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中國Soul社交平台的Soulgate向港交所申請上市,致力成爲港股市場“元宇宙第一股”

重點:

  • 主打社交元宇宙商業模式的Soulgate放棄到納斯達克上市,轉而進軍港股市場
  • 公司過去主要通過虛擬物品及會員訂閱等增值服務變現,現正積極開源,以扭轉單天保至尊局面

陳嘉儀

元宇宙終於登陸港股市場?

與元宇宙的虛擬世界一樣,沉寂了半年的港股IPO市場最近十分熱鬧,其中於6月30日向港交所遞表、營運中國Soul社交平台的Soulgate Inc.,因致力爭取成爲港股“元宇宙第一股”,吸引投資者注視。

Soulgate擁有雄厚背景,上市前由科網巨企騰訊(0700.HK)持有49.9%股份。公司去年曾申請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挂牌,以2.5億美元(16.8億元),但最終打退堂鼓,6月初正式撤銷計劃,並改到港交所上市,以减低未來因中美角力而在紐約承受的監管風險。

所謂元宇宙即虛擬現實,是社交平台是最有想像力的發展方向之一。由Soulgate營運的Soul,是中國知名的社交元宇宙平台,早於2015年推出。根據初步招股文件引述的艾瑞諮詢報告,Soul是中國首個所有用戶均通過虛擬身份,以頭像(Avatars)方式互動的社交網絡平台。該平台會分析用戶人格測試結果,再根據每位用戶的興趣圖譜,向他們推薦感興趣的用家和內容,在“Soul Planets”的虛擬世界中互動,一起探索、遊玩與創作。

Soul重視用戶私隱,玩家毋須透露​​真實姓名、地點或年齡,亦毋須上傳個人資料圖片,沒有曝露真實身份的風險,加上獨創的AI運算法,可以幫助用戶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配合廣泛的小區功能及戲化功能,所以頗受年輕一代歡迎。

去年,Soul的月活躍用戶及日均活躍用戶數目分別爲3,160萬名及930萬名,同比增長51.6%及55.8%;月活躍用戶中,有74.9%爲Z世代(1990年至2009年出生的人口),而且黏度强,每名日活躍用戶日均花費時長約45.3分鐘,月均三個月用戶留存率爲79.1%。

依賴增值收入

Soul主要通過虛擬物品及會員訂閱等增值服務變現,訂閱成爲會員可享有各種限時特權;用戶亦可使用其虛擬貨幣Soul Coins,購買虛擬物品及會員特權,包括特色頭像、虛擬禮物及增加推薦機會的權限。

過去三年,該公司月均付費用戶數目分別爲26.89萬名、92.93萬名及170萬名,每名付費用戶的月均收入分別爲21.9元、43.5元及60.5元,可見正持續快速上升。

因此,Soulgate收入亦增長迅速,由2019年的7,070萬元,大升17倍至2021年的12.81億元,當中增值服務收入佔93.9%,達12.02億元;同期毛利率也由48.6%增至85.2%。

一切看似美好,但公司的虧損卻連年擴大,由2019年的3.53億淨虧損,增加275%至去年的13.24億元,主要受可贖回股份、以及贖回義務金融負債賬面值變動所影響。Soulgate解釋持續出現淨虧損及現金流出,是由於一直專注通過投資品牌,以及爲用戶創造新的互動方式所致。

長期入不敷支

換個角度說,血流不止的主因,是廣告營銷費用及技術開發費用高昂。以去年爲例,銷售及營銷開支高達15.1億元,爲過去兩年的6.4倍和2.3倍,當中主要是對廣告及推廣工作的投資;至於技術及開發開支亦達4.15億元,同比大升122%。

不過,燒錢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吸引用戶群,是社交平台的常見現象。由於Soul的社交元宇宙正處於探索與嘗試階段,分析用戶互動和行爲的算法需要不斷完善,才有助於留住現有用戶及吸引新用戶,技術上的投資實屬必需,想扭轉局面唯有寄望開源。

爲了開拓收益渠道,Soul於2020年開始通過開放平台能力變現,例如向客戶提供廣告服務。品牌可於Soul的應用程序投放廣告,並提供專享優惠或限量版産品,向購買增值服務的個人用戶推廣。

得益於Soul活躍的用戶生態,其平台上湧現出一批優質的內容創作者。Soul於2020年初推出優質內容創作者SSR(Soul Super Real)標識認證機制,覆蓋音樂、攝影、繪畫等接近30個領域,成爲品牌與SSR之間的橋樑,撮合營銷合作案例;此外,公司計劃將來於創作者中心平台推出專業化商業接單系統,實現SSR、平台與品牌的多贏局面。

