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 International bondholders demand repayment

希教債務臨門 急謀對策渡困境

這家職教機構表示,它發行的2026年到期的零息可轉換債券持有人要求提前贖回 重點: 希教國際控股價值3.15億美元的未償還可轉換債券的持有人要求該公司贖回全部債券 該公司表示正在尋求外部財務資源來滿足這一要求,根據這批兩年後到期票據條款中的贖回選擇權,這一要求是允許的       梁武仁 對普通人來說,近乎不要利息地借錢給一家公司以換取未來股價可能上漲的做法,聽起來一定像是一場冒險的賭博。然而,在美聯儲不久前為抑制通脹而快速加息之前漫長的低利率時期,此類融資方案層出不窮。現在,職業教育巨頭希教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765.HK)給投資者上了一課,讓他們認識到這個做法的危險。 上周四,該公司(在本月突然更名之前,一直叫希望教育集團有限公司)表示,價值3.5億美元於2026年到期的零息可換股債券的持有人,按照選擇贖回權,要求公司於3月2日贖回債券。它表示正在尋求外部財務資源及探索不同方案,以滿足債券持有人的要求,這表明它缺乏足夠的資源贖回債券。該公司表示,還準備與債券持有人討論「可行的解決方案」。 希教國際控股於2021年通過一家全資子公司發行了這批債券,籌集資金3.5億美元。後來,公司回購了3,490萬美元的債券,將未償還總額減少至3.15億美元。 這些票據的特別之處在於它們是零息可轉換債券,在贖回或到期之前不支付利息。儘管它們在贖回或到期之前不會給持有人帶來任何收入,但如果投資者相信在此期間公司的股價會上漲,他們可能仍會被這些債券吸引。如果公司股價上漲,債券持有人可以按照購買債券時設定的換股價購買股票,並將這個價格與股票最新價格之間的差價納入囊中,賺取利潤。 在美聯儲2022年初開始加息之前,零息可轉債在美國發展迅速,因為在早前的低利率環境下,大部分債券的收益率已經相當低了。當時,包括福特、Twitter和 Spotify在內的知名公司紛紛加入這一融資潮流,用股價上漲的可能性吸引希望獲得比普通計息債券更高回報的投資者。 自從美聯儲開始加息以來,中國以外的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但在中國國內,隨著政府努力應對經濟放緩和通貨緊縮,利率仍在下降。在中國目前的環境下,如果投資者相信股價會上漲,那麼中國公司發行的零息可轉換債券對他們仍然具有吸引力。 但在當前環境下,這是一個大大的「如果」,在過去兩年里中國股市是全球表現最差的市場之一。希教國際控股也不例外。截至週二收盤,它的股價僅為0.34港元,較2021年2月創下的歷史高位下跌了近90%,也遠低於可轉債每股3.85港元的換股價。 由於該股不太可能在未來兩年內反彈到接近換股價的水平,可轉換債券的持有人顯然決定在下個月行使贖回選擇權,要求公司按本金的約103%贖回債券。 履行承諾 現在,希教國際控股必須想辦法履行承諾。截至去年8月底,該公司持有28億元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僅夠償還欠債券持有人的債務。但可轉換債券並不是希教國際的唯一債務。該公司的其他負債,包括銀行貸款和應付賬款,總額超過116億元,大大超過了公司的股東權益。 在截至8月的上一個財年,希教國際控股為可轉換債券計提了巨額估值損失,導致其淨利潤下降,儘管同期收入有所增長。這表明,由於公司負債的增長速度快於股東權益的增長速度,該公司的信用風險感覺有所增加。 畢竟,自發行可轉換債券以來,該公司財務狀況惡化的根本原因是疫情期間的業務降溫,以及疫情始終揮之不去的影響。上月底,希教國際控股簽署了一項協議,出售兩個子公司和一所學校,以籌集5億元資金,這看起來像是一次為加強財務狀況而進行的籌資活動。 去年7月,希教國際控股還終止了旗下一家實體向另一家實體貸款,用於購買學校用地的交易。該公司沒有說明取消交易的原因,但這可能也預示著它的財務出了問題。 希教國際控股的財務狀況不穩定是它的股票遭拋售的主要原因。眼下,隨著中國經濟陷入困境,該公司不是唯一一家不再受股票投資者青睞的公司。在2021年打擊教輔服務提供商之後,一些投資者可能也在回避教育類股票,儘管希教國際控股因屬於職教機構而沒有受到影響。 事實上,該公司提供職業教育的定位,使其受益於政府鼓勵民營企業提供此類服務的激勵措施。在截至去年8月的最近一個財年,這個定位幫助該公司的收入增長18%,至35.8億元,毛利潤也增長了20%,達到16.8億元。 