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llhouse fined for selling down Longi stake without disclosure

高瓴資本正將重心轉向全球市場 公司被調查後需再增持隆基股份

這家私募股權公司在沒有披露下出售了隆基的股份,應中國證券監管機構要求,高瓴資本需要回購這些股份。 重點 高瓴因信息披露違規被證監會調查後,已將隆基綠能股份的持股比例恢復至5% 儘管高瓴力圖轉型全球並刻意擺脫與中國的關聯,但它向中國監管機構承諾,將繼續在中國投資並增加在當地的資產配置 余特莉 陽歌 在中國龐大的私募股權界這個複雜的行業中,即使是最熟練的操盤手也偶爾百密一疏。高瓴資本就是這種情況。高瓴是一家中國私募股權公司,目前正將自己重新定位為一家更加全球化的基金,但公司近期因違規減持太陽能公司隆基而受到監管部門的嚴厲批評。 根據隆基上週五提交給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文件,高瓴最近回購了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01012.SH) 的股份,將其持股比例從之前的 4.85% 提高至 5%。高瓴此舉是回應中國證監會去年 11 月對其“間接減持”隆基股份但未進行適當披露的立案調查。 像高瓴這樣經驗豐富的投資者,犯下這樣的錯誤並不常見,或許可以解釋監管機構為何展開調查。尤其是在當前中國股市疲軟的情況下,任何此類可疑的操作都可能被視為對一家公司缺乏信心的表現。 一家植根中國的基金在當前環境下向全球轉型 高瓴由張磊於2005年創立,因投資了一批消費、醫療保健和科技領域的中國公司而知名,例如已成為中國頂級遊戲公司的騰訊控股 (0700.HK) 和與阿里巴巴 (BABA.US; 9988.HK) 競爭的中國電子商務公司拼多多 (PDD.US)。已申請在香港上市的百麗時尚以及抗癌藥物製造商百濟神州 (BGNE.US; 6160.HK; 688235.SH) 也在其投資組合中。 高瓴的失誤引起了市場的關注,尤其是該基金正謀求從中國本土轉向成為立足亞洲區域的基金管理公司,並向全球其它市場擴張,以此對衝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帶來的不確定性。這種轉型對高瓴而言尤其重要,特別是其擁有龐大的美國LP基礎,其中大部分是養老基金、捐贈基金和其他機構投資者,他們對中國投資環境的擔憂正日益增加。 高瓴的網站目前幾乎沒有提及其在中國的成功投資案例,而只是強調其在美國、新加坡、韓國、加拿大、日本和歐洲等地已有佈局。…
Fosun International: the slim-down must go on till debts paid off

復星一減再減 瘦身還債停不了

經歷2022年的流動性危機,復星國際持續「減重瘦身」,最新舉措是出售跨國保險公司Ageas股權 重點: 截至去年底,復星總債務佔總資本比率為50.4%,較上年下降2.9個百分點 過去兩年復星出售資產回籠現金573億元       李世達 「我們以前在全世界『探礦』『開礦』,現在已經有足夠的『好礦』給我們挖,並且在這些領域是有優勢的。」復星國際有限公司(0656.HK)董事長郭廣昌,今年3月底在年度業績發布會上如此說。 不再「找礦」,而要「挖深礦」、「挖好礦」是這家廣受矚目的中國民營集團自2022年以來的核心策略,換句話說,就是要減輕資產、甩掉負債,聚焦具有優勢的核心領域。而出售跨國保險公司Ageas最多8.19%股權,就是復星國際減重的最新舉措。 復星國際近日公告,向法國巴黎銀行(BNP)旗下的法巴人壽(BNP Cardif)出售歐洲保險公司Ageas最多1,540.1萬股或8.19%股權,總作價介乎6.26億至6.7億歐元(約48.5億至51.6億元),所得款項將用於一般資金用途。 復星國際表示,是次出售目標是精簡投資組合,聚焦公司核心業務,預計交易將帶來稅前利潤6,000萬至6,500萬歐元,而復星仍將持有Ageas的195.2萬股,持股比例跌至約1.03%。 