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O International replaces CEO amid 30% revenue decline last year

去年少賺近三成 圓通國際撤換CEO

受國際貨運價格與需求下滑影響,圓通國際去年盈利大減近三成,公司宣布撤換CEO,由原豐網速運CEO周建掌舵 重點: 2023年圓通國際股東應佔溢利9,680萬港元,按年大減29.2% 圓通國際宣布行政總裁孫建去職,由原豐網速運CEO周建接任       李世達 儘管全球供應鏈在疫情過後逐漸恢復正常,但在中國經濟放緩、需求減弱的情況下,去年國際貨運需求相對低迷。中國快遞業巨頭圓通速遞(600233.SS)旗下負責國際業務的子公司圓通國際快遞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6123.HK),近日公布去年業績,其中海空運業務都出現明顯下滑。 圓通國際公布,2023年全年收入約52.9億港元(6.76億美元),按年減少21.1%。股東應佔溢利9,680萬港元,按年大減29.2%。每股基本盈利23.15港仙,擬派末期息每股2.3港仙。 圓通國際原是圓通速遞的海外事務部,於2006年成立。2017年圓通速遞收購香港上市公司先達國際物流,更名為圓通國際快遞,在港股市場借殼上市。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國際物流、跨境電商物流、國際貨代等服務,以及與跨境電商相關的倉儲、配送、清關等全球一體化解決方案。 分項業務看,佔收入比重最高的空運業務(54%),2023年收入28.6億港元,較2022年下跌22.3%,毛利增長22%至1.9億港元;海運方面收入6.5億港元,按年大跌62.7%,毛利亦減少47.5%至1.3億港元。至於國際快遞及包裹業務則增長47.4%至16.3億港元。 公司表示,去年盈利減少主要由於客戶對海運服務的需求下降,另外因為海空運艙位供應增加,導致去年海空運貨運費減少。 去年中國經濟趨緩,進出口表現不佳,全球對中國除汽車外的貨品需求下降。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布數據,去年全年出口總值以美元計為3.4萬億美元,同比減少4.6%,為2016年來首次不升反降。進口總值也下降5.5%至2.6萬億美元。 此外,全球海空運市場也從疫情期間的不正常狀態回歸穩定,在運能擴大與需求減少情況下,運價也大幅下滑。根據航空貨運數據公司WorldACD數據,相比於2022年,2023年全球平均空運運價下滑19%。海運方面,去年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CCFI)均值為937.29點,同比下降66.43%。 雖然去年10月發生「胡塞武裝」(Houthis)攻擊紅海商船事件,一度推升運價,但漲勢不久便回落。丹麥航運巨頭馬士基(Maersk-B.CO)執行長Vincent Clerc近日就在一場記者會上表示,全球運能過剩、運價滑落的低迷市況,恐將持續數年。 受到國內外大環境因素影響,業績下滑不是圓通國際特有的現象。根據近期公布財報,嘉里物流(0636.HK)去年收入下跌42%至474億港元,股東應佔溢利大減78%至7.9億港元,其中國際貨運業務盈利跌幅高達70%;貨運代理龍頭中國外運(0598.HK)去年收入亦下降6.9%,在海、空運代理方面的收入均出現下滑,總體仍錄得42.2億元歸母淨利、3.5%的增長幅度。 快遞業老將掌舵 未知是否業績不佳,圓通國際在年報公布同日宣布高層人事異動,原執行董事、行政總裁孫建,因有意投放更多時間及精力於集團的貨運業務發展而辭職。公司另委任周建出任有關職位。 周建是快遞業老將,加入圓通國際前為豐網速運行政總裁,直至極兔速遞收購豐網為止。在此之前則為百世集團(BEST.US)國際事業部總經理,負責開拓國際市場,可以說在國際業務上具有豐富經驗。根據協議,周建每月酬金為138,462元,每個財政年度可收取酌情管理花紅,外加每12個月年終花紅。 周建也是圓通國際四年來第三位行政總裁,國際業務的經驗或許是喻會蛟(圓通速遞創辦人、董事會主席)選擇他的原因。圓通國際近年加快發展國際快遞及包裹業務,2023年該業務收入從2022年的11.1億港元增長47.4%至16.3億港元,佔去年總收入30.8%,而2022年僅佔16.5%。 圓通國際在年報中稱,將會加快拓展國際網絡,通過戰略合作、授權加盟等方式吸引更多合作夥伴,增強公司全球服務能力,預計未來三到五年內,實現覆蓋全球主要國家及海外子公司的基礎設施和運營能力。 