希教國際控股的市盈率仍然高達12倍,相比之下,中教控股(0839.HK) 的市盈率較低,約為7倍,而民生教育(1569.HK)的市盈率只有2.8倍。自2021年以來,所有這些股票都大幅下跌,反映出投資者普遍不看好此類股票。 希教國際控股創始人汪輝武最近一直在買進該公司的股票,本月的更名可能也表明他有一些重振業務的大計劃。但該公司首先必須解決一個更緊迫的問題,即如何償還其可轉換債券持有人的債務,這將進一步加劇其財務壓力。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ina Education Group's Long-term Growth Rooted in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商譽減值拖累業績 中教前景還看「產教融合」

作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民辦教育集團,中教控股在收入持續增長的同時,年度盈利卻出現罕見下滑。 重點: 期內收入增加但利潤降低,主因是旗下一所中職院校計提商譽減值3.9億元。 職業教育是國家政策鼓勵方向,生源有望穩定增長,前景可期。       李世達 隨著內地監管鬆綁及疫情結束,內地教育行業重現生機,然而中國規模最大的民辦教育集團——中國教育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839.HK),股東應佔溢利利罕見大跌25.2%,績後股價暴跌18.5%,跌破52周低位,隨後更跌破5港元關口,距離2021年6月的股價峰值18.99港元跌去約74%。 根據中教公布的年度業績,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公司取得收入近56.2億元(7.93億美元),同比增長18.1%,賺13.8億元,下滑25.2%。主要是公司旗下一所中職院校的3.9億元商譽減值所致。截至2023年8月末,手頭現金約52億元。 擴張後遺症顯現 1999年中教兩位創始人于果和謝可滔分別創立江西科技學院及廣東白雲學院,至2007年,兩家實行集體管理和控制後,簽訂協議開啓「共治」模式。至2018年教育部正式啓動獨立學院的「合併轉設」工作後,中教開展外延式擴張。 自2018年至2020年,集團以平均每年三間學校的速度,加快收購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學校,至2021年旗下擁有14所學校,分別位於南昌、廣州、海口等九個城市,甚至擴張到英國與澳洲。 採取併購策略,主要是因為新設學校獲批門檻高,因此透過併購來取得更多辦學資格與生源,是更快、更有效率的增長方式。 然而,併購的眼光決定了戰略的成敗。從過往收購案例看,中教收購目標均為地區龍頭,但收購估值高於同行,產生龐大商譽值。截至2023年8月末,商譽值累積達到36.3億元,佔總資產比重達10.1%。若加上無形資產48.4億元,佔比便高達24%。 今年年報首次出現由於商譽及無形資產減值虧損4.6億元,減值金額約佔總資產1.3%。主要由於其中一間收購學校客戶趨勢及偏好發生變化,因此下調該校預期收入。公司稱,雖然該校業務較去年有所增長,但尚未完全恢復至疫前情況,且該地區別其它經營類似業務的學校亦有相同情況。 雖然商譽減值屬短期影響,但已併購資產及未來併購資產若未能達預期效果,都會對利潤產生影響。 新生人數穩步增長 除了商譽及無形資產減值虧損,中教在經營層面仍實現了穩定成長。分板塊看,中教2023年國內市場收入54億元,同比增加18.2%,增長主要來自高等執教業務驅動;國際市場收入2.2億元,同比也增長16.4%,得益於新入學人數增加,且疫後入境限制取消帶動海外業務恢復良好。 收入增長主要來自學生人數及學生平均收入的增長。截至2023年8月底,中教全日制在校生總數24.8萬人,同比增7%,其中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19.9萬人,同比增13%。2023/24學年全日制新生人數9.7萬人,同比增17%,其中全日制高等職業教育新生年增18%。 雖然中國面臨生育率下降問題,但2005年至2017年出生人口均超過1,500萬人,至少在2035年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基數並未受到生育率降低影響。根據「十四五」規劃和《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2025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達60%,2035年可達到65%。