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Chinese car trading giant is expanding its network of high-tech showrooms where customers can check out various models in virtual reality.

新能源車提供動力 汽車之家顛簸前行

這家中國老牌網上汽車交易商利用科技,轉攻線下開拓「空間站」,提供一站式購車服務 重點︰ 汽車之家去年全年賺18.8億元,同比增長約4% 其中,新能源車品牌銷售增長飛快,相關收入同比增長81.6%   裴梓龍 這幾年來,中國銷售最火熱產品,一定有汽車的份兒。 在官方連串政策刺激及車廠促銷活動下,去年中國汽車銷量持續增長,據中國乘用車場資訊聯席會的資料,去年中國乘用車零售銷量按年增長5.6%,達到2,170萬輛,增幅比2022年的1.9%高出近兩倍,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 在此背景下,中國老牌網上汽車交易商汽車之家(ATHM.US; 2518.HK)也慢慢走出了新冠疫情黑暗時期,在復甦路上顛簸前行。根據其最新業績報告,去年第四季淨收入達19.11億元,同比微增1%,連續增長五個季度,但淨利潤下降25.6%至4.32億元。 全年來看,汽車之家的淨收入總額達71.84億元,同比增長3.5%,淨利潤也上升約4%至18.8億元,全年經調整淨利潤為21.6億元,與2022年約21.7億元差不多,經調整淨利潤率維持30.1%的較高水平。 由於業績超出市場預期,汽車之家股價績後應聲上揚,其港股翌日大漲8.3%至52港元,反應市場對其業績感到滿意。 公司三大業務中,去年第四季媒體服務收入有所減少,下跌約18%至5億元,全年則減少4.7%至18.7億元;不過其他業務均錄得不錯增長,其中線索服務第四季收入達8.4億元,按年增長6.9%,全年則上升1.8%至31.1億元;至於線上行銷及其他收入,去年第四季更按年大升14.8%至5.7億元,全年也增長14.6%至22億元。 投資者要留意的是,雖然汽車之家整體收入增長,但營銷費用也在上升,去年第四季的銷售及市場費用按年上升8.5%至7.3億元,一般及管理費用更飆升52.6%,共1.57億元;另外,研發費用也增加13.7%至3.56億元,導致整體營業費用總額達12.4億元,按年上升14.2%,全年則增加2.4%至49億元。 汽車之家能保持不錯的盈利,利息及投資收益幫助不少。去年其利息收入及投資收益大增47.1%,達到8.31億元,權益法投資則由虧損近5,000萬,轉為賺2,913萬元,以汽車之家去年盈利18.8億元計算,利息收入及投資收益便佔了近44%。 汽車之家在後疫情的大路上顛簸行走,近年更押注新能源及二手車市場,其中新能源業務正加速佈局,而公司近年行銷開支上升也不無道理,主因不少新能源車的新勢力想轉為直銷模式,這將為汽車之家這類中介構成壓力,因此公司也加大投資力度,推出車價、車況查詢工具等,再配合線下的汽車之家空間站,抓住新能源車市場,從線上反攻線下。 截至去年底,汽車之家空間站已在全國20座城市落地,第20家更落戶北京汽車博物館。所謂「汽車之家空間站」,是使用全息技術,容許買家在「全息智駕倉」,實現1比1看車、比對不同品牌車輛,同時連接汽車之家的大數據,獲得虛擬用車體驗。另外,準買家也可以在空間站輸入買車預算、車型、品牌等,便會獲推薦最適合的車輛,空間站同時連接主車廠、4S店及二手車這的平台,為準買家避免要到不同4S店選購的麻煩。 與百度合作 空間站去年已帶動汽車之家新源車品牌的收入增長81.6%,合作品牌逐步增加,有3D全息車輛模型的主流車款已達到70多款,公司更揚言今年會把空間站擴充至50個城市,明年將覆蓋100個城市,更計畫在海外推出,協助中國車企走出去。 