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累新冠疫情及房地產行業不景氣,這家房地產交易平台上半年收入大降逾四成,而且轉盈為虧

重點︰

  • 貝殼控股上半年由盈轉虧,但公司宣佈10億美元回購計劃,加上新業務增長迅速及控制成本見效,刺激股價大漲
  • 董事長兼CEO彭永東提出的「一體兩翼」戰略漸見成效,但新業務佔收入的比重仍然有限

葉天娜

中國房地產市場過去一年陷入冰河時期,在官方「房住不炒」政策下,樓市成交量大幅下跌,加上針對房地產企業債務風險的「三條紅線」實施後,不少無法融資的高負債房企資金鏈斷裂,引致爛尾樓多不勝數。

二手房表現也同病相憐,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今年上半年15個代表城市二手房累計成交面積按年大降49.6%。作為房地產交易平台、並經營中國知名「鏈家地產」中介店鋪網絡的貝殼控股有限公司(BEKE.US; 2423.HK)首當其衝,公司上周公布的中期業績顯示,上半年收入按年大減41.3%至263億元,期內更轉盈為虧,錄得24.85億元淨虧損,表現遠差於去年上半年的淨賺21.7億元;其中單是第二季,已錄得近18.7億元淨虧損,主要受累於新冠疫情復發,多個主要城市實施封控措施,導致交易量大減。

貝殼董事長兼CEO彭永東去年12月提出「一體兩翼」佈局戰略,「一體」是指房產交易,「兩翼」是家裝家居和普惠租房業務。半年過去,三項業務的表現卻迥然不同。

截至6月底,貝殼總交易額(GTV)按年跌46.5%至1.23萬億元,作為「一體」的核心房產交易業務受挫,無論是存量房或新房交易額,均分別大跌42.1%及50.6%。公司歸咎於新冠疫情、以及開發商面對資金流動性和交付壓力,由於部分開發商無法按時交房,甚至爛尾導致斷供,貝殼為涉及爛尾的開發商進行高達22.1億元的壞帳計提,成為影響業績的一大因素。

宣布回購刺激股價

公布業績後,貝殼股價不跌反升,在之後的兩個交易日,其港股累計大漲15.2%。有此反應,一來是貝殼宣佈了10億美元(69億元)的回購計劃,二是作為「兩翼」之一的家居家裝業務被寄予厚望,三是公司的節約成本取得成效。

今年4月,貝殼宣布完成收購聖都家裝,發展裝修業務,在全國24個城市開設了136家門店,引領上半年家居家裝收入按年增長9.4倍至11億元,總交易額更從1億元大增至15億元,管理層甚至豪言其規模要超過100億元。

至於另外一翼、即包括租房業務在內的新興業務表現不俗,雖然上半年相關收入減少17.1%至10億元,但主要因為金融服務淨收入減少,反觀輕託管租賃服務淨收入仍然增加。市場估計雖然國民減少買房,但仍需轉投租賃市場以解決住屋需要,因此該項業務仍值得期待。

但兩翼要起飛,瘦身必不可少,貝殼在去年已開始裁員關店,今年上半年整體營業成本按年大降38.4%至214億元,主要因為門店數量減少19%至42,831家,以及經紀人數量大減24.4%至41.49萬名所致。

凱基證券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認為,雖然貝殼的家裝業務快速增長,但對收入貢獻不大,投資者始終較關心其核心業務,「中國經濟不佳,房地產市場低迷,可能要等到明年下半年才真正復甦,貝殼的生意將直接受影響。」

與國企開發商合作

去年5月,年僅50歲的貝殼創辦人左暉不敵肺癌去世,由2010年獲左暉力邀加盟的彭永東接掌帥印,面對官方監管、市場競爭及房地產交投萎縮等問題,彭永東希望以「一體兩翼」戰略協助公司渡過難關。另一方面,貝殼加強風險管理,選擇與較穩健的國企及優質開發商合作,以降低出現壞帳的機會。

