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雲服務提供商的自我調查證實了去年收入存在造假的情況,而零售商名創優品的另一項類似調查則顯示,沒有證據證明關於其特許經營模式的指控

重點:

  • 雲服務提供商容聯雲的內部調查發現,該公司將去年第二季和第三季的收入誇大了約5%
  • 中美雙方新的信息共享協議,可能有助於恢復投資者對此類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信心

陽歌

涉及兩家在美上市中國公司內部調查結果的幾份最新公告表明,上個月達成的授予美國證券監管機構直接調查這類公司的協議大有必要。自從中國公司開始赴美上市的20多年裏,這個群體基本上一直獲准進行自我監管,在這個數據造假幾乎在商業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國家裏,這很難讓人放心。

誇大數據的操作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而且似乎起源於中國的計劃經濟時代。當時,人們總是希望不僅達到而且要超額完成目標,從而讓上級滿意。管理者們經常聲稱自己不知情,把責任推給不守規矩的下屬。但事實是,此類組織的上上下下通常都有責任,因為老闆們經常讓下屬完成不可能的目標,在知道數據可能被誇大之後,還會假裝沒看見。

這些最新的內部調查結果來自於雲服務公司容聯雲通訊(RAAS.US)和零售商名創優品集團控股公司(MNSO.US; 9896.HK)。容聯雲在5月份啟動了調查,此前,該公司的前審計方、畢馬威的中國子公司發現其數據造假的證據並辭職。名創優品啟動調查是因為一家沽空機構在7月指責其誇大了特許經營模式的數據。

這兩宗內部調查之前,曾發生過類似的調查,包括我們本周早些時候報道的關於生鮮電商每日優鮮(MF.US)的調查,公司也被指控虛增收入;另一個更知名的案例是咖啡連鎖品牌瑞幸(LKNCY.US),它同樣涉及大規模收入造假。在這四宗案例中,對不當行為的懷疑都來自做空者報告或公司的審計機構。在這每宗案例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都大概是因為中國之前禁止其開展調查而淪為旁觀者。

讓我們來揭開懸念:容聯雲的調查發現公司確實存在虛增收入的情況,但沒有之前懷疑的那麼嚴重。與此同時,名創優品則稱調查沒有發現不當行為的證據。

投資者似乎對這兩份報告都不大信服。

上周發布公告後,容聯雲的股價下跌了7%。但應該指出的是,它最新收市價為1.01美元,比5月份宣布調查之前高了近30%。這似乎表明,或許投資者押注容聯雲已經洗心革面,可能願意對公司的未來抱持更大的信心。

公布了自我澄清的公告之後,名創優品的股價在周四輕微下跌。但從最新收市價5.5美元來看,這只股票目前基本上是沽空機構發布指責其特許經營權報告導致下跌後的水平。該報告指責該公司的特許經營模式造假,許多特許經營門店實際上是公司的持有人投資。在沽空報告發表之前,該股最後的收市價為7.21美元,對調查結果不溫不火的反應可能意味著,投資者對該公司仍持懷疑態度。

虛報的收入少於預期

在對這些大背景有了了解之後,我們將仔細看看這兩份報告的結論,先從容聯雲開始。去年2月,該公司在紐約 IPO 中籌集了3.2億美元(22.4億元),使其成為在去年7月前後大多數此類上市停止之前,在紐約上市的最後一批大型中國公司之一。有點諷刺的是,容聯雲當時籌集的資金是其最新市值1.66億美元的兩倍,這表明該股從16美元的IPO價格已經下跌了多少。

容聯雲表示,它通過調查發現,去年第二季虛報收入1,160萬元,佔總額的4%。在第三季,該數字被誇大了1,780萬元,佔總數的6%。雖然給任何數字灌水都不是好事,但這些數字低於該公司原來的估計,即第二季收入的5%至10%和第三季收入的15%至20%。

容聯雲還表示,調查同時發現,其成本和支出在去年第二季和第三季分別虛報了920萬元和180萬元。

由於進行調查的緣故,該公司自去年第三季以來就沒有公布任何財務業績。但該公司在最新公告中表示,去年第四季的業績「也將大大低於其之前公布的收入指引」,即去年11月在公布第三季業績時,給出的第四季3.28億元至3.33億元之間的收入預測。