市場估計,空間站或成為汽車之家下一個增長曲線,尤其在三、四線城市,有助一些新能源車新勢力快速部局到下沉市場,如果汽車之家的空間站在三、四線增市落地後,讓消費者一站式體驗看、選、買、換新能源車,將成為汽車之家新的收入來源,尤其在新能源車方面。 另一個重點便是二手車,空間站對汽車之家的二手車交易服務發展意義重大,準買家到空間站不只可以選購新車,同時可以尋找二手車買賣的數據及資訊,例如汽車之家持有51%股權的天天拍車,在買新車的同時,也可以把舊車放上去交易。公司也曾提及,空間站會在三、四線城市加強二手車服務,同時協助規範當地二手車市場。 空間站的核心是技術,汽車之家近年在研發的費用花貴不菲,同時與科技龍頭合作,例如百度(BIDU.US; 9888.HK)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2月初,公司宣佈,將基於百度智慧雲千帆大模型平台,在內容創作、智能行銷、智能客服、經營決策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共同探索和推動大模型技術創新與行業應用落地。 從估值上看,汽車之家是少有錄得盈利的線上汽車交易平台,與國內同行燦谷(CANG.US)及開心汽車(KXIN.US)的市銷率約0.56倍和0.14倍、以及美國同業Carvana(CVNA.US)的市銷率0.54倍比較,汽車之家的3.16倍市銷率存在巨大溢價,或意味投資者明顯看好其盈利能力。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his Chinese maker of electric vehicles has emerged as the No.4 auto brand in the world after Toyota, Volkswagen and Honda.

新能源車價格戰 比亞迪勝特斯拉

這家中國新能源車龍頭,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品牌,僅次於豐田、大眾汽車及本田 重點︰ 比亞迪最近公佈盈利預喜,預計第三季淨利潤為95.5億元至115.4億元,按年大升最多一倍 該公司在新能源車價格戰中仍能維持盈利高速增長,市場認為受惠於垂直產業鏈,更有效控制成本   裴梓龍 今年初,新能源車掀起價格戰,各大品牌相繼減價搶佔市場,到8月再打響次輪降價混戰,特斯拉(TSLA.US)、比亞迪(1211.HK)、蔚來(NIO.US; 9866.HK)、小鵬汽車(XPEV.US; 9868.HK)、理想汽車(LI.US; 2015.HK)、零跑汽車(9863.HK)和上汽大眾等多款新能源車紛紛降價,希望在消費不振的大環境下,捍衛市場佔有率。 這場「無煙之戰」雖然仍在繼續,但兩家巨頭率先公佈成績,結果來自中國的比亞迪頂住了壓力,相反特斯拉的業績在價格戰中暫告敗陣。 根據比亞迪在10月17日晚上公佈的第三季盈利預告,期內淨利潤在95.5億至115.4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升67%至102%,平均每天賺逾1億元;至於首第三季盈利在205億元至225億元,大增120%至142%。公司表示,旗下新能源車銷量持續創新高,穩居全球新能源車銷量第一。 相反,特斯拉第三季盈利按年大挫44%至18.53億美元(136億元),收入233.5億美元,增長速度為9%,比華爾街預期低,並創三年以來最小升幅。最令市場失望的是,特斯拉第三季毛利率受價格戰嚴重拖累,比去年下降7.2個百分點,只有17.9%,是超過四年以來的低點。 業績公佈後,兩家公司翌日股價高下立見,比亞迪大漲6.9%,反觀特斯拉重挫9.3%,創三個月最大跌幅,上周更累跌逾15%。 近年比亞迪在國策支援下發展迅速,根據TrendForce的資料,以銷量計算,該公司今年8月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品牌,僅次於豐田、大眾汽車與本田,而比亞迪的純電動車銷售,與特斯拉的王者地位也只是一步之差。 