另一方面,Soul於2021年第一季推出“Giftmoji好物商城”,讓用戶互相發送實體禮物,成功吸引一批年輕化品牌入駐,公司從中賺取入駐費和商品差價。Giftmoji實現了虛擬和現實的聯動,爲社交産品的變現形式開創了新的可能性。

對社交平台而言,這些仍然是新穎舉措,但隨著時間推移而增長,相信有助於降低Soulgate收入來源過度集中的問題;而爲免隨著廣告增加,用戶體驗感也會隨之下降,Soul的商業化進程可能會更集中聚焦在增值服務和Giftmoji社交電商上。

Soulgate未公布招股詳情,要評估其估值,可與國際同業比較。環顧元宇宙概念股,首選美國上市的國際社交媒體巨擎Meta(FB.US),其最新市銷率約3.8倍,業務性質類似的Roblox(RBLX.US)及Matterport(MTTR.US),市銷率則爲9.8倍和9倍。取其平均約7.5倍,以Soulgate去年收入計算,市值或可達到112億港元(96億元),與該公司去年計劃發行美國預托證券時的估值相約。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Li Ning has expanded over the years to become one of the largest sportswear chains in China, behind Anta. 

快訊:李寧電子商務銷售大幅增長

最新:中國本土運動品牌李寧有限公司(2331.HK)周一公布今年第一季營運數據,撇除李寧Young副線,期內所有平台的零售金額,按年錄得低單位數增長。 利好:該公司的電子商務虛擬店舖業務,零售金額錄得20%至30%低段增長,而該業務的同店銷售額,也錄得20%至30%低段增長。 值得關注:就渠道而言,該公司的線下渠道銷售額錄得低單位數下降,其中零售渠道雖錄得中單位數增長,但批發渠道錄得中單位數下降。 深度:李寧公司由中國傳奇體操選手李寧於1990年一手創立,並於2004年在港交所上市,經過多年擴張及對外併購,曾經拓展為中國規模最大的體育用品連鎖集團,但其地位於2012年開始被同業安踏(2020.HK)超越。去年底,該公司突然宣布以22.1億港元收購一幢位於香港北角的22層高商廈,由於香港樓市下挫,此舉引起市場質疑,連累股價一度大挫。 市場反應:李寧的股價周二上漲,中午收市升5%至18.38港元,位處過去52周的中下水平。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Fosun International: the slim-down must go on till debts paid off

