,金地集团(600383.SH)出售位于深圳的金地环湾城股权及所欠的股东借款,总作价72.8亿元。出售项目有助金地减轻债务压力,集团今年1至4月,将有3笔公司债及3笔中期票据到期。另外,中国金茂(0817.HK)透过分拆旗下资产,打包成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上市,借此可套回资金。基金定名为华夏金茂商业,每基金单位2.67元,预计出售所得约10.7亿元。 我们相信,今年将有更多大型项目出售的消息,毕竟开发商要纾减债务压力,要各施各法卖家当,除卖楼外,就是将整个发展中项目或投资物业转手,又或效法金茂,将投资物业以Reit模式上市。不过,在卖家不断增加,供应多于需求下,担心内地房产市场将进一步下调。 ▷ 香港      怕流标不推住宅地 香港政府本财年最后一季度卖地计划,只会推出一幅位于元朗的工业地,可建总楼面约172万方呎。发展局局长甯汉豪表示,考虑到近期市况,加上投地气氛较冷淡,决定暂不推售住宅及商业地。她补充,今年首三季度,土地供应可建住宅7,960伙,若计入第四季度的供应,将可达11,530伙,接近全年目标的12,900伙。 本财政年度政府推出的多幅地皮均以流标告终,我们估计政府被迫要放缓推住宅及商业地。然而,当住宅用地推出量减少,教人担忧是未来的住宅供应量或会受一定影响。另一方面,过往政府的收入有颇大部分来自卖地及补地价,按目前情况看,卖地收益势难达标,财政收入也受拖累。 花旗劲劈地产股目标价 外资银行对本港楼市较悲观,花旗预测今年楼价将下跌超过一成,加上内地及香港经济经疲弱,美国利息持续高企等,将15只地产股的目标价大幅调底,平均降幅达21%。更将九龙仓(0004.HK)、新世界发展(0017.HK)及港铁(0066.HK)评级调低至“沽售”,其中港铁的目标价由47港元大降至26.5港元,九仓则由24.5港元调低至19.8港元,港铁当天股价即时大跌近6%。 我们相信香港楼市正在受压,唯现时情况远远不如97年的严峻,因此楼价会调整,但不会出现大跌。然而,股票是看前景,若今年楼价难有起色,上市公司的估值将会收缩,实际上这个情况已经发生,而投资银行将地产股评级及目标价调低亦属无可厚非。 今天港楼是平还是贵 过去一年我们经常听到地产发展商及中介高声疾呼,要全面撤辣,并要引入救市措施,讲到香港楼市好像要末日一般。我们认同楼价是较高峰期有所回落,但若有注意本港新楼价格及销售情况,又不如他们口中所说那样严重。中国海外(0688.HK)位于九龙启德的维港1号,于本月6日推12伙发售,入场费最低的一个单位在20楼,实用面积只有459方呎,折实售价近961万港元,呎价20,934港元。 一个只有400多方呎的单位,总楼价竟然接近1,000万,呎价近21,000元,基层市民一个月工资也买不了一方呎楼,你叫小市民如何上车?打工仔如何负担?而发展商及中介还说地产行业很差劲,经常在媒体上呼天抢地求救,现实却是楼价与市民负担能力仍然大脱节,出现调整根本是好合理事情。 ▷ 咏竹坊文章      中东资金能顶半边天 本周《咏竹坊》报道富豪酒店(0078.HK)伙四海国际(0120.HK),与沙特阿拉伯投资部(MISA)签定备忘录,合作酒店开发及项目管理,初步涉及投资总额约50亿美元(357亿元),预计在中东新增50间酒店。富豪酒店主要提供品牌、营运及管理等服务,MISA会寻找及介绍投资者、企业或基金等,为项目提供发展资金,四海或会成为一个筹集资金的投资平台。 近年中东致力打破倚赖石油为主要收入的来源,并推出“2030愿景”计划,具体是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加快发展新投资机会。适逢中国在欧美的打压下,有部分海外资金撤离中港,于是有意另觅投资方,双方一拍即合,中东资金大举投资中国,如入股蔚来(9866.HK)及金蝶(0268.HK),及伙同海昌海洋公园(2255.HK)在中东建新项目。香港的企业亦把握机会,与中东资金合作拓展业务,我们预计今年将会有更多中东资金在中港投资。 复星旅文迎来最好时光?…
十里銀灘

地产快讯:十里银滩15万可做业主?

