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aS Technology, operator of China’s largest independent electric vehicle (EV) charging network, announced on Wednesday the company and its subsidiary Sinopower Hong Kong formed strategic partnerships with Shandong Hi-Speed New Energy Group, a state-owned new energy company.

快訊:能鏈智電與國企建戰略夥伴關係

最新:中國最大的獨立電動車(EV)充電網路營運商能鏈智電(NAAS.US)周三公布,該公司及旗下香港光電,將與國有企業山高新能源(1250.HK)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利好:雙方將發揮自身資源、技術和經驗,在國內及國際市場開展新能源領域的全方位合作,涵蓋光伏項目開發、充電站建設和營運、智慧微電網系統建設等。 值得關注:戰略夥伴關係通常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合夥實體,而且雙方亦未公布任何正式的具體合作細節。 深度:能鏈智電通過借殼模式,接管了前身為瑞思教育的上市公司。兩年前,瑞思成為中國教育打擊政策的受害者,因私營公司被禁止為K-12學生提供課後輔導服務。能鏈智電去年6月將業務注入瑞思教育的「外殼」,成功在納斯達克掛牌,該交易由兩家公司的主要投資者、美國私募股權巨頭貝恩策劃。上市後,受惠於面向企業客戶的充電樁設計,以及能源解決方案業務增長,其收入快速上升,以今年第三季為例,營業額就按年大增546%至1.71億元。 市場反應:能鏈智電的股價周三在紐約下挫8%至1.72美元,貼近過去52周的低位。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utonomous driving domain controllers maker iMotion Automotive opened at HK$29.55in their Wednesday trading debut, 0.3% lower than their IPO price of HK$29.65.

快訊:知行汽車上市日走勢疲弱

最新:自動駕駛域控制器供應商知行汽車科技(蘇州)股份有限公司(1274.HK)周三首日上市,開市報29.55港元,比定價29.65港元微跌0.3%,市值約30億港元。 利好:該公司在香港的公開發售部分獲得約6.5倍超額認購,在近期港股的淡靜市況中,已算表現不俗。 值得關注:該公司上市集資淨額為5.95億港元,低於今年初市場傳聞的最多23.4億港元。 深度:知行汽車由中國資深工程專家宋陽於2016年成立,專攻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並於上市前獲得至少8輪投資,到最後一輪融資估值達33億元。該公司自2021年6月起獲吉利聘為非獨家供應商,專為旗下電動車品牌「極氪」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2021至2022年以及今年上半年,該公司來自吉利收入貢獻佔比分別高達53%、96.4%及95%,可見該公司對吉利的依賴甚深。 市場反應:知行汽車周三早上大部分時間均低於招股價,中午休市時報29.45港元,軟0.7%。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utohome banks on used car, NEV sales