這是復星國際繼1月出售葡萄牙商業銀行5.6%股權後,今年第二次出售金融資產。 兩年套現573億 今年1月,復星國際以2.35億歐元出售葡萄牙商業銀行(Millennium bcp)的5.6%股份,仍保留20%以上的股份。隨後至今年3月中旬,有消息稱復星國際願意進一步出售剩餘的20%股份,約值8.4億歐元,目前未有進一步消息。 自2022年遭穆迪列入下調觀察名單後,復星集團一改「買買買」策略,提出多項「瘦身」計劃,持續變賣子公司股權及資產,包括南鋼股份、建龍股份、泛亞航運、Ameritrust Group等。2023年全年回籠現金273億元,加上2022年的300億元,復星這兩年已收回573億元現金。 儘管出售資產的行動持續,復星確實在減債瘦身的道路上取得成果。 截至2023年末,集團合併報表層面的有息債務為2,119.2億元,較2022年末降低150億元,總債務佔總資本比率為50.4%,較2022年12月31日下降2.9個百分點。在去年半年報中,復星便已宣布未來12個月已無大額美元債償付壓力。2023年中,標普將復星國際評級展望上調為「穩定」。 不過,雖然集團的中長期債務佔總債務比例,由2022年底的53.2%提升到55%。不超過12個月的短期債務也從2022年底的1,062.8億元減少至953.7億元,但仍高於集團持有現金924.6億元。 核心業務漸趨穩定 因此割肉還債還要繼續,而郭董從不吝惜出售優質資產。 路透社上月報道,復星國際正考慮出售復星旅文(1992.HK)旗下三亞亞特蘭蒂斯大型度假酒店的部分或全部資產,以及核心資產Club Med部分股份。要知道,這兩大核心業務去年都創下歷史新高,可說是集團重要的「搖錢樹」。而復星對此消息既不承認也不否認,但至今尚未有進一步消息。 翻開復星國際2023年年報,去年集團總收入達1,982億元,同比增長8.6%,股東應佔溢利13.8億元,2022年虧損8.3億元。旗下四大核心子公司豫園股份、復星醫藥、復星旅文和復星葡萄牙保險等均收入穩健,對復星營收貢獻率佔比達72%,核心產業的業務能力顯著提升。 花旗本月發布的報告指出,集團資產組合獲利能力改善,也帶動資產管理部分虧損收窄。 花旗認為大部份負面因素已在股價中反映,將其目標價由7.1元下調至6.3元,維持買入評級。 最重要是活下去 除了頻繁出售資產,復星也持續進行戰略布局,尤其是在醫藥與文旅領域。 去年7月,復星醫藥(2196.HK)與深圳坪山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要在坪山建設「復星醫藥大灣區總部」,打造復星醫藥「全球第二總部」。 今年3月,復星醫藥與深圳市引導基金等其他七方投資人,擬共同出資設立5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基金。復星醫藥旗下復健資本通過深圳市公開遴選中標,獨家管理該基金。…
Zhongmiao files for Hong Kong IPO

眾淼利潤率雖高企 別忽視業務及監管風險

這家由家電製造商海爾控股的保險代理公司已提交上市申請,由於主打企業保險並且採用了輕量化的成本結構,該公司盈利可觀 重點: 家電巨頭海爾集團支持的保險代理公司眾淼創科已申請在香港上市 該公司的收入基礎小,但通過聚焦利潤豐厚的企業保險,並採用輕量化的成本結構,公司利潤強勁 梁武仁 投資者對保險代理公司通常不會很感興趣,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它們往往缺乏像那些科技公司那樣吸引人的增長故事。但任何一個尋找高盈利公司的人,不妨認真考慮一下眾淼創新科技(青島)股份有限公司。 乍一看,眾淼創科最引人注目的一點是,它的多數股權由中國最著名的家電製造商之一海爾集團持有。但這家上周申請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真正的突出之處在於它的高利潤商業模式,該模式的基礎是專注於企業保險和輕量化的成本結構。 當然,眾淼創科也未能幸免於中國經濟迅速放緩的影響,近年來其收入增長放緩就表明瞭這一點。但即便如此,它仍然穩定地實現了盈利,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它高效的商業模式。 