截至今年9月30日的資料顯示,比亞迪前首三季累計銷量按年增長76.2%至207.9萬輛,已完成今年目標300萬輛的近70%,純電動車銷量共104.8萬輛,按年增長八成。單計第三季,其電動車銷量為43.16萬輛,比第二季增長23%,特斯拉第三季的交付量則為43.5萬輛,兩者差距只有約3,400輛。 作為世界兩大新能源車企,比亞迪一直在狙擊特斯拉,去年相繼推出對撼特斯拉Model 3及Model Y的「海豹」及「海豚」車款。投行瑞銀更拆解了「海豹」的成本,由於75%的零件由比亞迪自行生產,它比在上海超級工廠出產的特斯拉Model 3低15%,更比大眾在歐洲生產的類似車型便宜多達35%。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楊韻銳稱,比亞迪第三季盈利增長的幅度高於整體銷量,意味在市場大打減價戰的時候,它每輛車的利潤反而增加,這點最令市場驚喜。 他分析說,隨著銷量持續上升,規模效應的優勢越來越明顯,「比亞迪有自己的電池,旗下也有比亞迪電子(0285.HK)提供零件及晶片,這種垂直產業鏈模式是其絕對優勢,更容易控制成本。」 與特斯拉不同的是,比亞迪一直維持「車海戰術」,推出大量車款,除了「海豚」及「海豹」外,下半年至少陸續推出其他6款新車,加上在高端市場部署了「仰望U8豪華版」,售價逹109.8萬元,助力盈利上升。 另一方面,比亞迪早在兩年前已宣佈「乘用車出海」計畫,目前已經進軍巴西、澳洲、日本、東南亞等地區,去年更打入歐洲19個國家,最近進一步在匈牙利首都開設兩家門店,推出BYD ATTO 3、「海豚」及「海豹」三款純電動車,是公司進入中東歐市場的首站。 海外增長成新引擎 比亞迪出海成績相當不錯,9月份乘用車出口量達28萬輛,按年增長2.6倍,出口量佔整體銷量9.8%,公司更明言海外將會是主要增長引擎。為減低物流成本,比亞迪正在海外擴充廠房,去年9月在泰國購地建廠,估計主攻東南亞;今年1月宣佈與鳥茲別克汽車工業公司合作於當地生產,可能是為了進軍中東;7月再宣佈於巴西設廠,可想而知其海外擴充的野心。 楊韻銳認為,特斯拉在海外增長有一定阻力,例如難以進入低價的東南亞市場,「相反比亞迪有能力推出廉價車款,其次是充電問題,由於歐洲的充電設備仍然不足,特斯拉是純電動車,而比亞迪有提供混能車,加上車價具競爭力,因此看好公司在歐洲的發展。」 從估值上看,比亞迪的預測市盈率只有22倍,特斯拉則為約56倍,前者相對被低估,估計部分是反映股神巴菲特的沽貨壓力,以及中國整體股市疲弱。…

快訊:蔚來集團獲阿布札比政府入股7%

最新:新能源車企蔚來集團(NIO.US; 9866.HK)周二公布,與CYVN Holdings訂立股份認購協議,將以每股8.72美元的價格,向對方發行846.9萬股A類普通股,投資總額為7.385 億美元(53億元)。 利好:CYVN Holdings是由阿布扎比政府擁有多數股權的投資主體,戰略重心為先進、智能移動出行領域,預計入股後將有助蔚來發展國際業務。 值得關注:蔚來的第二大股東騰訊(0700.HK)也趁機減持了該公司股價,向CYVN Holdings售出了4,013.8萬股A類普通股。因此在交易完成後,CYVN Holdings將持有蔚來合共約7%股份。 深度:蔚來成立於2014年,是中國其中一家最著名的新能源車製造商,與其行同行一樣,這批公司都希望從官方大力推廣清潔能源汽車中獲利。不過雖然其收入近年持續上升,但始終未能擺脫長期虧損的困局,單在過去已虧損逾307億元。雪上加霜的是,面對大型車廠的減價趨勢,蔚來上周也加入了減價戰,以應對過去兩個月銷售增長的放緩情況,此舉恐怕將對其毛利率帶來不利影響。 市場反應:蔚來周三股價向上,中午收市升5.2%至74.2港元,但仍處於過去52周的中下區間。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蔚來加入血腥價格戰 電動車行業臨分界點

