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fu Hydrogen files for IPO

國富氫能成功與否 還看技術突破

這家新能源公司已申請在香港上市,它的大部分收入來自氫氣運輸和加氫設備 重點: 2021年至2023年,國富氫能的收入雖穩步增長,但三年合計虧損2.38億元 該公司需要在制氫和氫氣存儲方面取得技術突破才能取得長期成功  陳竹 中國已把發展氫能作為國家優先事項。當政府做出這樣的決定時,意味著任何願意參與的公司都可以賺取豐厚的利潤。隨著中國政府要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碳淨零排放,因而在過去幾年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政府的政策催生了越來越多的氫能創業公司,其中一些公司現在尋求上市,欲從對該行業的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最新的一家,該公司上周提交了在香港上市的申請。而就在它提交申請的一周前,上海重塑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提交了赴港上市的申請。 國富氫能成立於2016年,生產用於製造、存儲和運輸氫氣的專用設備。其主要客戶是清潔能源生態系統中的很多公司,包括燃料電池系統集成商、汽車製造商、能源公司和城市公交運營商。 然而,儘管經過政府的多年支持,氫燃料的採用率卻相對較低,導致國富氫能及其同行的銷售額不高。上市文件顯示,該公司去年銷售額僅5.22億元,較2022年的3.59億元增長了45%,2021年的銷售額為3.29億元。 與新興領域的許多初創公司一樣,國富氫能尚未實現盈利,不過過去三年的虧損相對較小。該公司的淨虧損從2021年的7,100萬元增至2022年的9,400萬元,去年又回落至7,300萬元。 公司已獲得多輪融資,主要來自東方江峽、金浦投資、遨問創投、錦泰金泓和湧鏵投資等二線投資者。今年2月,暨陽氫能出資2,000萬元收購了該公司0.52%的股份,表明它當時的估值約為38億元。 這意味著國富氫能距離“獨角獸”(指估值10億美元或以上的公司)的地位還很遠。但按照這個估值,它的市銷率為7.3倍,對於這種成長型公司來說,看起來還是相當不錯的。 雖然國富氫能宣稱自己是氫能價值鏈的領導者,但仔細研究它的產品目錄就會發現,這家公司缺乏氫能製造和存儲的很多核心技術。它的四個主要產品類別主要集中在氫氣運輸和加氫設備,而不是更關鍵的、技術密集型的制氫和液化設備上。 說實話,製造氫氣運輸和加註設備並沒有那麼複雜,真正的挑戰在於這種燃料的實際製造和存儲。生產涉及對水進行分解或從天然氣中提取氫氣,而存儲則需要通過將氫氣冷卻至極低的溫度進行液化,成本昂貴。 專注技術含量不高的設備 國富氫能顯然專注於運輸和加氫這兩類技術含量不高的設備,它們在2023年貢獻了81.2%的收入。其餘的收入來自銷售氫氣液化和液氫儲運設備,這些設備在很大程度上仍處於試驗階段。 儘管進行了多年的投資,但該公司在開發制氫和儲氫技術方面並未取得重大進展。上市文件顯示,過去三年公司的研發費用保持相對穩定,從2021年的4,200萬元微降至2023年的3,900萬元。 國富氫能面對的挑戰反映出中國氫能行業面臨的普遍困境。儘管政府推動氫能行業發展的時間相對較長,但該行業尚未起飛。 目前的補貼主要集中在對終端用戶的資金支持上,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提供了此類激勵措施。自去年以來,支持步伐有所加快,各地紛紛出台具體措施來推廣這種能源。例如,瀋陽的一個區已經開始為購買氫動力汽車的人提供財政補貼,每輛車的補貼金額從50萬元到105萬元不等。 儘管有這些補貼,但氫動力汽車目前是氫能源最重要的應用場景,一直發展緩慢,這與近來鋰電池驅動的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形成了鮮明對比。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23年中國氫動力汽車的銷量僅為5,800輛,與全年3,000多萬輛汽車的銷量相比,這個數字可以忽略不計。 