借助新能源車及二手車 汽車之家轉入光明大道

在中國汽車市場兩個最有前景的領域——電動車和二手車銷售的助力下,這家線上汽車交易商第二季度利潤增長16% 重點: 汽車之家公布最新季度業績,期內利潤連續第二個季度增長,營收增長6% 收入增長由其連接汽車買家和賣家的平台推動,反映出中國低迷的汽車市場復蘇緩慢且坎坷   梁武仁 隨著幾年來因疫情導致的經濟放緩成為過去,線上汽車交易商汽車之家(ATHM.US;2518.HK)正在慢慢告別該公司的黑暗時期。儘管該公司有望從北京通過刺激汽車銷售來提振經濟的努力中受益,但中國經濟與日俱增的不確定性意味著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的顛簸。 根據該公司上週四發佈的最新季度業績,它在第二季度收入按年增長約6%,至18億元,實現連續第四個季度銷售增長。這家互聯網汽車交易商設法實現了營運費用幾乎保持不變,推動4至6月淨利潤同比增長16%,連續第二個季度實現利潤增長。 該公司最新的收入增長是由其連接汽車買家和賣家的平台服務推動的。這一塊業務的收入增長了20% 以上,令其面向汽車製造商的營銷服務基本持平的增長,以及讓汽車經銷商自己創建網店服務的小幅個位數增長相形見絀。 這些業績可能標誌著中國汽車市場開始復蘇。在經歷了二十年的爆炸性增長之後,中國汽車市場在過去幾年裏大幅下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汽車總銷量按年增長近10%,其中6月增長4.8%。但值得指出的是,去年同期的銷售特別疲弱,尤其是4月和5月,當時為了控制新冠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傳播,整個上海都處於封控狀態。 由於消費者總體上還沒有準備好掏腰包,中國汽車市場依然不穩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六個月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8.8%,其中6月按年增長2.1%,落後於所有類型車輛的整體銷量增幅。更糟糕的是,另一家行業機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CPCA)追蹤的乘用車銷量6月其實同比下降了2.9%,整個上半年僅增長2.5%。 來自這兩家機構的數據有差別是因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將面向經銷商的發貨計入銷售量,而全國乘聯會的數據只收錄向消費者的實際零售銷量。零售銷量落後於批發交付量的事實表明庫存正在增加,而在年初的後疫情時代大幅反彈之後,汽車市場還遠未擺脫困境。 面對這些相互矛盾的訊號,政策制定者再次捲起袖子,為汽車銷售和其他被認為對中國經濟復蘇至關重要的行業注入更多動力。為此,他們上周推出了一系列廣泛措施,包括鼓勵地方政府增加年度汽車採購額度、促進二手車銷售以及降低新能源車的購買和使用成本。 新能源車熱潮 由於最近出現了消費者日益謹慎的跡象,這些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振興汽車銷售仍有待觀察。話雖如此,汽車之家將受益於任何促進二手車和新能源車銷售的新措施,這兩個領域近期都是該公司的亮點。 公司首席財務官曾岩在討論二季度盈利情況的電話會議上表示,汽車之家第二季度新能源車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0%。 這遠遠領先於全行業新能源車零售額的增長。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車零售額按年增長37%,6月份增長25%。雖然汽車之家沒有提供同期的直接可比數據,但似乎可以肯定,該公司新能源車相關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了整體市場。 去年,中國的新能源車銷量翻了一番,成為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車市場,汽車之家正全力以赴抓住這個機遇。上個月,該公司舉辦了「2023汽車之家未來之城新能源科技節」,並推出了中國首個移動全息艙大篷車體驗空間,以便在服務不足的農村地區促進新能源車的銷售。 在二手車交易方面,今年4至6月,汽車之家在交易市場的份額按年增長約2個百分點,佔到近四分之一。  「我們認為這個市場存在結構性機會,尤其是在這兩個領域,」汽車之家首席執行官龍泉在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上說。「第一個是新能源車。第二個是二手車。」 隨著政府努力發展低碳經濟,這並非其第一次採取提振新能源車銷售的措施。政策制定者還試圖說服傳統上偏愛購買新車的消費者考慮二手車,通過重複使用二手產品來減少浪費。 政府推動這兩種產品的努力包括對電動車免稅(已延長至今年年底),以及降低二手車購置稅。 然而,在許多潛在買家的財務狀況仍不穩定的情況下,此類政策推高需求的程度有限。更糟糕的是,一些措施適得其反。今年早些時候,地方政府開始為購買本土品牌新能源車提供補貼之後,特斯拉(TSLA.US) 引發的價格戰進一步加劇。這抑制了二手車銷售,因為新車變得便宜了。 所有這些都意味著,儘管疫情已經過去,但中國的車市遠未恢復正常。但如果汽車之家能夠從政府支持新能源車和二手車的政策中獲益,使其收入和利潤繼續增長,它或許能夠安然度過未來的任何低迷時期。 投資者似乎意識到了這一點。在業績公佈後的兩個交易日裏,公司股價最初上漲了近7%,不過後來又大幅回落。儘管如此,該股的市盈率仍相對較高,超過14倍。它的市銷率也不錯,約為4倍,高於規模較小的汽車交易競爭對手燦谷(CANG.US)的0.77倍。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小鵬汽車上月交付量減少21%