雖然蔚來等規模較小的新能源車企減價,但幾乎無助於阻止它們的市場份額流向比亞迪和特斯拉等更大的競爭對手 重點: 蔚來上周減價,轉變了之前的立場,以應對過去兩個月在眾多競爭對手進行類似減價後,銷售增長不斷放緩的情況 如果當前的電動車價格戰持續下去,小公司可能是最脆弱的,因為與規模較大的同行相比,它們的利潤率更低   西一羊 蔚來集團(NIO.US; 9866.HK)一向因其先進的電動車而廣受讚譽,但上周它卻發現自己面臨一種前所未有的處境,因為它在宣佈對全系電動車減價3萬元後,成為了網民嘲笑的對象。就在兩個月前,蔚來首席執行官李斌還聲稱,肯定不會加入這場目前正在扼殺該行業的價格戰,稱這種盲目減價只會導致「惡性競爭」。 蔚來的轉變凸顯了中國電動車車企目前面臨的困境,因為它們正試圖順利度過一個意想不到的轉變,而分析機構稱,這個轉變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小公司的處境最為艱難,因為進一步減價會侵蝕它們本已微薄的利潤。但拒絕參與這場減價遊戲,則會面臨銷量流向比亞迪(1211.HK; 002594.SZ)和特斯拉(TSLA.US)等行業巨頭的風險。 我們稍後再來看最近的價格戰,是如何影響包括理想汽車(LI.US; 2015.HK)、零跑汽車(9863.HK)和小鵬汽車(XPEV.US; 9868.HK),以及威馬汽車這些中國本土小型電動車車企。但首先,我們要回過頭來看看這場已經持續了數月的價格戰,是如何演變的。 一切始於去年10月,當時特斯拉將旗下Model 3和Model Y的價格最高下調了9%,到了今年1月又進一步減價,最高降幅達13.5%。這兩輪減價促使其他公司紛紛仿效,其中小鵬汽車在1月宣佈G3i SUV以及P5和P7 轎車最高減價13%。比亞迪於次月加入,2021年款式「漢EV」車型在北京地區減價2萬元,2021款式「秦EV」車型減價1.5萬元。 其他品牌,從廣汽、上汽、一汽等國內巨頭,到福特、大眾、寶馬和豐田等國外品牌,也加入了這場血戰。減價開始前,中國政府於去年底取消了一項主要的電動車購買激勵計畫,此前該計畫曾幫助該行業在2022年銷量翻倍。 這場價格戰後來也蔓延到了燃油車領域,各大車企急於在一套嚴格的新排放標準7月生效前清理庫存。 據國內傳媒第一財經援引第三方諮詢公司里斯戰略定位諮詢的數據稱,截至3月底,已有40多個汽車品牌捲入這場價格戰,推出電動車和燃油車補貼或減價優惠。而另一家國內新聞媒體品玩引述研究機構《中國汽車市場》編制的數據稱,隨著減價力度加大,中國在售的乘用車中大約20%的折扣達到或超過1萬元。 推動整合 價格戰已經顯示出在這個擁擠的行業中推動整合的跡象,該行業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強有力的激勵措施推動的,而這些激勵措施現在正在迅速取消。 隨著價格戰的繼續,大公司的領導者地位越來越穩固,而規模較小的企業則面臨銷售低迷的局面。據中國乘用車市場訊息聯席會(CPCA)的數據,在今年首四個月,比亞迪、特斯拉和廣汽埃安這三家公司在純電動車市場的佔有率,加起來達到了50.1%,高於去年同期的42.7%。比亞迪以24.9%的市場份額領跑,同比增長 7.4 個百分點。 隨著大品牌獲得更多市場份額,許多小品牌卻不斷失去市場。小鵬汽車是這個群體的代表,它在今年首四個月跌出了電動車製造商的前10大排名,頗具象徵意義。蔚來汽車的市場份額增長了0.3個百分點,但其27.1%的汽車交付量增幅,仍遠遠落後於比亞迪和特斯拉,因為後兩者均錄得逾60%的按年增幅。 面對增長放緩,蔚來汽車加入價格戰不令人意外。但此舉是否會顯著提升其銷量,仍有待觀察。 小鵬的經歷就相反。該公司1月份的大幅減價未能提振銷量,今年首三個月,該公司的汽車總交付量實際上下降了47.3%。 另一家規模較小的電動車初創公司零跑汽車在推出大幅減價措施後,也錄得同樣慘淡的業績。根據其最新季報,該公司一季度的汽車交付量下降了51.3%,至10,509輛。…

電動車需求強勁 但易鑫增長乏力