雖然在整個氫能領域,國富氫能的技術可能並不領先,但就產品的市場份額而言,國富氫處於領先地位。上市文件中引用的第三方研究顯示,該公司在它生產的主要的氫氣運輸設備的兩個子市場中佔有約30%的份額。 然而,這些領域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這意味著它的地位可能很快就會發生變化。而國富氫能目前的領先地位並不穩固。比如,該公司去年在車載高壓供氫系統的市場佔有率為30.4%,並沒有領先第二和第三的競爭對手多少,後兩者市佔率分別為24.6%和22.9%。 除了持續的虧損,投資者可能還需要考慮該公司的另一個重大風險因素:收入高度集中在有限的客戶身上。國富氫能前五大客戶貢獻的收入佔比,從2021年的44.8%和2022年的53.5%,上升到了2023年的56.7%,表明公司對一個相對較小的客戶群體的依賴性越來越大。 歸根結底,國富氫能的成功將取決於其能否在氫能“食物鏈”更為複雜的環節取得技術突破。該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將把通過上市籌集到的資金的一部分,用於改進制氫設備技術,但它未說明具體金額。 畢竟,制氫是最有前途的領域之一,增長潛力巨大,進入壁壘更高。預計從2023年到2028年,此類設備在中國的市場每年將增長約80%,從19億元增至642億元。在這個市場贏得可觀的份額將為國富氫能,或任何一家能夠找到安全、經濟的氫能生產方式的公司提供巨大的增長動力。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pollo Future Mobility hastens to secure funds for debt relief

合併失敗李嘉誠撤投 Apollo急集資還債

Apollo出行宣布折讓9.8%配售新股,集資約2.1億港元,這是公司去年收購威馬汽車失敗後,今年第二度配股集資還債 重點: 籌得款項約46.2 %將用於償還債務,43.8%用於業務發展 公司珠寶鐘錶銷售收入遠高於汽車相關收入      李世達 近年內地新能源車產能過剩,行業進入價格戰階段,競爭力不足的末位車企紛紛面臨淘汰,去年尋求借殼上市失敗而申請破產的威馬汽車,以及今年春節過後宣布停產的高合汽車,是最受關注的兩個例子。 去年曾欲收購威馬汽車的Apollo智慧出行集團有限公司(0860.HK),近日宣布發行4.46億股認購股份,相當於擴大後股本的43.6%,每股認購價0.46港元,折讓約9.8%,集資約2.1億港元(1.9億元)。所得款項淨額估計約為1.6億港元。 以港澳資本為主的Apollo出行,前身為力世紀有限公司,最早經營珠寶鐘錶產品銷售業務,2015年開始進軍電動車市場,先後收購有「日本特斯拉」之稱的電動車整車製造商GLM,以及德國汽車解決方案提供商Ideenion Automobil AG。至2020年又收購德國小眾超跑品牌Apollo,兩年後更將力世紀易名為Apollo,力求轉型新能源造車公司,主打頂級新能源超跑。 曾吸引李嘉誠投資 相較其產品Apollo EVO,Apollo出行的投資人反而更為人關注。大股東何敬民為澳門前特首何厚鏵之子,公司前主席何敬豐則是何厚鏵侄子。宣布轉型電動車業務時,更獲得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維港投資周凱旋、劉梓浩及寶龍地產(1238.HK)大股東許華芬等人旗下公司認購可換股債注資。 然而在去年9月威馬汽車借殼上市失敗後,李嘉誠、周凱旋等投資人紛紛要求提前贖回。公司在去年10月已向李嘉誠旗下的Able Catch Ltd償還3,510萬港元及應計利息。至於周凱旋、劉梓浩、許華芬旗下公司則同意延遲至今年贖回。 今次配股集資已是Apollo出行今年以來第二次,今年1月15日公司曾發行新股集資4,800萬港元,其中1,000萬港元用於還債,另外3,800萬港元則作為營運資金。而今次配股所得資金,大部分也都用於還債。 值得一提的是,今次參與認購者除一家投資公司外,其餘均為公司現有股東,顯示現有股東在公司面對財務困難時,願意加大投入完成今次配股。配股後股權也相對更集中,其中何敬民持股降至為21.53%,但仍為最大股東,新入股的新加坡MPW Index Supreme Investment Fund持14.99%股權成第二大股東。 不過,即使度過這次危機,公司根本的問題在於其新能源車業務的前景。主打新能源超跑的Apollo過去曾發布全新一代超跑Apollo IE,「全球限量10架」,每架售價高達230萬歐元。至於雄心勃勃的電動車項目Apollo EVO,至今仍在開發階段,2021年曾公開展示的首款四座電動跑車Apollo Evision S,暫時沒有下文。 收入仍靠珠寶鐘錶…