刘智恒      ▷ 內地      碧桂園星級樓盤成重災區 碧桂园(2007.HK)发展位于惠州的十里银滩,曾经被包装成中国的马尔代夫,一度销售十分火爆。然而当中国楼市走下坡,十里银滩或许变成“十里铁滩”,楼价急挫,最近市场传出,有业主急让房子,60平米只售15万元,较当年高峰时大跌约70%。 究竟是真实还是宣传,我们参考多个房地产中介网页,看见现时十里银滩的房价,67平米叫价约32万元,88平米也是42万元,即是说每平米在4千多元水平,单位叫价15万元,即每平米约2,500元,若有业主要急让,大劈价也不是没可能。考虑到十里银滩总发展达到6万户,供应量相当惊人,而现时楼市日趋向下,该项目位置又偏远,既不适合长居,又乏人租用,若只用作渡假,长期要维修保养及交物管费用,倒不如平价出售。 物业估值重创太古 内地楼市下滑,不但影响内房企业,就连主攻投資收租的地产商也受到一定影响。太古地产(1972.HK)發盈警,截至2023年底,股东应占溢利将大幅减少7成。原因是内地的零售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录得下跌,而发展中的办公楼投资物业亦录得公平值亏损。公司估计,投资物业亏损约45亿港元。相反,2022年投资物业重估收益则有16亿港元。 我们预计,除太古地产外,在内地拥有较多投资物业的发展商,都会受到影响,出现投资物业重估的亏损。虽然如太古地产所言,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属非现金性质,对集团的营运现金流或股东应占基本溢利不构成影响。然而想深一层,投资物业估值下跌,是因为租金收入下挫得出的结果,换言之租金收入下降,对集团的未来收入及盈利肯定有影响,并非如太古说得那样轻描淡写,此点不可不察。 北京监管购房预售金 为保障买楼人士,北京市住建委就《北京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2023年修订版)公开征求意见,其中主要一项是建议当地商品房预售资金,拟原本由银行监管,现转交给政府监管。此方案的好处,是可以更有效防止房企挪用预售资金,防范楼盘出现烂尾。 我们认为此一措施对于「保交楼」有帮助,毕竟有一些内房企业,在债务临门时,或会利用灰色地带而动用预售资金。现时市场楼价不断下调,市民见楼价已跌至可负担水平,或会心动入市,但因为担忧开发商能否如期交楼而却步;若交由政府去监管预售资金,那就最安全不过,让有意置业的市民更有信心入市,对楼市有一定帮助。 ▷ 香港      港府嚴打洋房僭建 一场世纪豪雨揭发了香港多个洋房区有僭建个案,继红山半岛后,屋宇署及地政署联手到屯门蟠龙半岛巡查,已向20间僭建独立屋的业主发出清拆令及钉契,当中有4间的业主更被检控。至於红山半岛,已发现70间洋房违规,当中有29间同时涉及僭建及非法占用政府土地。 洋房僭建的情况由来已久,几乎不是什么秘密,严重的甚至霸占政府的土地,将拥有的范围延伸,或盖上小建筑物。过去相关机构因不能随意入屋检查,业主即使改动,也不容易被发现,加上政府部门人手不足,于是只眼开只眼闭。今天出了大问题,红山半岛僭建怀疑引致斜坡山泥倾泻,令政府不得不强力执法,加上现时航拍盛行,可以高空作出观察,令许多僭建无所遁形。我们希望政府能贯彻去执行,别虎头蛇尾,独立洋房之外,还要向新界丁屋及村屋埋手,以彻底处理僭建问题。 蔚蓝东岸累计22宗挞订 香港楼市走弱下,之前以楼花购入的物业,买家陆续出现达订,五矿地产(0230.HK)位于油塘的蔚蓝东岸一周录得8户买家挞大订,每个单位成交价在535万港元至989万港元。项目在2020年开售,每方呎均价约19,000至20,000万港元水平。单就本月,蔚蓝东岸已累计出现16宗挞订,整个项目至今已录挞订22宗。 我们相信,早几年出售的住宅,到临近入伙期,挞订的个案会陆续出现,毕竟目前楼价较2019年高峰期跌了两成或以上,特别那些纳米楼项目,发展商当年见楼价高,于是大幅增加兴建细单位,因涉及整个银码会较低,买家较易可上车,然而发展商却将每方呎价提高,当整体楼价下挫时,纳米楼的买家损失就更大。因此,买家选择挞订或许是明智之举,至少在今天看是对的。 ▷ 咏竹坊文章       特步跑出个未来 本周《咏竹坊》文章提到国产运动品牌特步(1368.HK)以6,100万美元(4.3億元),向Wolverine World Wide(WWW.US)购入合资公司权益。合资公司主要在中港台销售索康尼及迈乐品牌的服装、鞋履及配饰。其中索康尼的跑鞋,有百年历史,更有跑鞋中的劳斯莱斯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