拓展國際市場是各大物流企業當前致力的目標。京東物流(2618.HK)不久前推出「國際特快送」服務;嘉泓物流(2130.HK)去年12月亦開設跨境空運包機服務;嘉里物流也宣布與順豐控股(002352.SZ)附屬公司順豐多式聯運訂立協議,收購阿拉山口國際快鐵(主營國際班列、國際公路聯運、跨境電商專線及内貿鐵路運輸)的70%股權,為其國際貨運代理業務增值。 自收購先達國際物流七年來,圓通國際股價一直未見起色,目前市盈率約為4倍,低於嘉里物流的12倍、中國外運的6倍,市場吸引力不足。 圓通國際業務發展,仰賴與圓通速遞、圓通航空的關聯交易。今年首兩月,圓通速遞業務收入達84億元,按年增長19.7%,增長幅度僅次於申通快遞的22.7%。母企要加大力度發展國際業務,勢必會為圓通國際帶來更大的增長動力。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ig shakeup at Dada Nexus

達達的下一步  融入京東物流

這家同城配送公司任命了新任董事會主席和首席財務官,兩人均與京東物流關係密切 重點: 達達集團任命京東物流兩名老兵擔任新一任董事會主席和首席財務官,兩家公司似將進行更緊密的融合 自去年京東將其在達達集團的持股比例從之前的47%增至52%以來,這家同城配送公司與京東的融合變得更加緊密      陽歌 本周,本地配送公司達達集團(DADA.US)宣布重大人事變動,董事會主席和首席財務官雙雙離任,情況都和個人有關。我們說這些變化和「個人」有關有些開玩笑,但公司週一髮布的公告顯示,董事會主席辛利軍和首席財務官陳兆明均因「個人」原因離任。 這種情況下,兩人的離開很可能都並非自願,尤其是對上任董事會主席才一年多的辛利軍來說。前首席財務官陳兆明在達達集團任職的時間要長一些,2018年加入公司。但他的離開似乎也是安排好,為的是給來自電子商務巨頭京東(JD.US;9618.HK)家族的繼任者鋪平道路。京東掌握著達達集團的控股權。 安排兩名京東老兵擔任新任董事會主席和首席財務官並不令人意外,因為自去年以來,京東就持有達達的多數股份。更重要的是,董事會主席單甦和首席財務官茆俊這兩位新高管,都與京東在香港上市的京東物流(2618.HK)關係密切。 因此,這次重組似乎讓達達集團離京東更近了,尤其是更緊密地融入京東物流的軌道。因此,如果京東物流最終提出全面收購達達,我們也不會感到驚訝,按達達的最新市值計算,全面收購達達只需要大約4億美元。相比之下,京東物流的市值要高得多,約為78億美元。 這樣的合併是說得通的,因為兩家公司都主要從事物流業務。不過京東物流是一家更傳統的全國性快遞公司,類似於美國的聯合包裹服務(UPS.US)或者中國的中通快遞(ZTO.US; 2057.HK),而達達主打同城配送,將食品等物品從附近的雜貨店送到顧客家中。 為了理解現在的情況,我們來快速回顧一下達達集團是如何發展到當前狀態。該公司成立於2016年,由一家名為「達達」的獨立同城配送公司與京東旗下的 「京東到家」合併而成。京東獲得新公司46%的股權,達達原創始人蒯佳祺擔任合併後新公司的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達達集團於2020年上市,之後情況基本保持不變,直到2022年京東向該公司追加投資5.46億美元,將持股比例提升到目前的52%。此後,京東一直在努力將京東到家更緊密地融入到自己的服務中,導致京東到家在收入貢獻上與達達原來的達達快送服務拉開了距離。雖然過去這兩者大致相當,但在最新的三季度財報中,京東到家貢獻了公司收入的62%,而達達則佔到剩下的38%。 去年8月蒯佳祺離開達達集團,是京東發出的迄今為止最強烈的信號,希望自己在達達集團擁有更大的話語權。蒯佳祺的董事會主席職務由現已離任的辛利軍接替,而他的首席執行官職位一直空缺。 總裁一直懸空 達達沒有任命新的首席執行官,而是任命了另一位京東資深員工何輝劍為新總裁。在集團官網上的管理團隊頁面,只列出了兩個人。除了何輝劍,另一位是公司的首席財務官茆俊,後者接替了現已離任的陳兆明,我們稍後再來介紹他的履歷情況。 何輝劍看起來是在達達集團掌握決策權的大佬,從履歷來看,他有著強大京東到家背景,被稱為該公司的「核心創始成員」。 與此同時,新任董事會主席單甦和新任首席財務官茆俊也與京東,與京東物流有著密切的聯繫。新任董事會主席單甦於今年5月被任命為京東首席財務官,但在2021年從投行加入京東後,曾擔任京東物流的首席財務官。新任首席財務官茆俊過去三年一直在京東物流工作,最近的職務是投資者關係主管。 