這家保險經紀公司的總收入在2023年同比增長約17%,達到1.74億元,較2022年24%的增長有所放緩。鑒於它收入基礎較小且2017年才成立,儘管收入增長速度平平,但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並且同樣重要的是,它的毛利率超過40%,以致最後的純利率達20%。 眾淼創科的銷售成本,即每1美元收入的成本,主要是向分銷渠道合作夥伴和代理人支付的推薦費和傭金。而營業支出還不到其收入的四分之一。 相比之下,競爭對手泛華控股集團(FANH.US)去年的經營開支佔據了90%以上的收入,而線上保險公司水滴(WDH.US)實際上出現了營業虧損。平心而論,泛華控股集團和水滴的規模都比眾淼創科大得多,而且業務側重點不同,這會增加運營的複雜性和成本控制的難度。 但眾淼創科卓越的運營效率似乎確實表明,有時候越簡單越好。公司的運營相當精簡,圍繞主要的保險業務展開,不依賴投資收入,投資收入在經濟繁榮時期對很多保險公司來說可能都是賺錢,但在金融市場表現不佳時卻是一種負擔。 眾淼創科還有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向企業而非消費者銷售保險。因為企業經常購買長期保單,此類保險可以成為更穩定的收入來源。針對公司的保障計劃往往也更複雜,因此保險公司的收費可以更高。 眾淼創科主要面向企業銷售的財產保險,去年的平均傭金比例接近18%,意味每收取100美元的保費,該公司能賺18美元。主要面向消費者的車險傭金,其比例則要低得多,僅為5.6%。眾淼創科同時面向企業和個人銷售的意外傷害保險,其傭金比例最高,達到30%以上。這麼高的傭金比例,意味儘管意外險在公司的總保費中所佔的份額較小,但對公司收入的貢獻巨大。 企業的側重點 總的來說,企業保險銷售佔眾淼創科保險收入的41%左右,去年的毛利率為66%。這遠高於個人保險24%的毛利率。因此,儘管企業保險的營收貢獻較小,但佔公司總毛利潤的三分之二。 眾淼創科由海爾旗下的一家實體於七年前創建,接管了海爾保險代理,該公司主要是為海爾的客戶提供服務。眾淼創科仍在向海爾銷售保險,但一直在減少對這一業務的依賴。去年,眾淼創科面向非海爾企業的銷售額,超過了來自海爾內部的貢獻。同時,面向消費者的銷售比例逐年下降,這對利潤率有利。 眾淼創科也確實存在弱點,主要是對少數承保方的高度依賴。其中,中國平安財產保險去年就佔眾淼創科收入的35%以上,前五大承保合作夥伴貢獻了近三分之二的銷售額。意味著哪怕是失去其中一個承保方,都可能給公司造成巨大打擊。 如果承銷商決定專注於自己的直接業務,競爭就是另外一個因素,尤其是對眾淼創科這樣的中間商來說。至於公司對海爾的依賴,也是一個潛在的弱點。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是,監管打壓的可能性一直都有,過去五六年里,監管部門對中國民營金融業的打壓非常常見。 撇開這些風險不談,眾淼創科最終需要證明,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它能夠在增長的同時保持利潤率,以保持投資者的興趣。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它將可吸引尋求穩定盈利公司的投資者。 目前,尚不清楚眾淼創科希望從香港IPO中籌集多少資金,也不清楚它將如何使用這筆資金。該公司從運營中產生現金,但也一直在從外部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最近的一次是在2021年,從海爾員工創建的一個團體里籌集了1,400萬元,這筆交易中公司的估值約為9.3億元。 按照這個估值,根據眾淼創科2021年的淨利潤計算,其市盈率超過30倍。即便按照2023年更高的利潤計算,市盈率也遠遠超過20倍,遠高於泛華的4.7倍,但非常接近水滴的23倍。眾淼創科卓越的盈利能力,可能為其在香港上市時獲得更高的估值提供了理由。 能否以如此高的估值向投資者出售股票,可能取決於它能否讓投資者相信,它良好的利潤率從長遠來看是可以持續的。加速實現更強勁的營收增長(可能通過收購實現),也可能會增強它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ian Tu Capital tumbles into the red