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對職業教育的支持,也有利於提升職教辦學水平和社會認可度,提升學生報考入學的意願。 為解決人才供需結構失衡問題,職業教育成為填補人才缺口的重要手段,職業院校自2019年來有計劃地持續擴招,全國普通專科年招生人數連續四年超過普通本科。 「產教融合」拓商機 根據2022年12月21日發布的《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擴大應用型本科學校在職教高考中的招生規模。並特别指出要優先選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高端儀器、航空航天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 中教在年報中特別提到,成員學校圍繞智能製造、數字創意、虛擬現實等專業,在高等職業教育層次共開設了應用型本科專業372個,同比增加13個;專 科專業182個,同比增加13個;開設了繼續教育專業205個,同比增加13個。顯示公司已明確朝向「產教融合」方向部署。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詢,中國職教市場規模由2018年的6,045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8,719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9.6%,預計2024年突破萬億規模,2027年達12,681億元。市場前景可觀。 儘管商譽減值為中教帶來的衝擊應屬短期影響,但市場對其業績卻做出了相當大的反應,代表政策敏感度高的教育產業仍然不受青睞,存在估值被低估的情況。中教市盈率為8.2倍,仍高於主要競爭對手希望教育(1765.HK)的7.2倍及新高教集團 (2001.HK)的4.3倍。 中教是內地民辦高教產業的龍頭,具有領先優勢,手上也有充足資金繼續併購拓展業務,而在政策對職業教育的支持下,長遠來看仍有望吸引資金回歸,修復估值。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ope Education scraps plans for an internal purchase

希望教育宣佈終止收購,對投資者來說是好是壞?

未做任何解釋便終止了兩家附屬公司之間的資產重組後,中國第二大職業教育機構的股價基本維持不變 重點: 希望教育終止了一項持續近2年的內部資產重組,未給出任何解釋 儘管受益於政府的支持政策,但該職教機構及其同行仍難以引起投資者的興趣   譚英 7月24日,職業教育巨頭希望教育集團有限公司(1765.HK)宣佈終止兩家關聯實體之間的資產置換時,投資者幾乎沒有反應。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為,2021年12月首次宣佈的該交易涉及一系列相互關聯的公司,因此很難弄清楚在交易終止一事中誰贏誰輸。在中國,關聯公司之間的此類交易非常普遍,控股股東經常在幕後玩這種遊戲,在不同控股公司之間轉移資產。 四川希望與特驅林嘉最初簽訂的協議涉及以5,000萬元收購江西省一所名為雙林教育的學校。作為交易的一部分,四川希望要提供1.816億元貸款,用於為學校購買400畝的土地。 交易終止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此前的延期意味著有人可能對某些條款不滿。 投資者完全有理由感到困惑。交易涉及的兩家實體與希望教育的兩位大股東有關,但他們顯然對交易條款意見不一致。四川希望與希望教育的創始人汪輝武關係密切。與此同時,特驅林嘉與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000876.SZ)息息相關。新希望是中國最大的民營飼料企業之一,後來擴展到了其他業務。 事情起源於四川四兄弟的傳奇故事,他們家境貧寒,其中一人因此被送養,其原名叫劉永美,現已改名為陳育新。這四人最初以養雞和鵪鶉為活,後來進入動物飼料行業。1995年,四人將業務拆分為東方希望、華西希望、大陸希望和新希望。 2005年,汪輝武和他的兄弟姐妹聯合成立希望教育。兩年後的2007年,他們引入陳育新和華西希望作為股東,希望利用希望的品牌名稱。在那之後,汪輝武通過名下的四川希望持有希望教育49%的股份,陳育新和華西希望通過四川特驅持有51%的多數股份。 