JinkoSolar predicts accelerating consolidation

太陽能風暴讓晶科能源黯然失色

去年第四季度,這家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的收入僅增長了9.4%,遠低於66%產品出貨量的增速,原因是行業受到了價格暴跌的影響 重點: 由於價格下跌,晶科能源第四季度利潤率大幅下滑,可能是在政府補貼的幫助下它才保持了盈利 公司預測,今年太陽能行業的整合將加速,到年底,前十大生產商將控制90%的市場份額,而2023年這一比例為70% 陽歌 感謝政府補貼。 這是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JKS.US; 688223.SH)去年第四季度沒有陷入虧損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家領先的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預測,2024年將面臨更多動蕩,並預計行業整合將會加速,目前該行業正努力應對產能嚴重過剩導致的價格暴跌。 儘管在去年最後一個季度保持了盈利,但投資者對晶科能源週三公布的業績似乎並不太滿意。該股在業績後的兩個交易日下跌了10.5%,今年以來已下跌34%。這個下跌速度遠大於中國ETF-iShares MSCI今年1.6%的跌幅,後者追蹤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 由於太陽能行業的動蕩,晶科能源的表現落後於其他中國股票並不奇怪,但它的表現在業內也不及對手。在遭遇此輪拋售後,它的市盈率只有2.3倍,落後於在紐約上市的同行阿特斯太陽能(CSIQ.US)的3.8倍,以及在中國上市的隆基綠能(601012.SH)和晶澳科技(002459.SZ)的10倍與6.8倍。 晶科能源何以不及同行,沒有明確的原因,不過它嚴重依賴中國本土市場,可以說佔其第四季度銷售額的一半,這可能是造成目前困局的原因。在經歷了幾年的爆炸性增長後,預計今年中國新太陽能發電站的建設將開始大幅放緩。 在各國競相減少碳排放的背景下,晶科能源及其同行一直在加緊增加產能,以滿足對太陽能的強勁需求。過去兩年,晶科能源每年都將產能提高約50%或以上,而它的競爭對手也有類似的增長幅度。所有這些都導致了目前的產能過剩狀態,對價格造成了壓力。 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仙德表示:“由於四季度組件價格出現了超預期的下跌,我們有接近50%的組件銷往價格較低的中國市場,四季度毛利率為 12.5%,較第三季度的19.3%明顯下降。” 價格下跌反映在晶科能源產品銷量與實際收入的巨大差距上。去年第四季度,產品銷量增長相當強勁,而實際收入的增長要慢得多。公司當季各種產品的出貨量為27.9吉瓦,主要是太陽能組件,較2022年同期的16.8吉瓦增長了66%。但公司同期實際營收僅增長9.4%至328億元。 公司的救命稻草是補貼收入的大幅增長,從2022年同期的9,400萬增至5.55億元。這幫助公司維持了盈利,淨利潤為2,930萬元,與上年同期的6.65 億元和第三季度13.2億元的利潤相比大幅下降。 行業整合加速 儘管依賴政府補貼才能保持盈利,但分析機構仍然預計,晶科能源及其大多數同行今年仍將保持盈利,儘管它們仍在繼續建擴大產能。公司表示,預計今年各種產品的產能將提高45%至60%,但預計今年組件出貨量的增幅會下降到34%,介於100吉瓦至110吉瓦之間。 這個預測數字較去年大幅放緩,去年公司的組件出貨量從2022年的44.5吉瓦躍升76%至78.5吉瓦。 預計今年新太陽能發電廠的建設將會放緩,按照能源咨詢顧問公司伍德麥肯茲的預測,太陽能行業在經歷了幾年的快速擴張後,將進入緩慢增長或沒有增長的新階段。伍德麥肯茲稱,2019年至2023年期間,新增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每年增長約28%。