容聯雲表示,它已經採取了糾正措施,包括關閉一些涉及欺詐的業務部門,對牽涉其中的員工予以解僱或紀律處分。它還說,調查「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或首席財務官參與了員工不當行為和交易違規行為」。但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中國的高管經常對下屬施加巨大壓力,要求他們實現困難的目標,然後在拿到想要的數字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關於名創優品,沒有太多可說的,因為該公司的調查沒有發現任何不當行為的證據。但同樣,進行調查的委員會雖然名義上是獨立的,但名創優品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葉國富是否施壓,要求得出「無罪」結論,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最終問題就變成了:在進行了這樣的內部調查後,這些公司現在是否變得可信了?投資者似乎認為,對容聯雲來說,答案可能是肯定的,或許這是因為它承認了欺詐行為,並採取了糾正措施。對於名創優品,他們就沒有那麼信服了。但歸根結底,新的中美協議可以讓美國證券監管機構——而不是公司自己,成為它們被懷疑存在不法行為時的最終法官,從而有助於以更廣泛的方式解決信譽問題。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Lingbao Gold shares placement

快訊:站在黃金風口 靈寶集資8千萬

最新:靈寶黃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330.HK)周三配售近2,692萬股新股,每股配售價3.02港元,較昨天收市價折讓16.11%,集資淨額7,930萬港元。 利好:配售後集團有更多資金用於採購金精礦,並用於生產金條之用。 值得關注:集團今年2月時才以每股1.34元配售3,254萬股新股,折讓19.76%,集資淨額4,240萬港元,兩個月不到,已第二次配股集資。 深度:靈寶黃金成立於2002年,主要業務是黃金開採、冶煉及銷售,2006年在港上市。去年金價逐漸上升,年底更因以巴衝突,每盎斯突破2,000美元,靈寶黃金因而受惠。2023年賺3.18億元,按年升逾三成,毛利率按年升1.5個百分點至9.2%,集團亦表示,將繼續做大做強黃金主業。 市場反應:公司周四低開8.3%後收復部分失地,中午收跌2.5%至3.51港元,股價仍處於過去52周的高位。 記者: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ina leads world in smartphone recycling

智能手機循環產業的“完美風暴”