今年首季,雖然中國整個乘用車市場銷量下滑,但這家網上汽車貸款促成商的總融資金額仍輕微增長 重點: 今年首三個月,易鑫促成的汽車融資總金額增長8%,同期中國乘用車銷量下降約1% 儘管中國汽車市場整體疲弱,但易鑫受益於政府推廣環保汽車,進而帶動電動車需求相對強勁    梁武仁 汽車貸款促成商易鑫集團有限公司(2858.HK)加速發展的時機似乎已經成熟。中國經濟終於擺脫了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束縛,這意味著該國的汽車銷量在經歷了幾年的疲弱之後,可能很快就會反彈,從而提升對該公司服務的需求。 但現實並沒有像預期的這樣上演,至少在中國去年底取消大部分防疫措施後的三個月裏沒有。這主要是因為,隨著中國試圖讓經濟重回正軌,消費者信心依然疲弱,抑制了對汽車和房地產等高價物品的需求。因此,易鑫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實現疫情後的全面繁榮。 在上週四提交的一份簡短業務更新中,這家網上汽車貸款服務商表示,第一季其為購車者促成的融資總金額同比增長8%,達到149億元。雖然這個數字看起來還不錯,但它還不到該公司去年全年18%增幅的一半。考慮到1月至3月是第一個沒有疫情干擾的完整季度,這個數字也令人失望。過去三年,防疫措施干擾著易鑫等以消費者為導向的企業。 公告發佈後的幾天裏,易鑫的股價節節敗退,這表明投資者對其第一季業績並不看好。 中國經濟的確像是走在充滿希望的復甦道路上,其GDP第一季同比增長4.5%,較去年最後三個月2.9%的增長有很大改善,輕鬆超出市場預期。  但一度在中國增長故事中充當重要引擎的汽車銷量,目前還沒有進入類似的高速公路。實際上,包括二手車在內的乘用車總銷量第一季下滑約1%,易鑫將其歸咎於疫情的「滯後」影響導致新車需求疲弱。今年初,特斯拉在車企中引發的價格戰也抑制了需求,因為潛在買家推遲買車,希望往後能享受到更好的價格。 儘管新車需求可能不溫不火,但新車融資仍是易鑫第一季業務的主要驅動力。對易鑫來說,中國對電動車的政策支持,繼續成為低迷市場中的一個亮點,其第一季新車電動車融資總額同比激增約280%。這些高速增長幫助該公司新車融資總額同期增長逾40%。 二手車融資情況則相反,同期下跌18%,主要是因為易鑫放棄了實力較弱的借款人,他們後期可能會拖欠還款。這類優化風險管理的做法是謹慎之舉,但也凸顯了中國貸款機構總體上面臨的挑戰,它們努力在增長和貸款變成壞賬的可能性之間保持平衡。 今年剩下的時間對易鑫來說似乎充滿不確定性,其命運與汽車市場直接相關。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復甦,汽車銷量可能會增加。但這遠不是塵埃落定的事,很多消費者在對自身情況,包括工作保障感到更踏實之前,可能仍不願花大價錢購買汽車這樣的昂貴物品。 電動車持續普及 由於更廣泛的不確定性持續存在,易鑫至少應該能寄希望電動車的持續普及。多年來,中國政府一直通過各種補貼來促進新能源車的普及。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新能源車購置補貼,它原來定於到2020年底取消,但因為疫情的緣故,又延長了兩年。 去年,易鑫提供的電動車融資規模比2021年增長了近兩倍,因為購車者急於利用補貼,而且汽車質素也有改善。這幫助易鑫去年的融資總額增長18%,收入增長近50%,淨利潤飆升了12倍以上。考慮到公司在此期間面臨的疫情干擾,這些結果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去年底,中國政府正式結束了電動車補貼計畫。但在今年底之前,購買電動車仍可繼續享受免徵購置稅。此外,一些地方政府正在為電動車購買者提供新的財政激勵措施。 「易鑫作為產業價值鏈上的創新汽車融資企業,將在這個產業變革時代中抓住機遇,享受不斷增長的市場空間,」該公司在3月新出爐的去年年報中表示。 政府刺激電動車銷售的所有努力,都是為汽車行業注入活力的更廣泛措施的一部分。