但它表示,未來四年將幾乎沒有增長,還說在某些年份,新增裝機量甚至可能出現萎縮。 相比之下,彭博新能源財經預計今年新裝機量將保持強勁增長。它預測,2024年新裝機容量將增長近30%,達到547吉瓦,但預測2025年將急劇放緩,僅增長9%。 雖然放緩的確切時間似乎尚不確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價格將持續走低,以至許多規模較小、效率較低的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將開始出現虧損。晶科能源預測,隨著這種情況的發生,今年的行業整合將會加速。它表示,預計到今年底,前十大廠商將佔據全球銷量的90%,而2023年它們控制的市場份額僅為70%。 作為領軍企業,一旦整合完成,晶科能源的地位肯定會更加強大。截至去年底,公司坐擁近200億元的現金和短期投資,較2022年底的113億元大幅增加,意味它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出現現金短缺。 公司有兩個稍微令人擔憂的趨勢:應收賬款不斷增長,以及庫存不斷增加。去年第四季度,前者增長至227億元,相當於同期收入的71%,遠高於上年同期的56%。庫存也從一年前的175億元增加4%至182億元,不過倉庫中實際產品數量的增幅可能要大得多,因為現在的價格要比上年同期低得多。 綜合考慮,晶科能源的股價目前看起來有些被低估,這反映出在太陽能行業經歷重大調整之際,大家普遍看跌這個行業。這意味著,就目前的價格而言該股可能物有所值,因為從中長期來看,在未來一兩年調整結束後,它可能會有相當可觀的上漲潛力。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L Mag sags in 2023, but seen rebounding this year

政策影響利潤大跌 金力永磁今年有機復蘇

在釹價暴跌之後,該公司正在經歷艱難的調整,釹是其核心產品稀土永磁體的關鍵成分 重點: 隨著釹價下跌40%,金力永磁去年的利潤和營收大幅下降 中國在2023年三次擴大稀土產量配額,推動稀土價格下跌,供應過剩      譚英 這似乎有悖常理,但中國保持稀土材料和技術主導地位的雄心壯志,可能正在傷害業界領先的稀土磁材製造商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80.HK; 300748.SZ)。 金力永磁上周發布了2023年業績快報,它延續了去年前六個月的中期業績下滑的趨勢。其全年的營收下降了6.7%,至66.9億元,利潤更是下降了19.8%,至5.64億元。這與2022年營收和利潤分別增長75.6%和55.1%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公司將形勢逆轉歸咎於稀土材料價格的波動,稀土材料是生產手機等高科技產品的關鍵材料。釹就是一種稀土,是金力永磁的磁性材料產品的核心成分,自2022年2月達到每噸150萬元的峰值後,它的價格一直在急劇下跌。這種元素現在的售價為每噸43.7萬元,不到峰值的三分之一,自2023年年初以來已經下跌了40%。 2022年1月在香港上市後,當時公司的情況看起來要強勁得多,利潤和收入均快速增長,釹價接近峰值。自那以後,與新經濟產品相關的其他原材料的價格也出現了類似的下降。鋰是電動汽車和太陽能蓄電池的關鍵原材料,其價格已從2022年的峰值暴跌了逾80%。 但就金力永磁而言,釹價大幅下跌,降低了公司一種關鍵材料的成本,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並非如此。 釹是金力永磁生產的稀土永磁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謂永磁體,就是它們不會失去磁荷。最近,中國對這種產品的需求疲軟,尤其是在當前低迷的經濟環境下,導致需求旺盛時生產的產品大量積壓。這其中就包括金力永磁的永磁體庫存,生產這些永磁體使用的釹,是在價格高得多的時候購買的,意味生產成本現在可能超過了能向客戶收取的實際價格。 除了需求疲軟外,壓低釹價的另一個因素是中國的釹和其他稀土產量大幅增加。