該公司於2018年8月在香港進行了32億港元的首次公開招股,通過出售12.8%的股權引入中國光大控股(0165.HK)作為投資者。公司希望以其在中國職教領域的增長故事來吸引投資者。在該領域,政府一直鼓勵私人投資幫助培訓年輕人在烹飪和計算機維修等方面的實用技能。 然而,投資者並不買賬。上市後的頭三年該股一度上漲70%,但此後回吐所有漲幅,甚至還下跌了。該股現在的最新收盤價比 IPO 價格低70%以上。 投資者缺乏熱情可能部分歸咎於一些不清不楚的舉動,比如最近神秘的資產重組及其終止。在宣佈交易終止的第二天,希望教育的股價沒有變化,這表明投資者可能在此之前就已經失去了希望,因為該交易在首次宣佈超過一年半後仍未能完成。話又說回來,也許他們只是不知道交易終止對該公司來說究竟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通過收購實現增長 這筆交易只是幫助希望教育集團成長的眾多交易之一,並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投資者在早期階段對該股的熱情。在該公司斥資5億元收購江西共青城一所擁有7,500名學生的技術培訓學校後,它的股價在2021年初創下歷史新高。再往前一年的2020年3月,希望教育宣佈計劃出資1.4億美元(10億元)收購馬來西亞英迪教育集團62%的股份,這讓投資者對其全球擴張的潛力感到興奮。 希望教育集團的大本營仍在四川,集團在那裏擁有10所學校。但同時它也在向華東地區擴張,目前在華東擁有四所學校,包括在共青城的那所學校;在華北地區擁有3所學校;在華南和華中各有一所學校。除馬來西亞外,希望教育還在泰國和匈牙利設有海外學校。 該公司的財務狀況看起來也相當穩健。截至今年2月底,也就是最新財年上半年結束時,該校學生總數為280,453人,較上年增長20%。該公司在那6個月裏的收入同比增長26.7%,達到19億元。其淨利潤較上年略有下降,至4.28億元,但剔除員工股票薪酬等費用後,這一數字實際上增長了33%。 希望教育的市盈率只有9倍,它並非唯一一家無法贏得投資者青睞的同類企業。中教控股(0839.HK)的市盈率同樣在9倍左右,而民生教育(1569.HK)的市盈率則低得多,僅為2倍。 為何中國的職教產業成不了香饃饃?與其他同行一樣,希望教育的業務顯然與政府政策保持一致,即重新平衡教育行業,向職業培訓傾斜,既要吸納失業青年,又要培養中國希望推動的高科技產業所需的技能。 去年12月,《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的出台進一步強化了這一政策。北京方面可能正在推動這樣的職業培訓,以重新調整數百萬中國失業青年的就業方向——他們在念完傳統大學後很難找到工作。 像希望教育這樣的職教機構在學生群體中的形象往往存在問題,因為許多這類學生將其視為傳統大學之外的次一等選擇,這影響了他們對於上這類學校的興趣。或許這種負面聯想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波及到了投資界。 一些投資者可能還錯誤地認為,希望教育和其他職教機構易受兩年前中國對教育行業備受矚目的打壓行動的影響,那次行動幾乎在一夜之間摧毀了所有專注於K-12的教育輔導機構。但是,這兩個領域是截然不同的,職教機構一再強調,它們實際上受益於政府最近的政策,而不是受到打擊。 希望教育剛剛取消的這個不透明交易,可能也是投資者缺乏熱情的部分原因。歸根結底,可能需要的是更多的全方位教育——讓投資者瞭解這類公司的獨特定位,讓學校營運商瞭解如何更透明地運作。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中教收入增速下滑 再融資擬擴建院校

這家民辦教育機構上半財年增長降速,最近宣布發債集資,協助興建及擴建國內院校 重點: 中教控股的最新中期財報顯示,其營收增速從去年同期的28.9%下滑至18% 該公司依靠激進的併購策略,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民辦教育集團,但近年併購步伐放緩  莫莉 經歷了強力教育監管政策以及持續三年的新冠疫情後,教育行業正重現生機。但是,在中國宏觀經濟仍待重振、流失的學生來源未完全恢復時,民辦高校集團邁入樽頸期。中國規模最大的民辦教育集團中國教育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中教控股,0839.HK),上週四公佈截至2023年2月28日止的中期業績,顯示疫情期間仍能穩步發展的能力。 由於學費高、收費週期長、銷售費用低,民辦教育股常被視為典型的「現金牛」板塊。