我們需要指出的是,離任的董事會主席辛利軍也是京東的老員工,包括2012年加入京東後擔任京東零售和京東健康(6618.HK)部門的負責人。但他似乎在11月失寵,在一份公告中,他被突然撤換了京東零售負責人的職位,公告僅簡單地稱辛利軍將「在公司另有他任」。 最重要的一點是,現在達達的兩個最高管理職位和非執行董事會主席職位全部由京東的資深人士擔任,他們都與京東到家或京東物流有著密切關係。這也解釋了我們之前的所說,即為什麼現在合併京東物流和達達是一件較容易的事,特別後者目前的價格相當划算。 雖然公司的管理層進行了洗牌,但投資者似乎沒有對這些重大變化感到興奮或不安。達達集團的股價在消息公佈後的四個交易日里起伏不定,目前較消息公佈前的水平高出約4.6%。 由於對中國經濟和中美緊張局勢的悲觀情緒,該股今年已下跌54%,這在很多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中相當常見。目前,公司的市銷率(P/S)只有0.52倍,落後於國內同業順豐同城(9699.HK)的0.74倍,也遠遠落後於美國同業Workhorse Group(WKHS.US)的5.55倍。但這個數字其實高於潛在買家京東物流0.33倍的市銷率。 雖然我們無法獲得任何內部消息,但這幾天來自達達集團的所有信號,加上該公司最近的歷史,似乎都表明它與京東家族的融合會更加緊密。在虧損多年後,達達集團預計明年也將實現盈利,這將使其有望成為京東物流更具吸引力的新舞伴。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徐雷突辭京東CEO 劉強東「強勢回歸」?

擔任京東首席執行官僅一年的徐雷「快閃退休」,由首席財務官許冉接替,這次徐雷離開的時點頗為蹺蹊,市場揣測離創辦人劉強東回歸之日不遠 重點: 去年4月,京東創始人劉強東退任首席執行官,但徐雷接任後曾說劉強東「從未離開過」,反映其實權可能有限 京東首季度經調整淨利潤75.9億元,按年大漲88%,並獲大行看好其前景   羅小芹 中國電子商貿巨擎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JD.US; 9618.HK)管理層再度出現變動,繼去年4月創始人劉強東退任首席執行官,並由徐雷接任後,該公司上周四突然宣布徐雷辭去首席執行官及執行董事職務,將於今年6月由現任首席財務官許冉接替,而許冉的首席財務官空缺,則由旗下京東物流(2618.HK)現任首席財務官單甦擔任。 公告顯示,徐雷是因為「個人原因」而選擇退休,並改任京東集團顧問委員會首任理事長的虛衍,徐雷解釋是要「把更多時間花在家人身上」。 有傳媒引述消息報道,京東零售於4月才完成五年來最重大的組織變革,將事業群變更為事業部,並首次打通自營及開放平台(POP),目前零售業務狀況相對混沌,可能至少要半年時間磨合。由於徐雷一向掌管零售業務,歷任京東零售首席執行官,他於此時退下火線,時機或令市場不解。 變身執行主席? 隨着徐雷退休,董事會主席劉強東會否以執行主席的姿態「復出」,也成為市場焦點。事實上,之前他已主導了公司多輪組織、戰略及經營目標調整,並明確將「低價策略」作為京東零售未來三年的核心方向,又批評業務表現不足的同事,顯示他正高度參與日常營運。事實上,消息公布後,京東的股價翌日大漲7.3%,可能反映投資者也可能憧憬劉強東的強勢回歸。 回顧同樣於上周四公布的第一季業績,或許已足以顯示徐雷離職的端倪。 財報顯示,京東第一季收入僅按年增加1.4%至2,430億元,其中商品收入下降4.3%至1,956億元,成為營收放緩主因,至於表現較佳的服務收入則上升34.5%至474億元。期內,京東的經營利潤為64億元,比一年前的24億元翻了一倍以上,並錄得62.6億元淨利潤,成功扭虧為盈。至於反映實際業務表現的非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經調整利潤,更大增88.3%至75.9億元。 環顧中國第一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長10.6%,但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通訊器材類消費情況卻未見好轉,季內上述兩類商品銷售總額分別按年下降1.7%和5.1%。考慮到「家電3C」等產品正是京東傳統強勢的商品類別,現在讓徐雷退下火線,也可能是劉強東為了力保基本盤而委任熟悉財務的人,以盡快扭轉形勢。 