中國最近提高了稀土產量,以維持在行業的主導地位,因為其他國家試圖開發自己的資源,以減輕對中國的依賴。 中國還採取措施,保護像金力永磁這樣直接購買稀土用於生產永磁體等其他產品的公司。去年12月底,中國禁止製造稀土永磁體的技術出口,之前還禁止了提取和分離稀土永磁體關鍵原材料的技術出口。 稀土主導地位 十年前,中國控制著全球90%的稀土開採和加工。現在,隨著美國和其他國家加大開採和加工力度,這一比例已經降到了70%。但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中國在精煉稀土領域仍佔據主導地位,產量佔90%。 中國尋求通過提高生產配額(其實就是產量目標)來維持主導地位,目的是將價格壓低到足以阻止新的參與者進入市場的程度。雖然從長遠來看,價格下降或許有利於金力永磁這樣的公司,但短期來看,情況就沒有那麼簡單了,因為客戶希望企業用降價的形式,將省下的大部分費用轉移給他們。這對金力永磁來說,可能是個問題,因為它當前的部分庫存是用釹價仍在高位時購買的稀土製造的。 這種態勢體現在金力永磁2023年的稀土永磁體產量增長25.6%,達到15,122噸,但公司當年收入卻下降了。 不過,分析機構預計,在釹價格更低、更穩定的新環境下,金力永磁今年將恢復強勁的利潤和收入增長。雅虎財經調查的十幾家分析機構預計,它2024年的營收將增長約50%,利潤增幅也應該會與之相當。 金力永磁並非唯一一家在去年感到痛苦的企業。北方稀土(600111.SS)今年1月宣佈,由於稀土價格持續下跌,預計2023年淨利潤為21.7億元至23.3億元,同比降幅高達三分之二。 金力永磁上周公布業績快報後,它在香港和深圳掛牌交易的股票走勢各異,一周後,前者下跌了5%多一點,後者則上漲了1%。 中國內地投資者總體上更看好該公司,其在深圳掛牌的股票當前市盈率為45倍,而在香港掛牌交易的股票市盈率要低得多,只有18倍。相比之下,僅在國內A股上市的北方稀土的市盈率為27倍。 金力永磁在全球高性能稀土永磁體市場佔據14.5%的份額,堪稱中國該領域的國家級旗艦企業之一。在它的收入當中,只有13%來自國際銷售,因此其產品相對不受地緣政治的衝擊影響。然而,這種情況也可能出現變化,因為該公司正在墨西哥建造一座耗資1億美元的回收廠,把廢棄合金轉化為永磁材料,這可能表明該公司有更大的全球抱負。 稀土價格反彈可能會使永磁體今年的預期反彈複雜化。但至少從目前來看,價格反彈似乎不太可能。專家認為,中國還將繼續擴大稀土開採和選礦的產量目標。該公司2023年的總配額達到創紀錄的25.5萬噸,較2022年增長21.4%,今年這一數字可能還會進一步上升,以維持它在該領域的主導地位。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hanghai Refire files for Hong Kong IPO

搭上綠色快車申上市 重塑能源實現盈利路仍遙

隨著中國政府推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家氫燃料電池製造商的產品增長迅速,並已申請在香港上市 重點: 放棄在上海上市的計劃三年後,重塑能源申請在香港上市 在政府大力支持氫燃料電池市場下,公司的業務蓬勃發展      梁武仁 毫無疑問,中國政府對綠色未來的承諾,推動了生產環保技術公司的發展。然而,將快速的收入增長轉化為利潤並不是那麼容易,這亦可能是氫燃料電池製造商——上海重塑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尋求赴港上市之際,投資者擔心的一個主要問題。 重塑能源上周四申請赴港上市,這是公司放棄在上海上市後的第二次IPO嘗試。《華爾街日報》援引未具名人士稱,如果一切按照計劃進行,公司可能會籌集到超過1億美元的資金。 目前尚不清楚重塑能源為何取消在上海的IPO計劃,不過很多想在中國的兩個納斯達克式的創業板上市的公司,正面臨漫長的等待時,也採取了類似的舉措。但該公司現在有很多優勢。中國很重視摘下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的頭銜,並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即到206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中國經濟運行方式進行重大轉變,其中可再生能源將發揮重要作用。 