復星一減再減 瘦身還債停不了

經歷2022年的流動性危機,復星國際持續「減重瘦身」,最新舉措是出售跨國保險公司Ageas股權 重點: 截至去年底,復星總債務佔總資本比率為50.4%,較上年下降2.9個百分點 過去兩年復星出售資產回籠現金573億元       李世達 「我們以前在全世界『探礦』『開礦』,現在已經有足夠的『好礦』給我們挖,並且在這些領域是有優勢的。」復星國際有限公司(0656.HK)董事長郭廣昌,今年3月底在年度業績發布會上如此說。 不再「找礦」,而要「挖深礦」、「挖好礦」是這家廣受矚目的中國民營集團自2022年以來的核心策略,換句話說,就是要減輕資產、甩掉負債,聚焦具有優勢的核心領域。而出售跨國保險公司Ageas最多8.19%股權,就是復星國際減重的最新舉措。 復星國際近日公告,向法國巴黎銀行(BNP)旗下的法巴人壽(BNP Cardif)出售歐洲保險公司Ageas最多1,540.1萬股或8.19%股權,總作價介乎6.26億至6.7億歐元(約48.5億至51.6億元),所得款項將用於一般資金用途。 復星國際表示,是次出售目標是精簡投資組合,聚焦公司核心業務,預計交易將帶來稅前利潤6,000萬至6,500萬歐元,而復星仍將持有Ageas的195.2萬股,持股比例跌至約1.03%。 這是復星國際繼1月出售葡萄牙商業銀行5.6%股權後,今年第二次出售金融資產。 兩年套現573億 今年1月,復星國際以2.35億歐元出售葡萄牙商業銀行(Millennium bcp)的5.6%股份,仍保留20%以上的股份。隨後至今年3月中旬,有消息稱復星國際願意進一步出售剩餘的20%股份,約值8.4億歐元,目前未有進一步消息。 自2022年遭穆迪列入下調觀察名單後,復星集團一改「買買買」策略,提出多項「瘦身」計劃,持續變賣子公司股權及資產,包括南鋼股份、建龍股份、泛亞航運、Ameritrust Group等。2023年全年回籠現金273億元,加上2022年的300億元,復星這兩年已收回573億元現金。 儘管出售資產的行動持續,復星確實在減債瘦身的道路上取得成果。 截至2023年末,集團合併報表層面的有息債務為2,119.2億元,較2022年末降低150億元,總債務佔總資本比率為50.4%,較2022年12月31日下降2.9個百分點。在去年半年報中,復星便已宣布未來12個月已無大額美元債償付壓力。2023年中,標普將復星國際評級展望上調為「穩定」。 不過,雖然集團的中長期債務佔總債務比例,由2022年底的53.2%提升到55%。不超過12個月的短期債務也從2022年底的1,062.8億元減少至953.7億元,但仍高於集團持有現金924.6億元。 核心業務漸趨穩定 因此割肉還債還要繼續,而郭董從不吝惜出售優質資產。 路透社上月報道,復星國際正考慮出售復星旅文(1992.HK)旗下三亞亞特蘭蒂斯大型度假酒店的部分或全部資產,以及核心資產Club Med部分股份。要知道,這兩大核心業務去年都創下歷史新高,可說是集團重要的「搖錢樹」。而復星對此消息既不承認也不否認,但至今尚未有進一步消息。 翻開復星國際2023年年報,去年集團總收入達1,982億元,同比增長8.6%,股東應佔溢利13.8億元,2022年虧損8.3億元。旗下四大核心子公司豫園股份、復星醫藥、復星旅文和復星葡萄牙保險等均收入穩健,對復星營收貢獻率佔比達72%,核心產業的業務能力顯著提升。 花旗本月發布的報告指出,集團資產組合獲利能力改善,也帶動資產管理部分虧損收窄。 花旗認為大部份負面因素已在股價中反映,將其目標價由7.1元下調至6.3元,維持買入評級。 最重要是活下去 除了頻繁出售資產,復星也持續進行戰略布局,尤其是在醫藥與文旅領域。 去年7月,復星醫藥(2196.HK)與深圳坪山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要在坪山建設「復星醫藥大灣區總部」,打造復星醫藥「全球第二總部」。 今年3月,復星醫藥與深圳市引導基金等其他七方投資人,擬共同出資設立5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基金。復星醫藥旗下復健資本通過深圳市公開遴選中標,獨家管理該基金。…
Sun Art Retail Group seeks transformation