該行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經歷了多年的高速增長後,它受到了長期低迷的打擊。中國政府對汽車行業的支持也使其他相關公司受益,如網上汽車交易商汽車之家(ATHM.US; 2518.HK)和燦谷(CANG.US)。 在這兩家公司當中,燦谷和易鑫一樣,是中國政府多年來打擊網路貸款機構的倖存者,在疫情爆發前的幾年裏,許多平台因此而倒閉。易鑫從直接貸款人轉向貸款促成者後,燦谷也搖身一變,成了汽車交易服務提供者。 易鑫集團在商業模式上的轉變不像燦谷那樣劇烈,但它一直在努力通過強化保險等售後服務,以及對金融機構的技術支援,來拓展汽車融資之外的業務。這些新業務貢獻的收入還很小,但看起來是從汽車金融轉向多元化的合理方式。 該公司需要這種新的增長故事來幫助支撐其股票,該股較2017年的IPO價格已下跌近90%。易鑫的歷史市盈率仍為13.8倍,與汽車之家在香港掛牌交易的股票的14.6倍幾乎持平。燦谷沒有可比資料,因為它去年處於虧損。 易鑫能夠保持如此高的估值,說明儘管充滿不確定性,但投資者仍看好其前景。 但他們可能也希望看到該公司的財務業績,在疫情後出現更快的改善。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零跑科技燒錢迅速 藉全新車型尋增長

這家新能源車製造商在第一季燒掉了26億元現金,截至3月底,其庫房裡僅餘89億元 重點: 零跑科技在第一季交付了10,509輛汽車,按年下降51.3%,因為中國的新能源車市場增長急劇放緩 由於車輛價格上漲,該公司的毛利率在本季度明顯改善   陽歌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63.HK)的最新季度業績顯示,二線品牌是如何在中國快速增長但競爭激烈的新能源車市場中,迅速失去地位。 也許最令人擔憂的是,該公司的銷售表現滑落──包括第一季汽車交付量減半,正在對其財務狀況造成重大影響。隨著銷售量急劇下降,該公司正依賴其迅速減少的現金來支持營運。如果零跑科技的銷售不能很快回升,它繼續以目前的速度燒錢,其現金可能只夠維持到今年底。 在回顧零跑科技的最新季度業績時,我們首先要從最宏觀的層面了解一些背景。這包括中國在過去兩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因為中國政府通過廣泛的政策來積極推動該行業。但是這種支持現在已經結束,迫使那些靠政府慷慨解囊的車廠,需重新利用自己的資源來自給自足。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對新能源車買家的大部分補貼在去年底結束,因此,其銷售從2022年接近三位數的增長,大降到今年第一季的22%。隨著數字的下降,頂級的新能源車製造商和像零跑科技這樣的小型參與者之間,出現了越來越大的鴻溝。 其中兩個最大的新能源車品牌,本土巨頭比亞迪(1211.HK; 002594.SZ)和來自美國的特斯拉(TSLA.US),在第一季仍能保持按年增長,前者的銷量幾乎翻倍,後者增長27%。但零跑科技的發展方向相反,報告稱其今年第一季交付量按年下滑51.3%,至10,509輛。 該公司將其歸咎於一些因素,包括政府補貼的終止。 在業績公佈後翌日,零跑科技的股價在週二下跌了3.6%。但是,在去年9月上市後的首兩個星期裏,該股最初損失了一半以上的市值,其後稍為回升,本週三收市報33.8港元,仍比其IPO價格48港元低約30%。 有趣的是,該公司的市銷率為3倍,高於許多同行。比亞迪的市銷率低得多,為1.3倍,而國內競爭對手蔚來汽車(NIO.US; 9866.HK)的市銷率為2.1倍,其第一季交付量按年增長21%。反觀特斯拉的市銷率較高,為6.2倍;而小鵬汽車(XPEV.US; 9868.HK)在公佈第一季汽車出貨量下降47%後,其市盈率仍維持4.6倍的較高水準。 如此大的差異,反映在業務倒退掙扎中的行業玩家,估值反而比表現較好的龍頭企業為高,似乎表明投資者仍然希望它們能找辦法度過目前的低谷。