在這背景下,氫燃料電池正成為化石燃料的替代品,前景廣闊,尤其是為汽車提供動力方面。氫燃料電池能高效地存儲能量,而且唯一的副產品是排出的水。 看到氫燃料的巨大潛力後,中國政府為發展以這種替代能源為動力的汽車,推出了大量激勵措施,這與中國大規模發展電動車產業的做法類似。國家發改委已將氫能源列入新能源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計劃到2025年,氫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達到約5萬輛。 與此相關的是,財政部和其他一些政府機構也在2020年啓動了一項試點項目,以發展包括京津冀在內的五個城市群,作為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城市群,打造氫燃料電池車產業鏈和相關技術。五個城市群的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超過3萬輛燃料電池汽車的應用推廣,其中大部分是卡車等商用車(氫燃料電池的充電時間比電力電池要短得多,對這些車輛有利)。而達到目標的地區,可以獲得中央政府的獎金,很多地方政府也提供自己的補貼。 政府的積極支持點燃了中國對氫燃料電池的需求。重塑能源上市文件中引用的第三方市場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氫能消費總規模較四年前增長了36%,達到3,330億元,預計未來幾年還將加速增長,到2027年將達到6,130億元。 重塑能源成立於2015年,是中國氫燃料市場的先驅和領軍企業。招上市申請文件披露,按已售重卡氫燃料電池系統的總輸出功率計,重塑能源位居中國氫燃料電池系統市場第一,市場份額超過四分之一。按截至去年9月底,已售安裝燃料電池系統的燃料電池汽車的累計行駛里程計,該公司同樣高居榜首。 氫能一站式服務 重塑能源的業務不僅限於生產氫燃料電池,而是希望成為一站式服務商,覆蓋與該技術相關的一切。這不僅包括電池的設計製造,還包括生產相關零部件。公司還銷售氫燃料電池的生產系統,並提供工程和技術服務,儘管目前這些在其業務中還微不足道。 在中國氫燃料電池市場整體繁榮的背景下,重塑能源的業務蓬勃發展。公司2022年營收同比增長15%,達到6.05億元,去年前9個月的增速較上年同期躍升90%。 但與許多新興行業一樣,公司在利潤方面也存在問題。它的固定成本和生產成本較高,研發投入大,這讓人對它能否在短期內實現盈利存有疑問。2022年,重塑能源的毛利率只有8.2%,不過去年前9個月毛利率提高到了15.8%。 但如果再加上營銷、行政和研發支出,該公司就屬於嚴重虧損了。它2022年淨虧損5.46億元,去年前9個月虧損4.6億元,高於對上年度同期的4.43億元。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規模經濟的擴大,重塑集團的生產成本在銷售額中的佔比,將不可避免地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同時,隨著更多氫燃料電池系統關鍵部件國產化,消除進口需求,成本降低,公司還將進一步從中受益。 但要實現盈利似乎還有一段路要走。就像中國經常發生的那樣,政府對發展這類新技術的激勵措施越來越多,不可避免地會吸引許多新玩家入局,而其中一些玩家擁有的資源,遠比重塑集團更深厚。 高昂的成本是氫燃料電池製造商面臨的共同挑戰。在重塑集團的全球同行中,美國的Plug Power(PLUG.US)和加拿大的Ballard Power Systems(BLDP.US),在運營多年後都還未盈利。它們甚至還不如重塑集團,因為它們在加上運營費用之前就已經是虧損了。 Plug Power的市銷率為2.6倍,而Ballard Power 則高得多,為12.5倍。另一家沒有盈利的氫燃料電池製造商Fuel Cell Energy (FCEL.US) 的市銷率為4.2倍。如果估值達到2022年收入的四倍(大致是其他三家廠商的中位數),重塑集團的市值將達到3.2億美元左右。但至少從《華爾街日報》報道的1億美元融資目標來看,該公司希望獲得更高的估值。…
Should Daqo privatize?