新手機銷售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加上政策因素、環保理念以及行業標準化等,為二手手機銷售注入動力 陳雪峰 (本文由Bamboo Works詠竹坊翻譯) 在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循環經濟”正在為可持續發展帶來越來越強的動力,這些動力匯聚到一起,把智能手機循環產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雖然這些變化主要由政府主導,但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行業組織也開始匯入這股潮流,力求成為更負責任的企業公民。 不久前,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強調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呼籲加強設備回收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以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我們認為,這是在倡導擴大耐用品的消費和循環利用,包括電子產品、家用電器和乘用車。 同時,配套的基礎設施已經日趨成熟。這些設施的標準化程度以及質量保障,是整個行業能夠發展的重要基礎。此外,最近的經濟環境,也使得更多消費者參與到循環經濟中,尤其是在中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期望花小錢辦大事。 儘管全球智能手機新機市場兩年多來有所收縮,但二手市場的情況卻截然不同。IDC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全球智能手機新機銷量下降3.2%,至11.7億部,而同期二手智能手機銷量卻增長近10%,達到3.1億部。預計未來五年,二手智能手機交易將繼續以年均8.8%的速度增長。 作為一家領先的二手產品回收與交易企業,萬物新生(RERE.US)一直站在這種變革的前端。我們去年回收並促成了約3,230萬件二手商品的再循環。不久前與蘋果(AAPL.US)達成的合作,也增強了我們對循環經濟的信心。2023年下半年蘋果手機以舊換新的業務,為我們增加了3.3億元的銷售額,而這只是一個開始。我們相信,這項合作會成為我們生態系統重要的供給來源,我們也可隨著蘋果在中國的發展而共同成長。 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都非常重視推進中國智能手機循環產業的發展。在國家層面,中國生態環境部於2021年,發佈對智能手機等九類電子廢棄物進行循環利用的指導意見。最新的“十四五”規劃中引用的研究也強調,2021年至2025年可能會有60億部智能手機被廢棄,其中很多都含有金、銀、銅、鉑、鈀和稀土等應被回收的金屬材料。今年3月,國務院發佈了《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在全國推進消費品循環利用的決心。 碳減排融資 世界經濟論壇2022年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央行在2021年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對重點領域企業提供碳減排貸款,以此鼓勵循環經濟的發展。報告還指出,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承諾提供45.5億元,資助徐州市建設中國首個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和“無廢城市”建設試點。 在地方層面,深圳也在2022年推出了一個試點項目,為舊手機的維修和翻新提供指導方針,這給其他城市提供了一個優質的模板,可以推動智能手機回收的進一步標準化。 行業組織也在通過自己的回收計劃參與進來,比如全球電池聯盟,這是一個由150多家企業、政府和行業參與者組成的合作組織。官網顯示,它的“電池護照”鼓勵“在電池的整個生命週期內負責任地採購、管理、回收和使用"。 以上種種努力,共同扶持了越來越多智能手機循環利用平台,其中不僅有像閒魚這樣的傳統二手商品交易市場,還有萬物新生(愛回收)和閃回收等越來越多的專業循環經濟企業。這些專業企業對於整個產業來說非常重要,它們可以讓消費者放心購買高質量的商品,也能在消費者需要的時候,提供相應的售後服務或者支持。 循環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中國的經濟形勢也出現了新變量,越來越多的零售商發現消費者開始變得更精明、更注重性價比;而高端手機的需求依然強勁,因而以舊換新就成了更受歡迎的選項。 所有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對各方來說都是好消息。各國政府和國際上的企業與機構正在通過進一步促進循環經濟來保護環境,成為更負責任的參與方。新一代二手交易服務用標準化來保證質量,這趨勢也帶來了新的經濟活力。最後,消費者購買二手手機的意願越來越強,因為這樣的消費方式不僅具有性價比,而且更加環保。 萬物新生已經是中國領先的二手消費電子設備交易和服務提供商。立足於我們1,800多家實體店的強大消費觸點,以及我們朗朗上口的國民回收品牌“愛回收”的用戶認可,,我們也開始涉足其他領域,包括二手奢侈品、黃金甚至名酒等等類別。我們堅信,萬物新生正在對環境產生積極影響;我們鼓勵用戶進行負責任的回收、轉售和重復利用,“讓閒置不用,都物盡其用”;同時,ESG也是我們企業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 陳雪峰(英文名Kerry Chen)是萬物新生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媒體採訪請聯絡pr@ATRenew.com,投資者問詢請聯繫ir@ATRenew.com 本文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詠竹坊立場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TG Duty Free is a leader in China’s duty-free market with roughly 200 shops.

快訊:中國中免獲摩根大通增持

最新:據港交所網頁顯示,中國旅遊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1880.HK; 601888.SH)獲摩根大通在4月10日增持約12.6萬股,持股比例由7.89%增至8%。 利好:對於一家上市公司而言,獲得主要股東增持股份是利好信號,意味其可能對公司前景存在正面看法。 值得關注:由於摩根大通增持的每股平均價約為72.94港元,若以今日的股價水平計算,這宗交易已暫時錄得帳面虧損。 深度:2009年已在上海掛牌的中國中免,是中國唯一覆蓋全免稅銷售管道的零售營運商,公司經營近200家零售店鋪,是中國免稅市場的龍頭企業。該公司去年8月在港股上市,成功籌集184億港元,成為全年「集資王」。雖然其盈利去年重拾升軌,但其管理層近年頻繁變動,加上董事長李剛上任不到9個月後,去年10月突然離世,難免會引起市場憂慮,對其股價可能添上一層陰霾。 市場反應:中國中免的港股周二下挫,中午收市軟1.6%至66.95港元,貼近過去52周的低位。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Zongmu files for IPO