投行高盛的研究報告稱,受惠這項新措施,貝殼上半年應收帳日數從100天降至72天,為第二季帶來30億元經營現金流;預計當市場調整後,貝殼的市佔率回升,業務可望持續增長,因此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從60港元上調5%至63港元。

2020年,左暉帶領貝殼到美國上市,市值一度超越6,000億元,其後在中美政治博奕及中國官方對科技相關行業實施「強監管」下,股價曾經比高位蒸發逾75%;為避免被美國除牌,貝殼今年5月登陸港交所,成為首只以「介紹形式+雙重主要上市」掛牌的股份。

所謂介紹形式上市,並不涉及發售新股和集資,股份源於舊股,所以審核過程較快;雙重主要上市則代表兩個市場都是主要上市地,就算公司在美國摘牌,對港股也沒有影響,更能保護股東利益。

由於介紹形式上市並沒有增發股份,控股股東有6個月禁售期,上市後股價表現較穩定。貝殼在港首日掛牌開報30港元,一個多月後升至53港元,雖然在7月至8月出現調整,以上周五收盤價45.9港元計算,仍比首日掛牌價高53%。

隨着中國官方陸續公布挽救房地產市場的措施,貝殼預計第三季收入按年減少6.1%至8.8%,表現較第二季明顯改善。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投資者將注視彭永東如何帶領這只貝殼潛出水底。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收入大幅增長 賽目科技中期扭虧為盈

智能網聯車仿真測試及研發企業北京賽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1.HK; 300466.SZ)周一公布,預計6月止六個月淨利潤介乎20萬至80萬元,較去年同期虧損460萬元,實現扭虧。 公司稱,盈轉虧主要由於研發及銷售效率提高推動ICV仿真測試軟件及平台的收入大幅增長。上半年收入介乎8,800萬元至9,200萬元,按年增長約58.4%至65.6%。 賽目科技於2014年在北京成立,主要為智能網聯汽車(ICV)提供仿真測試場景、驗證及評價解決方案。公司於今年1月上市,至今累跌約3.83%。 賽目科技周二低開,至中午收市報12.78港元,跌0.0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期業績轉盈為虧 飛天雲動料最多蝕1.3億

擴增實境及虛擬實境服務提供商飛天雲動科技有限公司(6610.HK)周一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中期業績,料將虧損1億至1.3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同期則錄得盈利6,350萬元。 公司解釋虧損原因,主要是增強現實及虛擬現實的營銷服務收入下降,較去年中期減少1.08億元。另外,經內部評估後的可回收貿易應收款,料會出現減值虧損較去年同期增加9,000萬元。同時,期內因加大力度推廣集團業務及平台,銷售及分銷開支增加約5,920萬元。 飛天雲動周二開市跌9%報0.25港元,過去一年公司股價由高位下跌逾六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efire makes hydrogen fuel cells