IPO市場陷困境 天圖急轉策略應對

這家風險投資公司去年錄得8.14億元投資虧損,2022年則錄3.37億元收益 重點: 天圖投資去年轉盈為虧,錄得淨虧損8.73億元, 2022年則有盈利5.59億元 這家風險投資公司正受香港IPO市場疲軟的打擊,這原是它處置消費相關投資的主要市場 陽歌 主要一大收入來源枯竭時,你會怎麼做? 這是天圖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973.HK)首份財報中的核心問題,公司去年成為中國首家在香港上市的風險投資公司,也算是創造了歷史。不幸的是,由於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不足,去年在港上市的新股相對較少,跌至20年來的最低點。 對天圖投資這樣的公司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它們嚴重依賴IPO來回收對企業的投資。隨著這種“退出”策略變得越來越難,天圖投資表示正在轉向“不依賴IPO退出的投資策略”,比如把所持股份賣給其他買家。 最重要的是,天圖投資去年陷入嚴重虧損,改變了2022年的盈利局面,原因是它的資產處置收入下降,現有資產價值也出現下跌。公司在復活節前的週四發布的業績顯示,去年虧損 8.73億元,相比下2022年則取得了5.59億元的利潤。 大部分虧損源於去年8.14億元的投資損失,扭轉了2022年3.37億元的收益。公司還取得了其他一些收入,主要來自管理費。但即便是管理費,去年也從2022年同期的4,600萬元下降3%至4,460萬元。 復活節加上周末的長假結束後,天圖投資的股價週二上漲了2.3%。但自3月初發佈盈警,預示2023年出現巨額虧損以來,公司的股價已下跌約23%。按約3.10港元的最新價格計算,相對去年10月6.50港元的上市價,現已縮水超過一半。 公司處境艱難,原因是多方面。它主要的關注點是消費公司,早期投資了一系列知名品牌,如乳製品製造商中國飛鶴(6186.HK)、茶飲銷售商奈雪的茶(2150.HK)和水果零售商百果園集團(2411.HK),現已全部在香港上市。 天圖投資的投資目標往往會設法登陸香港交易所,而不是尋求在中國國內的A股市場或美國上市(最受中國公司歡迎的另外兩大上市地點),這並非偶然。香港投資者對這種消費類股票有著濃厚的興趣,但該類股票通常增長較慢,並通過派息來吸引投資者。 相比之下,美國投資者傳統上青睞來自科技和制藥等高增長領域,以及新能源等新興行業的公司。中國的情況有所不同,因為監管機構扮演著公司在上海和深圳上市時的把關人角色。在這樣的環境下,新能源、微芯片等北京重點發展領域的公司,往往會在上市申請人中獲得優先考慮。 低迷的香港股市 這一切都將我們帶回香港,那是其投資的公司最青睞的上市地點,但香港正遭受數十年來最糟糕的市場情緒。天圖投資指出,基準恒生指數去年下跌了14%,並表示,另一個追蹤中國消費類股的指數今年迄今已下跌12%。 普華永道的數據顯示,在市場情緒如此低迷下,去年只有73家公司能夠在香港上市,籌資463億港元。籌資總額尤其疲軟,較2022年下降56%,為20年來最低。在成功上市的企業中,消費品和服務是最大的群體,佔所有新上市公司的29%。 GlobalData的數據顯示,IPO市場的疲軟,也打擊了對中國企業的整體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它們在去年下降了27%至426億美元。 隨著市場下滑,天圖投資指出,它管理的資產價值從去年3月底的255億元,降至去年底的244億元。公司表示,去年通過資產處置獲得了4.33億元的資金,但未提供2022年的可比數據。 但在去年的IPO上市文件中,公司表示,在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的三年多時間里,通過資產處置產生了40億元的收入,平均每年12.3億元。