大全新能源應否考慮私有化?

這家多晶硅生產商擁有足夠充裕的現金來回購所有流通股,因為該股長期被投資者低估 重點: 隨著產能的提高,大全新能源四季度產量增長80%,但因多晶硅價格暴跌,公司利潤反而大幅下滑 據咨詢公司Wood Mackenzie稱,經過幾年的強勁擴張,全球太陽能行業可能會在2024年至2028年進入一個零增長的階段 陽歌 如果把全球太陽能行業比作人,那他在經歷了十年的青春期之後現在剛剛成年,這期間他既經歷了爆發式的增長,也經歷了一些成長的煩惱。在大全新能源公司(DQ.US)的最新財報中,有很多關於全球多晶硅行業「成長」時期的跡象,該行業是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的主要供應商,而太陽能電池板正在成為清潔能源的主要來源。 多年來,只有在政府補貼下生產才具商業可行性的電池板行業,在過去幾年取得突破,將電池板效率提高到可與煤炭和其他傳統能源競爭水平。據咨詢公司Wood Mackenzie稱,這導致需求出現爆發式增長,2019年至2023年期間,新安裝量平均每年增長約28%。 這種增長導致企業紛紛大幅新增多晶硅產能。以大全新能源為例,公司正在新建一處大型綜合體,將產能增加兩倍,該綜合體位於內蒙古地區,正在逐步投產。但新增這麼多產能,導致價格從之前的異常高位暴跌。 現在, Wood Mackenzie稱該行業已進入新階段,也就是我們前述比喻中的成人時期。雖然終於長大成人令人興奮,但Mackenzie還預測,2024年至2028年間,太陽能電池板新安裝量,將不會出現任何增長。更有甚者,在其中一些年份,新安裝量甚至可能會收縮。 瞭解所有背景後,一個大問題就出現:還有什麼能激發投資者對這個行業的興趣?還有:是什麼促使像大全新能源這樣現金充裕的零負債公司,繼續保持在美國的上市地位,特別是考慮到投資者對其缺乏興趣? 自大全新能源2010年在納斯達克上市以來,投資者興趣冷淡這一點一直很明顯,在同一時間前後,很多中國太陽能公司在紐約上市。該股的市盈率(P/E)在大部分時間里都相當低,目前為2.4倍。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競爭對手協鑫科技(3800.HK)市盈率甚至更低,只有1.8倍。 在這裡,我們應該指出,市盈率超低的部分原因是去年大部分時間,受益於多晶硅價格飆升,這些公司利潤飆升,但現在多晶硅價格已大幅下跌。但即便是將今年利潤下降這個因素考慮在內,大全新能源的預期市盈率也只有3.6倍,協鑫科技的預期市盈率也處於類似的3.1倍,依然處於很低水平。 與此同時,大全新能源一直在按照2022年底宣佈的7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大舉回購股票。公司在最新財報中表示,截至去年12月,已按計劃回購約16%的流通股。根據我們的計算,這意味著該公司目前還有相當於約6,570萬股美國存托憑證(ADS)在流通,按最新股價計算,該公司的市值約為14億美元。 現金多多 大全新能源的現金相當充裕,到去年底擁有30億美元現金,是按當前價格回購所有流通股所需資金的兩倍多。它也沒有債務,這說明它與內蒙古政府的合作項目,有能力為當地的大型新廠支付大部分費用,並用強勁的現金流支付其餘費用。 繼續保持上市地位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通過發行新股進入資本市場籌集資金。但很顯然,大全新能源不需要,它甚至在回購股票。所有這些都促使我們指出,該公司確實沒有理由繼續保持上市狀態,私有化可能對其更有利,尤其是考慮到投資者對其股票缺乏興趣。 它並不是第一個得出這種結論的公司。光伏組件供應商天合光能(688599.SZ)和晶澳科技(002459.SZ)都曾在紐約上市,但在未能吸引太多投資者興趣後進行了私有化。兩家公司後來都在中國重新上市,並從對其故事更感興趣的國內投資者那裡獲得了更高的估值。