增長緩慢虧損持續 縱目科技乏上市亮點

這家自動泊車解決方案研發商,去年虧損嚴重且收入增長乏力,僅錄得6%,不太可能給投資者留下深刻印象 重點: 縱目科技已申請在香港上市,但因研發投入巨大,公司收入增長緩慢,虧損嚴重 如果能夠加快ADAS駕駛解決方案的商業化,這家自動駕駛科技公司或許能吸引投資者的興趣 陳竹 在過去的一年里,自動駕駛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因曾經被炒作得沸沸揚揚但隨後就被遺忘。但相關技術終於開始成熟,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等全球有遠見卓識的人提出了大膽的主張,並為推出全自動汽車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時間表。在中國,隨著新一代電動汽車在這個擁擠的市場中爭奪注意力,採用自動駕駛技術已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賣點。 縱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月末申請在港交所上市,希望這股重新燃起的樂觀情緒能夠吸引投資者。在上周修訂的上市文件中,公司表示,在最初的兩家承銷商華泰金融和法國巴黎的基礎上,增加中信里昂為承銷商,這三家二級公司構成了一個相對穩固的組合,為公司的第三次上市嘗試護航。 縱目科技早在2017年就在新三板上市,新三板是中國一個面向中小企業的場外交易市場,交易清冷。但不到一年,它就退出了新三板。2022年,公司申請在類似於納斯達克的上海科創板上市,但最後又主動撤回了申請。 縱目科技由唐銳在2013年創立,主要提供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主攻軟件。這讓它有別於業內一眾公司,如計劃打造自己的自動駕駛車隊的小馬智行,和聚焦自動駕駛車輛傳感器的禾賽(HSAI.US)。 招股說明書顯示,縱目科技自成立以來已通過九輪融資,籌集資金22億元。它最有名的支持者是小米集團(1810.HK),小米是自動駕駛技術的堅定支持者,並於上月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車(NEV)。縱目科技的上一輪融資是在2022年3月,籌集資金近10億元。在那一輪融資中,公司估值超過90億元,躋身“獨角獸”俱樂部,獨角獸是指估值在10億美元或以上的初創企業。 如果能完成首次公開募股,能不能保持這麼高的估值則是另一回事,因為股市投資者最近對新上市的科技股估值,遠沒有那麼慷慨了。禾賽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去年2月上市時,它的估值在25億美元左右,但上市後估值已跌至約5.5億美元。 縱目科技自稱是一家全自動駕駛技術的供應商,但其主要關注點是自動泊車,這是一種專門的自動駕駛應用,通常用於停車場或車庫等嚴格控制的封閉環境中。 在中國的乘用車自動泊車解決方案(APS)市場,按2022年的銷售額計算,縱目科技在供應商中排名第五。公司上市文件中引用的第三方研究顯示,2022年中國APS整體市場規模達81億,縱目科技佔4.9%。 公司還強調自己在APS的一個細分市場,即它所說的自動泊車輔助(APA)領域領先國內同行,市場份額達5.6%。 增長乏善可陳 在包括泊車和駕駛解決方案在內的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市場,縱目科技僅佔1%的份額。中國ADAS市場經歷了大幅增長,從2018年的93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413億元。 2022年,縱目科技的泊車解決方案銷售收入為4億元,佔其全年總收入4.695億元的85%以上。駕駛解決方案業務則貢獻了剩餘的7,000萬元,表明這部分業務仍然處於早期的發展階段。不過,縱目科技把一大部分研發費用都花在駕駛解決方案上,這似乎表明它對這部分業務成為未來的增長引擎寄予了厚望。 縱目科技去年的營收僅錄得6%的增幅,達到4.98億元,這令人難免質疑它能否有效實現技術的商業化並擴大業務規模,尤其是考慮到它在該行業已有十多年的歷史。 雖然增長緩慢可能會引起一些投資者的擔憂,但更令人擔憂的是,由於研發支出巨大,該公司虧損嚴重。縱目科技報告稱,在截至2023年底的三年里,累計虧損超過15億元,其中去年虧損5.64億元。同期,該公司的研發支出總額接近10億元。 投資者應該注意的另一個重大風險,是它嚴重依賴少數關鍵客戶。2021 年,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佔其總收入的72.5%,到去年這一比例已上升到93%。在此期間,最大客戶在公司收入中的份額從28.5%增至43.8%。 雖然許多公司都面臨類似情況,但在中國迅速變化的新能源汽車行業,這種風險可能尤其需要警惕,在這個行業,今天的超級明星可能明天就出局了。 儘管存在這些風險,縱目科技也有自己的優勢。其中之一是與商業夥伴的合作關係密切,這使它能夠不斷改進產品。公司表示,2022年與中國十大汽車製造商全都建立了業務合作關係,這些製造商佔中國乘用車總銷量的72.1%。 投資者是否看好縱目科技的IPO,可能取決於該公司是否有能力加快商業化步伐,特別是其ADAS駕駛解決方案,尤其是在該公司表示短期內盈利無望的情況下。 類似的邏輯可能也適用於越來越多嘗試赴港上市的自動駕駛公司,包括地平線機器人和黑芝麻智能。這些公司的表現將證明,投資者究竟是認為這類公司將在不久的將來加速增長,還是認為它們的技術仍處於早期階段,無法引起他們的興趣。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