這意味著,公司去年從資產處置中獲得的收益,可能比前幾年減少了三分之二或更多。 天圖投資表示,作為轉向IPO替代方案的一部分,它將尋求與政府優先事項更一致的投資。在目前的環境,這個決定看起來相當明智,因為中國的許多大型國有投資公司都喜歡購買這類資產,以示對政府的支持。不幸的是,天圖投資通常瞄准的基本消費相關企業,並不是北京方面優先考慮的對象。 不過,天圖投資正在努力改變這種狀況。雖然它去年推出的五隻新基金中,有四支瞄准了消費品和服務,但第五支基金著眼於生物技術。公司去年的最新投資之一是上海悅鯤,這是一家經營智能回收系統的企業。生物技術和回收利用都是更有可能吸引大型國有投資者,或獲准在上海或深圳上市的高科技領域。 隨著天圖投資的戰略轉變,其估值水平與全球同行相比有大幅折讓。它的市淨率(P/B)只有0.28倍,相當於美國私募股權巨頭凱雷集團(CG.US)和KKR (KKR. US) 3.3倍和3.9倍的零頭。 在轉型過程中,公司不需要擔心現金問題,因為截至去年底其資金儲備達到11.1億元,幾乎是上一年6.14億元的一倍。而且確實,香港股市有望在未來幾年,隨著中國經濟企穩而有所改善。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uzhou Bank's profit climbs

瀘州銀行表面美好 實賴投資收益推升盈利

儘管有跡象表明貸款違約現象增加,但主要得益於非經營性投資收益,這家地方銀行去年利潤強勁增長 重點: 儘管淨利息收入萎縮,但受投資收益推動,瀘州銀行去年利潤增長23% 雖然該公司不良貸款率下降,但違約風險最大的貸款卻有所增加 梁武仁 就一家公司的財務表現而言,最引人注目的數字往往並不能說明全部情況。對中國的銀行來說尤其如此,往往需要對它們的財報進行拆分,才能瞭解真實情況。對中國數百家地方銀行來說,情況甚至可能更加棘手,這些銀行往往處於各種相互角逐的力量的交匯處,包括需要服務地方權力的同時,亦要努力實現盈利。 瀘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1983.HK)的最新業績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乍一看,你可能覺得總部位於四川瀘州的地方銀行表現相當不錯,尤其是考慮到中國的經濟困境。但再深入地研究一下它的最新年報 會發現,對於同行面臨的挑戰,它也難以幸免。 根據上週五發佈的財報,瀘州銀行去年淨利潤總計9.94億元,較2022年增長23%。對於一家中國銀行來說,這看起來相當令人羨慕,尤其是在當前經濟放緩,導致很多銀行違約率攀升。 它的同行中,天津銀行(1578.HK)2023年的利潤增長要慢得多,僅增長6%。行業巨頭中國工商銀行(1398.HK;601398.SH)尚未披露最新的年度業績,不過它去年上半年的利潤同比幾乎沒有增長。 誠然,工商銀行是中國最大的銀行,天津銀行的規模也比瀘州銀行大得多,因此這兩家銀行取得大幅增長的難度更大。但去年瀘州銀行的總資產增速實際上落後於天津銀行。這不禁讓人質疑瀘州銀行為何還能取得如此強勁的利潤增長。 瀘州銀行去年的淨利息收入(通常是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實際上下降了約5%,儘管其貸款資產組合規模有所增長。這是因為隨著中國降低利率,它向借款人收取的利息下降了。但利率下降提高了債券收益,推高了債券價格和瀘州銀行持有的債券價值。由此產生的投資價值增長,幫助銀行的經營利潤增長了20%以上。 瀘州銀行對投資資產的歸類方式對它自己有利。銀行將一半以上投資資產價值變動計入經營收入,它們直接流入淨利潤。而根據國際會計准則,確認資產價值變化的另一種選擇是將其歸為“其他綜合收益”,不計入淨利潤。 這使得銀行在如何歸類投資資產方面有一定的餘地,可能對它們的淨利潤產生重大影響。 例如,天津銀行就採取了不同的做法,將投資資產價值變動從去年的營業利潤中剔除。因此,其投資收益的增幅遠不及瀘州銀行。這意味著,瀘州銀行去年利潤的大幅增長主要歸因於與其核心銀行業務無關的因素。 