零跑科技正試圖讓投資者相信這一點,指出它在3月推出了2023年的全新車型,應該有助於刺激其銷售。 加速燒錢 全新車型的推出,幾乎可以肯定會幫助零跑科技第二季的出貨量。但更緊迫的問題是銷售量將提高多少,因為該公司正在迅速消耗其現金。 該公司表示,它在第一季為其經營活動燃燒26億元現金,高於去年第四季的16億元,以及去年第一季相對溫和的3.85億元。 同時,該公司表示,截至3月底,它的庫房裏餘下88.8億元現金,這包括它在首次公開招股中籌集的63億港元(55億元)。因此,如果該公司繼續以第一季的速度燃燒現金,其目前的現金仍足以資助未來三個季度的營運。 雖然隨著全新車型的推出,燒錢情況可能有所紓緩,但零跑科技今年稍後也可能需要籌集更多資金,這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為其股價帶來壓力,因為這種集資很可能是通過折讓價出售新股來實現。 由國防科技公司大華技術股份(002236.SZ)及其主要創辦人在2015年成立的零跑科技,在去年秋天上市時已推出四款車型,並計畫在2025年底前推出7款新車型,涵蓋轎車、SUV和MPV的所有尺寸,但其創辦人兼董事長朱江明看來對未來一年的前景並不十分樂觀。 他在評論第一季業績時表示:「基於對新能源車行業的理解,我們認為2023年市場仍將高速發展並充滿挑戰。」 儘管前景蒙上陰影,零跑科技的最新業績,確實包含一些令人鼓舞的跡象。該公司的收入按年下降28%至14.4億元,這比其銷售的車輛數量下降51.3%要溫和得多。這似乎意味著公司已調高今年的平均售價,表明它在高價位車型的銷售或有所增長。 隨著這種情況的發生,該公司的毛利率從去年第一季的-26.6%,明顯改善到最新季度的-7.8%。其第一季淨虧損為11.3億元,僅比一年前公佈的10.4億元虧損輕微擴大。 最後,我們不會在零跑科技這種奮力掙扎的二線車廠下大賭注,因為在該行業的未來整合中,它可能會成為典型的潛在受害者。但是,如果該公司在第二季推出全新車型能帶來一些增長動力,那麼對於一些風險胃納較高的投資者來說,其股票仍然值得一看。 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產品調整補貼減少 長城汽車利潤大挫

最新: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2333.HK; 601633.SH)上周五公布,今年第一季的收入同比減少13.6%至290.4億元,淨利潤更大挫89.3%至1.74億元。 利好:雖然收入減少,但其營業總成本同時也下降10.2%至293.8億元;而淨利潤下降的主因,是因為政府補貼、賠款收入等營業外收入大減73%至1.4億元所致。 值得關注:公司解釋,第一季業績轉差的主因,是期內正處於產品結構調整期,以及增加新能源品牌建設及研發投入所致。 深度:長城汽車成立於1995年,分別於2003年及2011年在港交所及上海交易所上市。其業務包括汽車及零部件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並在新能源車領域進行全產業鏈佈局,其產品目前已出口到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累計銷售超100萬輛。雖然去年全球經濟不景氣,加上汽車晶片短缺,該公司的收入增長減慢至僅0.7%,但管理層預告今年汽車市場將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趨勢,將加快新項目落地,向市場推出十多款全新新能源車型。 市場反應:長城汽車的港股周一開市曾下跌6.9%,但其後走勢向好,中午收市倒升0.8%至9.31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下水平。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