在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期間,中教控股的營收為27.8億元,按年增加18%,經調整淨利潤則上漲15.1%至10.5億元。 值得留意的是,疫情後的2020財年和2021財年,中教控股的營收增速均超過37%,即使相比2022年同期,其營收增速也有28.9%、淨利潤增速更達到41.5%,反映當前的業績增長明顯放緩。 財報公佈後,中教控股股價翌日下挫2.9%,反映投資者信心受到動搖。過去三個月以來,其股價一路下行,從1月底的13.5港元高位下跌至7港元水平,跌幅接近一半。雖然如此,多間投行仍然看好該公司,海通國際指其作為行業龍頭,增長動能強勁,給予「跑贏大市」評級。 作為港股民辦高校教育集團中市值最高、在校學生人數最多的公司,中教控股被股民戲稱為「三本之王」,截至22年8月底,集團在校生人數達到30.45萬人。集團旗下擁有14所學校,分別位於中國南昌、廣州、海口等9個城市,以及英國與澳洲。 併購勢頭放緩 從具體業務來看,高等職業教育分部貢獻的收入達23.48億元,按年增加20.6%,主要由高等職業教育機構的在校學生人數及學生平均收入增長所帶動。中等職業教育分部的收入輕微下滑3%至3.2億元,因為新冠肺炎的預防措施及社交限制,部分學校的新入學學生人數下降。不過,國際學校則受惠於入境限制政策取消,學生人數上升,收入按年大增44.6%至1.07億元。 中教控股近年業務快速擴充,依靠的是激進併購策略。該公司2017年12月登陸港交所時,旗下只有3間院校。通過上市獲得資金後,自2018年至2020年,該公司以平均每年三間學校的速度,加快收購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學校,到了2021年,公司還收購了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其後改名為成都錦城學院)的51%股權,後者為全國排名第一的民辦獨立學院。 在高速併購和現有學校學生人數增長的驅動下,中教控股的在校生規模快速攀升,為業績穩步向上提供動力。另一方面,公司憑藉嚴格的教學與人才培養品質,平均學費穩步提升。根據信達證券的報告,其在校生學生平均學費自18/19學年的1萬元,增至21/22學年的1.4萬元,三年的複合增長率達11.3%。 自2021年以來,中教控股併購步伐放緩,原因或與其相對緊張的資金鏈有關。截至2月28日,中教控股的流動比率為0.84倍,較上年同期的0.81有所回升,同時現金儲備也回升至58.7億元。 加快融資步伐 不過,隨著港股市場在年初回暖,中教控股正加快融資步伐。今年1月,公司配售1.47億股股份,所得款項淨額約16億元,主要預留予職業教育領域的潛在併購項目。4月12日,其發行了2026年到期的5億元4%投資級別有擔保債券,獲得標普AA評級,債券發售所得款項將用於興建及擴建集團經營的國內院校,以及補充境外營運資金。 近年來,中國政府多次發文鼓勵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2022年12月,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中,要求破除「矮化」、「窄化」職業教育的傳統認知,切實提高職業教育的品質、適應性和吸引力,培養更多高質素技術技能人才。 官方的主動支持,有利於提升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和社會認可度,進而增加考生報考高職院校的意願,擴大公司招生規模。另外,2021年出台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也消除了市場對於民辦高教可變利益實體(VIE)架構的擔憂。 與此同時,中教控股旗下的獨立學院已全部完成轉設,有望提升盈利能力。獨立院校是民辦企業與國家重點大學合作辦學的院校,由重點大學提供師資,民辦企業提供資金,也就是俗稱的「三本」高校。獨立學院轉設後,民辦高教集團需向合作方重點大學支付一次性「分手費」,之後便不必向重點大學支付每年學費收入的15%至30%的管理費。 隨着新冠疫情淡化,加上中國經濟增速重回正常軌道,教育板塊價值或將得到重估。中教控股的預測市盈率約7.9倍,同業希望教育(1765.HK)、新高教集團(2001.HK)則分別為5.2倍和4.8倍,反映作為龍頭的中教控股獲投資者投以信任一票。中教控股能否持續享有較高估值,還看未來會否繼續激進擴張策略,協助業績增速重回輝煌期。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