可疑類貸款 通過看似巧妙招數,公司的貸款在中國疲軟的經濟環境下似乎仍然表現不俗。但更深入地研究這些數字就會發現,它仍然與大多數同行一樣處於不穩定的境地。 截至2023年底,該行的不良貸款率從一年前的1.53%下降至1.36%。相比之下,最新的數據遠低於整個銀行業的1.6%和天津銀行的1.7%,與中國工商銀行去年6月底的比率持平。儘管多數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有所上升,瀘州銀行仍有能力改善這一重要指標,這也應該能給人信心。 但也存在一些危險信號。首先,瀘州銀行去年為貸款預期減值損失計提了16億元。這比2022年增長了60%,相當於該行2023年利息淨收入的一半以上,這表明該行的前景並不像一些整體數據所暗示的那樣樂觀。 另一個警示信號是,去年瀘州銀行的可疑類貸款大幅增加,而次級類貸款大幅減少。可疑類貸款飆升意味著,隨著更多的次級類貸款被降級到較低的可疑類別,意味著該行的不良貸款數量可能在增加。該銀行的實際貸款損失也在大幅增長。總而言之,很難說瀘州銀行去年的貸款質量是否有所改善,而且事實很有可能恰恰相反。 瀘州銀行專注於企業貸款,這類貸款約佔其貸款總額的85%。該行逾35%的貸款來自建築和房地產行業的企業,這些行業正在應對持續低迷。去年底,該行房地產貸款的不良貸款率為4.8%,明顯高於其整體不良貸款率。 瀘州銀行的貸款損失準備金充足,相當於不良貸款總額的三倍多。因此,它應該能夠應對貸款違約,而無需進一步提高潛在貸款減值的撥備。這一事實,再加上瀘州銀行去年相對溫和的貸款增長,似乎確實表明其風險管理比較謹慎。 瀘州銀行的情況突顯了中國的銀行目前所面臨的困境,它們常常被迫放棄利潤增長以維持健康的風險水平。自2018年上市以來,它的股價已下跌約三分之一,加入大量失去投資者青睞的中國股票行列。儘管如此,它的市盈率為7.5倍,高於工商銀行的3.8倍和天津銀行的2.6倍。 總而言之,瀘州銀行不僅盈利,而且多年來盈利還一直在增長,儘管其中一些增長可能是由於非經營性因素所致。這使其有別於像錦州銀行這種陷入困境的地區性同業,後者在經歷了多年的困境後已被中國政府救助。不過,儘管利潤增長強勁,瀘州銀行的最新收益顯示,該公司也可能會像其他同行一樣陷入波濤洶湧的困境。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nvestors unimpressed by massive Lufax dividend

業務續萎縮 陸金所息誘投資者

在宣布每股美國存托股份派發2.42美元特別股息後,這家在線貸款公司的美國存托股份在兩天內僅上漲1.11 美元 重點: 陸金所宣布每股美國存托股份派發2.42美元的巨額特別股息,相當於其周五收盤價4.48美元的一半左右 隨著專注於更優質的借款人,公司去年將貸款投資組合削減了45%,預計今年還將再削減32% 陽歌 在線貸款公司陸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HK;6623.HK)規模不斷縮小。首先,公司經歷了一場徹底的轉型,貸款投資組合在2023年縮減了近一半,因為它正進行更廣泛的“去風險”過程,專注更優質的借款人。現在,隨著宣佈派發巨額特別股息,陸金所的現金儲備也即將經歷一場類似的縮減,派息將花去約100億元,相當於它去年底現金總額的約四分之一。 公司在上周四發佈的最新季度業績中宣布,記錄在冊的股東將於4月9日獲得每股美國存托股份 (ADS)2.42美元的巨額股息。 換句話說,這個股息金額,相當於它在美上市股票公告發布前的72%收盤價。即便該股在公告發佈後的兩個交易日內上漲了33%,股息仍相當於美國存托股份週五收盤價4.48美元的54%左右。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公告發布後ADS上漲1.11美元,不到股息的一半。因此,即便股息支付後價格回落至發佈公告前的水平,現在購買ADS的人仍可以獲得非常可觀的利潤。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投資者對這種不多見的巨額股息並不是太興奮。 