商業之路仍漫長 重塑能源業績暫難突破

這家氫燃料電池系統製造商報告稱,今年上半年收入持續萎縮,但降幅小於去年 重點: 重塑能源上半年營收同比下滑約10%,較去年28%的跌幅有所收窄 公司財務審慎,資產負債率僅為0.52,現金儲備達10億元   陽歌 若政策紅利能確保成功,上海重塑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570.HK)或將成為中國較成功的企業之一。 上周五發布的財報最大亮點是冗長的政策清單,羅列了中國政府扶持氫能的最新舉措。作為直接受益方,重塑能源上半年獲得政府補助2,700萬元(約376萬美元),較去年同期1,450萬元增長近一倍。 然而,投資者正對重塑能源及其同行失去耐心,這些企業當前幾乎僅依賴中國對氫能的宏大願景維繫經營。 重塑能源去年12月登陸港交所後備受追捧,其股價曾於今年3月飆升至283港元,較147港元發行價近乎翻倍。此後,股價大跌,但仍高於發行價約10%。氫能裝備商國富氫能(2582.HK)同樣經歷大起大落,去年11月上市後股價暴漲逾倍,隨後價值回歸,現略高於發行價。 投資者對重塑能源的最新財報及其中詳盡的氫能扶持政策,幾乎無動於衷,周一僅推高股價1.2%,這折射出市場對該企業及同業的信任危機加劇。投資者渴望更具實質性的業績回報,期待強勁營收增長及未來盈利曙光。 重塑能源最新財報未見上述積極信號,上半年營收同比下降約10%,從去年同期的1.19億元降至1.07億元。收縮態勢與行業高速發展預期雖背道而馳,但需指出,營收較2024全年28%的降幅已顯改善。 分業務看,核心氫燃料電池系統銷售額同比增長逾倍,從去年同期的3,180萬元增至7,680萬元,佔總營收72%。但需重申,增長基於2024年該品類銷售額近腰斬的基礎實現,反映諸多產品尚處實驗階段,導致市場劇烈波動。 公司當前主攻氫能重卡領域,此舉頗具前瞻性,因為氫能乘用車量產仍需數年。近期公司聯合製造商及旅遊企業,完成氫能旅遊巴士測試,並宣布兩台內地至香港跨境往返運輸巴士,已獲香港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的原則性審批。 這意味著若推進順利(不確定性很高),未來一兩年或開展更大規模試運行。不過,距離商業運營仍有數年之遙,這解釋了為何投資者對這項存在數十年的技術正快速失去耐心。 客戶結構多元化 業務規模不足的現狀,導致重塑能源上半年銷售成本達1.2億元,形成成本倒掛。儘管前述政府補助可緩衝部分壓力,但一家企業終難永續依賴政策「輸血」。 略呈積極信號的是,重塑能源營收佔比超10%的核心客戶數量,從去年同期的1家增至4家。反映公司正拓展大客戶渠道,未來或將增強收入穩定性。 成本管控方面,重塑能源展現高度財務審慎性,0.52的超低資產負債率即是明證。截至今年6月底,現金儲備約10億元,較年初增加約20%。上半年行政支出同比腰斬,研發費用因股權激勵減少亦下降50%,令虧損從去年同期的4.66億元收窄至3.53億元。 公司未提及短期增長前景,預示未來一兩年難有大幅突破。即便恢復增長也非重大利好,因為目前營收規模仍然有限。 財報用大量篇幅贅述上半年國家政策動向,包括國家能源局《2025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強調「推動各地建立完善氫能管理機制。」 重塑能源還提及國家燃料電池示範城市群新增6個城市,並披露國家層面設立瞄准氫儲能等前沿科技的創投基金,以及能源局宣佈將遴選部分項目和區域,開展氫能試點工作的計劃。 公司在財報中稱:「隨著中國持續推動氫能產業政策接續發力,積極落實氫能納入能源管理相關工作,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制儲運用」全產業鏈將進入進一步快速發展的階段。」 儘管許多投資者對此類表述已感倦怠,但市場對重塑能源及同行仍持觀望態度。公司市銷率達18.6倍,相對較高(部分原因是營收基數小),高於國富氫能15.9倍,但二者均低於借助SPAC在美上市的氫能卡車企業司凱奇(SCAG.US)的27.9倍。 未來,上述公司的股價走向,或取決於商業化進程而非新政發布。若未來數季度無法實現兩位數實質增長,可能顯著減弱投資者熱情,進一步影響重塑能源股價表現。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開支激增拖累 傳奇生物二季度虧損擴大

制藥企業傳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EGN.US)周一公布今年第二季度業績,核心抗癌藥物拓展勢頭良好,推動營收強勁增長。但受開支激增影響,公司淨虧損亦大幅擴大。 期內公司營收同比攀升36%至2.55億美元,當中藥企合作收入2.19億美元,同比增長逾倍,佔總營收86%,亦抵消授權協議收入同比下降61%至3,530萬美元的影響。不過,淨虧損仍由去年同期的1,820萬美元擴大至1.25億美元。 公司核心產品卡衛荻(Carvykti),是一款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財報公佈後,公司股價周一收跌2.1%,今年以來累計漲幅約11%。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