徐雷其後在業績會議上指出,中國年初自疫情後重新開放,宏觀經濟和消費需求處於恢復性的爬坡期,但動力及消費需求仍然不足,不同零售種類也呈現出了不同的恢復趨勢。 他強調,京東零售希望管理架構更扁平、敏捷、高效, 提升營運效率,採銷業務普通員工到CEO中間只有三個層級。將於下月升職的許冉補充,京東零售將事業群變更為事業部,並按照產品種類分拆為採銷小組,下放更多經營決策權、業務管理權,同時綁定小組個人考核及業績。 許冉展望第二季至今,京東的商品交易總額(GMV)按年增長率較首季加速,收入增長也更快。在低價策略下,公司撥出更多資源支持第三方商家(3P),希望引導用戶改變購物習慣,帶動銷售表現,現時不論活躍商家交易量、用戶流量及複購率均穩步向上。 雖然管理層強調「低價策略」已開始帶動收入,但中國消費疲弱、內部需求不足的大氣候,仍然是影響電商業務關鍵。相比之下,季內服務收入較商品收入有更多亮點。 服務收入加速 許冉表示,首季服務收入已增長至佔總收入的20%,除了為健康的利潤率作出貢獻,也體現在招商方面的成功,包括加入京東平台的第三方商家數量,已達到歷史新高。 服務收入貢獻主要來自京東健康(6618.HK)及京東物流,前者首季收入按年增加54%,調整後經營利潤大增108%:後者收入增長34.4% 經調整虧損收窄29%至7.1億元。 雖然京東第一季交出不錯的成績表,但撇除服務收入,京東零售表現仍然疲弱,是未來數季表現的隱憂。該公司預測市盈率約13倍,位處同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及拼多多(PDD.US)約9.3倍及16.7倍的中間水平,反映投資者對其看法中性。 不過,麥格理的研究報告仍然看好京東前景,稱由於該公司持續進行組織轉型及精簡營運,第一季調整後收入遠高於預期,決定分別上調其今明兩年的經調整盈利預測8%及5%,目標價由205港元上調至207港元,維持「跑贏大市」評級。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京東分拆兩業務上市 能安撫反壟斷機構?

中國第二大電商公司宣佈計畫分拆旗下工業和房地產部門,但出於戰略原因,仍會保留對這兩個業務部門的控制權 重點: 京東提出分拆計畫,擬分拆旗下京東工業和京東產發於香港獨立上市 預計會有更多巨頭效仿京東和阿里巴巴對業務進行分拆,但目前未清楚這是否會讓中國反壟斷監管機構滿意    西一羊 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JD.US; 9618.HK)上周公佈了一項分拆旗下兩家公司的計畫,稱此舉將為可能希望投資其房地產和工業業務的人創造機會,因為它們準備獨立上市。公司補充說,該計畫對京東也有好處,因為分拆這兩項業務會讓它專注於核心電商業務。 但該公告隱含了一句不言而喻的重要潛台詞。就在幾天前,京東的競爭對手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也表示將把自己分拆成6大業務集團,傳遞出了類似的潛台詞,那就是:這類措施是否會讓越來越不信任大型科技公司的中國監管機構放心。 京東沒有像阿里巴巴那樣給出詳細的重組方案,但在中國大量科技公司遭受長期打壓後,此舉仍標誌著向監管機構再次示好的一步。在這兩家公司發佈最新的分拆公告之前,它們已經剝離了大量各種各樣的業務,讓其作為獨立營運實體。京東當然希望通過剝離更多業務,讓自己在政府眼裡變得更小,因為後者對中國大型科技公司的壟斷行為感到擔憂。 但這些公司可能會發現監管機構並不信服,至少如果它們的目的是為了證明自己真的在「解散」的話。這是因為京東和阿里巴巴都可能會保留對正在剝離、以便讓其獨立發展的各家公司的控股權。我們稍後再來分析此類計畫是否足以安撫監管機構。 但首先,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京東擬分拆的兩項業務。京東工業和京東產發這兩家公司都是在內部培養起來的,起初是為了服務京東自身的需求,後來才開始為協力廠商客戶提供服務。京東工業營運著一個連接工業供應商和買家的B2B平台,而京東產發則專門從事物流園區和商業園區等領域的基礎設施管理和營運。 據京東工業在香港提交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它2022年的營收增長36.9%至141億元,淨虧損13億元。京東產發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它在同一時期收入增加一倍至23億元,淨利潤22億元。 分拆已足夠? 