事實上,缺乏熱情是人們對中國民營線上貸款機構普遍持高度懷疑態度的延續。過去五六年來,這種疑慮一直困擾著這類公司,此前政府因為擔心它們在風險控制方面缺乏經驗而進行了一場監管整頓。 這些擔憂依然存在,因為監管機構的不可預測,始終是在中國做生意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最近,又多了對中國經濟放緩的擔憂,導致貸款違約風險上升,直接影響到陸金所控股等線上貸款機構。 公司去年大部分時間都在應對這風險,並在最新報告中,將2023年稱為“去風險”年。最能體現這種“去風險”的是公司大幅減少貸款,將重點放在最優質的借款人身上。截至2023年底,它的貸款餘額為3,150億元,比上年同期的5,760億元下降45%。 公司預計今年貸款餘額將繼續萎縮,稱預計到年底餘額將在2,000億元至2,300億元。按中值計算將下降32%,與兩年前公司放貸更加自由的時期相比,縮減近三分之二。 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趙容奭在公司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在第四季度,隨著去風險計劃的完成,業務的縮減處於可控狀態,我們的業務可見度很高。”他續稱“但是……由於審慎的戰略和業務模式轉型,我們仍然需要更多時間。” 更重視消費貸款 陸金所的轉變背後有幾個關鍵因素,全都是為了提高貸款質量和盈利能力。公司由金融服務巨頭中國平安控股,曾是2010年代中期崛起的一批民營金融科技貸款機構中的佼佼者,主要面向小企業和消費者,這些借款人往往不受傳統國有銀行的重視。 這些借貸公司後來幾乎都要麼關門,要麼轉型為貸款中介以應對整頓,而陸金所是少數幾家仍從事直接借貸業務的公司之一。根據最新業務轉型中的一個關鍵要素,公司正轉向為所有貸款提供擔保的模式,而不是依賴第三方保險公司提供擔保。這將為它節省大量的保險費用,但同時也促使其嚴加篩選,以降低違約風險。 另一個重大變化是,陸金所更加專注於消費貸款,降低了之前對小企業貸款的偏好,因為許多此類企業由於當前經濟放緩而舉步維艱。公司表示,第四季度新增貸款中約有四成是面向消費者的,這將消費者貸款佔其投資組合的比例,從2022年底的5%提高到去年底的12%。 公司還在迅速縮減業務的地理覆蓋範圍,以便專注於最具盈利潛力的市場。 因此,其覆蓋城市數量從上年的300多個減至去年底的146個,同期直銷團隊的規模也從4.7萬人減至2.1萬人左右。 收入方面,公司日益保守的做法,致其第四季度營收從2022年同期的123億元下降44%,至68.6億元。公司當季支出同比減少了近40%,但巨額信貸減值損失,導致當季淨虧損8.32億元。 在宣布派息後,陸金所的股價大幅上漲,最終使其往績市盈率達到可觀的20倍。這遠遠領先於競爭對手奇富科技(QFIN.US)的5.6倍、信也科技(FINV.US)的4.2倍和樂信 (LX.US)的區區1.8倍。但基於今年利潤將大幅增長的預期,陸金所的遠期市盈率回落至5.7倍,表明投資者對該公司仍不是特別看好。 在中國金融科技貸款機構中,派息越來越常見,陸金所控股實際上是最後一批派發股息的公司之一。奇富科技、信也科技和樂信都已經定期派發股息,奇富科技和信也科技每年的分紅金額,相當於當前股價的5%左右,而樂信甚至更高,達到10%。 像這樣直接用現金回報股東,看起來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陸金所控股即將進行的大規模派息,對投資者來說似乎尤其誘人。這可能有助於在短期內吸引投資者重返該股,但它們需要證明自己,能夠控制經濟衰退帶來的更大風險,才能在長期內吸引投資者購買它們的股票。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he Chinese steel-trading platform is applying to trade on the Hong Kong stock market after merging with its shell company partner.