如果大全新能源決定離開紐約,這也不啻為一條可選之路。 大全新能源的最新財報進一步說明,在進入新的「成人」階段後,它可能會考慮私有化。該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的產量同比增長約80%,達到61公噸,實現了大幅增長。但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內蒙古工廠的新增產能。 由於多晶硅的平均售價(ASP)從上年同期的每公斤37.41美元,暴跌至去年第四季度的7.97美元,公司的盈利能力出現了相反的走勢。因此,公司第四季度的收入同比下降約45%至4.77億美元。 一個稍許令人鼓舞的是,暴跌的價格似乎在前一季度觸底,當時大全新能源的ASP甚至更低,每公斤為7.68美元。大全新能源稱預計價格將在今年一季度「小幅反彈」,然後在第二季度企穩,但沒有給出太多令人興奮的理由 價格暴跌導致大全新能源第四季度的毛利率,從上年同期的77.4%跌至18.3%。因此,在最新報告期內,其淨利潤從上年同期的3.33億美元,同比下降至4,490萬美元。不過我們也應該指出,公司在第三季度出現了罕見的虧損,因此相比第四季度能取得淨利,情況似乎正在企穩和改善。 總而言之,大全新能源是一家運營相對良好的企業,正在步入成熟期,而這個行業至少在未來十年內,都會有強勁而穩定的需求。但投資者對它的故事缺乏興趣,加上其強大的現金持有量,表明這家公司確實不需要上市交易。其強勁的現金流也表明,如果將來需要融資,債券買家可能會非常樂意打開荷包埋單。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在下坡路上尋找新的動力-Bamboo Works 2023特別報道

李天翼 要回顧兔年的中概股,我們需要把視線稍微拉長一點,回到虎年開始看——當時,隨著封控的全面實施,許多人開始抱怨低迷的經濟和信心。 少數人開始「安慰」大家——虎年雖然差,或許是未來很多年中最好的一年。 一開始市場是不相信,隨著封控逐漸解除,中概股在2022年11月開始全面復蘇,所有人都期待中國經濟重新回到「正軌」。 2023年初,在兔年春節假期中,中概股保持著昂揚的動力,繼續收復失地,並成功在假期最後一天,來到了全年的最高點。 之後的一整年發生了很多故事,不過整體的基調就是在下行周期中調整認知和心態——畢竟下行周期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是一件非常陌生的事情,因為中國的經濟已經狂飆了35年。 Bamboo Works聯合創辦人、總編輯Doug Young(陽歌)表示:「22年底的興奮到了23年初慢慢變成了理性,因大家開始慢慢意識到,疫情並不是拖慢中國經濟的唯一原因。 中國還需要面對房地產行業的各種危機,以及越發岌岌可危的地方債。北京開始慢慢意識到這些問題,並開始嘗試一些措施來解決問題,但是還沒能足夠讓全球市場都認可這些努力。」 下面,我們還是依照每年的傳統,用Bamboo Works (BBW) 報道的統計數據來回顧2023年的中概股。 年度新聞 BBW在2023年發表了712篇新聞分析、快訊和專家文章,涵蓋了9個行業數百家公司的資料。 根據所有新聞內容在thebambooworks.com,Seeking Alpha等網站的統計數據,我們根據總訪問量、閱讀深度數據,找出了代表中概股2023年表現的12篇新聞,跟大家一起回顧一下過去的這一年: 月份標題代碼熱度一月晶科能源利潤飆升 但投資者仍未滿意 (JinkoSolar Profits Soar, But Company Still Lacks Investor Respect)JKS.US56,480二月贛鋒鋰業盈利前景 還看電動車減價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