新的分拆是對京東表現出的一種趨勢的延續,它範圍廣泛的業務已經擁有了幾個單獨上市的部門。除了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之外,該公司目前還有兩個上市部門:京東健康(6618.HK)和京東物流(2618.HK)。目前,它還在對金融科技業務京東科技進行分拆,據報道,它也在考慮單獨上市。 儘管努力引入外部資本,但京東仍對其大部分分拆業務擁有明確的控制權。據企業資訊網站企查查的資料,它目前持有京東健康和京東物流67.62%和63.55%的股份。京東產發和京東工業的IPO檔顯示,在擬議的分拆完成後,它將持有這兩家公司超過50%的股份。 不難理解為什麼京東堅持保留對分拆業務部門的控制權,因為它們在其核心電商業務中仍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例如,京東核心電商服務享有可靠的聲譽,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其內部物流部門的支持。由於分拆出來的公司增加了第三方客戶,京東也可以在不放棄子公司控制權的情況下享有額外收入。 然後就是前文提到的縮減規模問題,以及新的分拆會讓監管機構感到高興還是憤怒。阿里巴巴也將面臨同樣的問題,根據它的重組方案,它也計畫保留旗下6大業務集團的控股權。 根據重組方案,阿里巴巴6大業務集團都將擁有自己的管理團隊和制定商業戰略的自主權。其中5個集團可以選擇籌集外部資金,並在有朝一日單獨上市。據彭博新聞社上周報道,其中之一,阿里巴巴的物流部門菜鳥已經開始準備在香港上市。 雖然縮減規模能讓它們看起來更小,但這些公司還必須讓監管機構相信,它們在市場份額和如何行使權力方面並不具有壟斷性。例如,在較小市場營運但份額過大的公司,如果決定提高價格,並找到其他方式來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犧牲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也可能引發監管風波。 雖然監管部門的反應還有待觀察,但其他中國科技巨頭,從騰訊(0700.HK)到美團(3690.HK)和字節跳動,可能會效仿阿里巴巴和京東。也許是預料到了這一點,包括騰訊在內的其他科技巨頭的股價上周大幅上漲,因為大家預計其中一些巨頭有可能採取類似的行動。 不管京東最新的分拆舉動動機為何,投資者還是滿意的,至少在最初是如此。京東股價上漲7.8%,創9個月來最大單日漲幅。但這種熱情轉瞬即逝,該公司的股價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回吐了所有漲幅。現實情況是,中國的監管部門是出了名的善變和不透明。因此,早期對分拆可能降低未來監管衝突可能性的熱情,可能很快就會被監管的善變現實所抵消。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京東物流收入強勁 去年錄經調整利潤

最新:快遞服務商京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618.HK)周四公布,去年收入上升31.2%至1,374億元,淨虧損收窄93%至10.9億元,並錄得非國際財務準則的經調整利潤8.66億元,扭轉2021年近12.3億元的虧損狀況。 利好:單計去年第四季,其收入大增41%至430億元,佔全年逾31%,期內經調整利潤更高達10億元,協助全年扭虧為盈,可見即使國內新冠疫情在這段時期內爆發,但集團業務表現仍維持強勁。 值得關注:該公司去年第四季的營業成本大增41.4%至392億元,主要因為員工薪酬福利開支同比增加三成,以及第三方運輸公司、運輸公司與其他服務供應商收取的外包成本飆升48.3%所致。 深度:京東物流成立於2007年,是中國電商巨頭京東集團(JD.US; 9618.HK)旗下的物流服務商,2018年上市,當時的集資額高達241億港元(214億元)。該公司的業務包括倉庫管理、運輸、快遞及物流技術解決方案,截至去年底營運超過1,500個倉庫,倉儲總面積逾3,000萬平方米。雖然新冠疫情於2020年爆發,對全球物流業帶來嚴重影響,但該公司以直營模式管理的物流網絡有助快速調撥和組織資源,在突發情況下保障營運不受中斷,因此過去三年收入仍呈高速增長,盈利表現也明顯改善。 市場反應:京東物流周五股價下挫,收市軟9.1%至12.72港元,位處過去52周的中下游水平。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