找鋼網合拼Aquila 港股「去SPAC」上市首例

內地鋼鐵交易網站找鋼網向港交所遞交「去SPAC」上市申請,成功後將是本港首宗案例 重點︰ 找鋼網與Aquila Acquisition的併購交易,議定估值高達百億港元 截至今年1月底,找鋼網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餘下1.29億元   裴梓龍 終於,水盡鵝飛的港股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市場有了新消息。 找鋼產業互聯集團(ZR Group, 找鋼網)在3月10日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將與招銀國際資管等成立的SPAC Aquil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7836.HK)合併,以類似反向收購的「去SPAC(De-SPAC)」方式在港上市,估值約100.04億港元,如果成功,將成為香港第一家SPAC併購交易,為沉靜的SPAC市場帶來喜訊。 去年8月31日,Aquila宣佈與找鋼網合併,當時預計在去年第四季完成交易,但一直未有進一步消息,首先因為港股市場表現疲弱,但最重要是等待中證監為其上市「開綠燈」,而這次找鋼網正式遞交上市申請,也意味已獲得中證監批准。事實上,找鋼網2018年曾嘗試在港交所上市,最終失敗而回,這次可謂變陣再戰港交所。 不過,找鋼網在2021年至2023年分別淨虧損2.74億元、3.66億元及4.69億元,三年合共虧損11.12億元。連年虧損,公司都有解釋,2021年虧損是因為公司處於由「重」到「輕」轉型階段,以及組建銷售及營運團隊,並發展一站式數字化基礎設施;2022年則諉過於新冠疫情;到了2023年虧損增加28.1%,公司解釋是因為一次性3.43億元以股份為基礎的開支,以及同樣屬一次性的與SPAC併購交易有關的3,960萬元專業費用。如果撇除這兩項,2023年的淨虧損為8,360萬元,比2022年淨虧損3.66億元大幅收窄77.2%。 中國的鋼鐵市場需求一向龐大,但是供應和需求都非常分散,地域覆蓋受限制,分銷層級多,導致整個鋼鐵交易價值鏈成本高、效率慢及透明度低,所以一直以來內地的鋼鐵行業對使用數字化平台轉型,以達到減低交易成本的訴求非常大,找鋼網就把握了這個機遇。以2022年網上鋼鐵交易噸量計算,找鋼網是全球最大的三方鋼鐵交易數字化平台,目前更將業務逐步拓展到非鋼鐵工業原材料市場,包括電子元器材、電工電氣和五金機電等。 自找鋼網於2019年實行平台化後,數字平台的三方鋼鐵交易噸數增長不錯,去年達到3,530萬噸,約佔中國三方網上鋼鐵交易總噸量的38%,公司的交易總噸量由2021年的3,560萬噸增至2023年的4,900萬噸,複合年增長率達17.3%;而公司的商品交易總額(GMV)也從2021年的1,872億增至去年的1,955億元,截至去年底,找鋼網的數字化平台連接超過12,600名註冊賣家及逾177,000名註冊買家,大多數都屬於中小企業。 曾經在電競業發展、也當過老師的找鋼網創辦人兼行政總裁王東,於2008年進入鋼鐵行業。在工作中,他發現買家在購買鋼鐵的過程非常複雜,售前要詢價、比對價格、議價、鎖貨;銷售中有結算、付款等,售後則要開發票等,起初王東只想做一個鋼鐵版的「去哪兒網」,主要是幫助買家通過搜尋直接找到貨源,改變繁複的交易過程,成為找鋼網的雛型。 曾獲6輪融資 2012年,王東與拍擋王常輝和饒慧鋼成立了找鋼網前身上海鋼富,同年完成A輪融資,其後在2013年、2014年、2015年、2018年共得了5輪融資,6輪融資獲得近25.28億元資金,估值由當初的3,000萬元大增至79.3億元,翻了近263倍。 找鋼網這次上市,是採用同股不同權的架構,緊隨SPAC併購交易後,王東及王常輝將擁有公司約65.7%投票權,而包括王東和王常輝在內的一致行動人士,將有公司約66.9%投票權。 找鋼網如果想繼續拓展業務,需要投入更多資本,但據招股文件顯示,截至去年底,其流動負債達113億元,但今年1月底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有1.29億元。這次合併,找鋼網最多可以獲得9.59億元,其中約25%將用於通過數字化加強服務供應、約20%用於擴大買家群體並增加黏性、約20%用於加強技術,約25%探索跨行業擴張。 自港交所2022年批准SPAC上市後,目前也只有5家SPAC成功登陸,然而香港的SPAC與美國或新加坡不同,對發起人、投資者及獨立第三方投資者(PIPE)都有更嚴格的要求。而事實上,5家已在港上市的SPAC,全部都在2022年上市,由於SPAC要在兩年內找到併購目標,故今年將是它們的最後限期,這5家SPAC除了Aquila外,還有Vision Deal(7827.HK)、匯德收購(7841.HK)、Interra(7801.HK)和TechStar(7855),其中Vision Deal去年底也宣布計劃與內地社交平台趣丸集團合併,估值達82.15億港元,是繼Aquila後第二家公布併購交易的SPAC,至於其他三家SPAC仍未宣佈任何併購目標。 對於一家三年虧損超過11億元的公司,以百億港元估值上市,是否過高實屬見仁見智。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找鋼網最後能成功與Aquila合併上市,至少可以讓沉寂多時的SPAC市場泛起一點漣漪。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 聯繫我們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