贏盡對手輸給時代 大潤發謀轉型重生

近年電商崛起,網購盛行,令昔日在內地其門如市的大賣場面對極大困境,高鑫近日發盈警,業績按年轉盈為虧 重點: 高鑫上個財政年度虧損高達17億元 虧損主要來自關店而作出的減值,以及單價下跌所致   劉智恒 當港人每到周末周日搶著往深圳山姆購物時,昔日的內地大賣場「龍頭一哥」大潤發卻斯人獨憔悴,其母公司高鑫零售有限公司(6808.HK)突發盈警,截至2024年3月底的財年業績轉盈為虧,蝕16億(2.2億美元)至17億元,再對上財年則錄得盈利7,800萬元。 虧損主要是來自關閉門店、固定資產減值,以及為商譽作減值所致。若不考慮此部分,則淨虧損約6至7億元,主要是業務調整,以及顧客囤貨習慣減弱,引致單價減少。 大潤發不斷關店 高鑫表示,將會關閉長期虧損的門店,亦會考慮出售不良資產,同時續在長三角、珠三角、山東半島等區域密集佈局。集團預期現金流仍充足,並為未來業務發展及應對市場競爭提供充足資金儲備。 事實上,在網上購物大行其道的今天,一味靠平招徠的大賣場,其經營模式顯得有點兒過時。高鑫不斷收縮旗下門店的數目,截至2023年3月的財年,門店總數為582家,相比上一財年的602家減少了20家。市場非正式統計,2023全年,大潤發門店出現集體關閉潮,涉及的數目高達13間。 難怪高鑫的主席黃明端曾感慨萬千道:「我贏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業務衰退下,高鑫的業績日走下坡,2022的財年虧損7.3億元,2023財年雖反彈微賺7,800萬元,但2024財年又再虧損逾16億元。今年2月,母公司阿里巴巴(9988.HK, BABA.US)董事長蔡崇信也開腔,向投資者表示考慮慢慢退出傳統零售業務。 山姆逆境突圍 面對電商的不斷碾壓,傳統大賣場顯得無力招架,在極其劣勢下,沃爾瑪(WMT.US)旗下的山姆成為市場奇皅,它採用倉儲加付費會員模式,在逆境中殺出一條血路。2022年時,中國沃爾瑪的收入1,070億元,光山姆店就佔去61%。去年第四季度沃爾瑪在內地銷售額達288億元,同比增長11.3%,集團表示全賴中國山姆及電商業務持續增長所致。 山姆的美國競爭對手好市多(COST.US)也採用類似模式,在中國取已設六家門店,並取得不錯的成績。 眼見競爭死敵另闢蹺徑,高鑫也從旁偷師,去年在揚州開設首家付費會員店—M會員店。該店是以現有大潤發門店改造而成,經營面積1.2萬平米,至去年9月底,付費會員已超過5萬名,集團更計劃,今年在南京和常州的門店,亦改為M會員店。 山姆店成功將垂死的沃爾瑪救活,令人對倉儲式付費會員店刮目相看。首先山姆收取每名會員260元,這筆費用即時為集團帶來現金流。但要明白,既然大賣場不用付費,人們為何要付費予山姆?這才是關鍵所在。 我們先說說傳統大賣場的經營模式,其收入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銷售貨物的收費,另外是收取商家的入場費、上架費或堆頭費。後者是大賣場主要收入來源,然而大賣場以入場費為首要考量點,往往忽略了消費者的實際需要,變成只要商家付得起錢,大多來者不拒,於是貨種繁雜,花多眼亂,但貨品是否吸引消費者,又屬另話。 貨種獨特價格低廉 山姆店與大賣場的不同,一是貨品,二是價格。先說貨品,傳統大賣場貨品動輒兩三萬款,物種雖多,卻不一定是大多消費者需要;而且同質化高,這類貨幾乎甚麼地方也可買得到。山姆精準挑選的商品約在3,000到4,000個SKU(Stock Keeping Unit,最少存貨單位),主力針對目標消費者的需要,一些品種更不是隨意在別的店鋪可以買到。 集團更有自家品牌Member’s Mark,商品數量約在800項,從日用品到烘焙食品,更時常出現爆品,如原味麻薯麵包、美式烤雞、榴蓮千層、瑞士卷等。此模式不但實現了差異化,自家產品的毛利率亦相對較高。 由於貨品精簡了,再以大手採購,通過深度綁定供貨商而獲得頗高議價能力,自然就容易取得高折扣。而且,如上所述,傳統大賣場收取上架費,商家付了一大堆費用,羊毛出在羊身上,會將成本轉嫁予消費者,於是出現大賣場的貨品貴過小賣店。山姆店並沒此問題,貨品價格較別的地方便宜,那消費者也願意付出會員費去進場購物。 還有,逛店體驗也十分重要,山姆店雖然以倉儲式經營,但在裝修上也下了不少功夫,特別在貨品的擺設作出一番布局,讓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感受到不一樣。而且,部份山姆店旁邊也有別的大型遊樂地點或品牌店作為配套,如珠海店坐落於印像城,內有迪卡龍及不同商店,那消費者到山姆店,並非單純購日用品,而是作為一天的娛樂消費點。 山姆的成功讓高鑫狠下決心轉型,不過,在部署上高鑫肯定輸了先勢,山姆已成為該模式的領頭羊,品牌佔了先機。大潤發遲來的轉變,最終是邯鄲學步,東施效顰,還是能做到後發先至,超越先來者,暫時仍待時間證明。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Merger drives Luk Fook’s fourth-quarter sales growth

快訊:合併金至尊 帶動六福四季度銷售升

最新: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1361.HK)周四公布本財年第四季零售收入按年增長12%,已超越2019年的同季增長達一成。 利好:公司內地季度零售收入同比上升7%,香港及澳門亦升一成,整體零售收入同比已超過2019財年。 值得關注:集團表示,金價在3月創新高,地緣政治局勢又緊張,影響消費者購買意欲,加上人民幣持續下跌,導致3月份銷售放緩。 深度:六福主要從事黃鉑金首飾及珠寶的設計與銷售,於1991年成立並在97年上市。集團今年初完成收購香港資源(2882.HK)旗下的「金至尊」品牌,因而有助提升第四季度零售收入。另外,上季度淨增加230間分店,有218間是將金至尊的店鋪納入其下。六福指出,內地對鑽石產品需求疲弱,集團計劃積極推廣其它定價首飾產品,以改善業務表現。 市場反應:公司週五開市股價微跌,4.2%至17.7港元,股價處於過去52周的低位。 記者: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