最新:電動車製造商小鵬汽車有限公司(XPEV.US; 9868.HK)周二宣布,今年4月合共交付7,079輛智能電動車,比去年同期減少21.4%。 利好:該公司表示,旗下全新智能轎跑P7i自3月上市以來,訂單增長趨勢持續強勁,未來將不斷加快交付進程。 值得關注:總結首4個月,該公司交付了25,309輛智能車,比去年同期的43,563輛大減41.9%。 深度:小鵬汽車於2014年創立,總部設於廣東省廣州市,分別在2020年及2021年在紐約及香港上市,其產品於中國大陸及部分北歐國家銷售。由於電動車行業競爭激烈,加上中國去年第四季經歷嚴竣新冠疫情,該公司該季度收入大挫39.9%至51.4億元,並錄得23.6億元淨虧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何小鵬表示,隨着新車型的推出,交付量將逐漸回升,並預測今年業績會捲土重來。 市場反應:小鵬汽車的港股周三下跌,中午收市軟2.1%至37.75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下水平。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成本急增遇政策風險 贛鋒鋰業難扭轉頹勢?

鋰價跌勢持續,扭轉去年鋰產業的景氣情況,加上智利政府決定把當地鋰礦收歸國有,可能影響這家鋰業公司的全年財務表現 重點: 由於開採鋰礦成本大增,贛鋒鋰業今年首季度淨利潤按年下挫32%至約24億元 智利今年4月初突宣布把鋰礦產業國有化,無可避免會加重開採鋰礦的成本,礦商能否將成本轉嫁,將受到市場密切關注   羅小芹 踏入2023年,全球鋰礦行業開局不順,首先是鋰價跌勢未止,到了4月20日,智利總統Gabriel Boric在一項全國電視演說中,突然宣布將該國鋰礦產業國有化,以促進經濟發展與保護當地環境。雖然未知這項政策對鋰業巨頭的實際影響,但肯定各公司需要增加投資,以滿足政府的環保要求,相信最直接的衝擊,是會推高開採鋰礦的成本。 無獨有偶,中國鋰業巨頭贛鋒鋰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772.HK; 002460.SZ)上周四公布的首季度業績,也顯示其營業成本增速遠高於收入增速,這項隱憂對公司全年業務表現並非好兆頭。 贛鋒鋰業首季收入按年增長76%至94.4億元,主要受到鋰產能釋放所帶動,但期內營業成本卻大增230%至59.2億元,連累期內淨利潤減少32%至約24億元。此外,季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錄得31.7億元淨流出,表現遠遜去年同期的11.4億元淨流出,集團解釋主要受累兌付前期的保函、信用證及繳納相關稅費所致。 贛鋒鋰業主要開發阿根廷、澳洲及中國境內的鋰礦,其受智利最新政策的影響,遠較其主要對手天齊鋰業(9696.HK; 002466.SZ)為低,因後者是智利化工礦業公司(SQM.US)的大股東,而天齊的主要礦源均來自智利。不過,智利作為僅次於澳洲的全球第二大鋰生產國,除了對鋰價走勢有重要影響外,因智利政府的國有化政策是希望減少採礦過程帶來的污染,因此不排除南美洲鄰國阿根廷也會仿效其舉動,最終或波及贛鋒鋰業。 影響進口鋰價格 現時中國絕大部分的碳酸鋰均從智利進口,有傳媒援引中國鋰企內部人士認為,智利的決定將對中國進口鋰價格及數量造成負面影響,並減少私人機構參與鋰開採的意欲。該報道指出,中國去年進口的碳酸鋰中,有九成來自智利,而今年首季全國進口碳酸鋰共計近3.9萬噸,按年升近42%。 不過,也有樂觀看法稱,智利政府的舉動,是為了打破鋰資源受本國企業SQM及美資公司Albemarle(ALB.US)的寡頭壟斷局面,增加與其他鋰礦巨頭的合作機會。 無論如何,智利政府善價而沽的心態昭然若揭,有可能推動其他鋰生產國對礦商開出同類的政策,推高鋰礦的營運成本。 更值得留意的是,面對鋰礦開採成本逐步上調,近月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卻在尋底,令人擔心鋰礦巨頭的利潤今年會否受到重壓。 2022年,中國電池級碳酸鋰均價迎來爆發期,由年初每噸25萬元彈升至11月高位近60萬元,為鋰礦巨頭帶來豐厚利潤;然而,自去年底鋰價走勢急轉直下,至今年4月28日,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價格已跌破每噸18萬元水平,較年初跌幅超過六成。 兩度調低目標價 由於鋰業股前景不明朗,早於兩家中國鋰企公布首季業績前,高盛已因應電池級碳酸鋰均價的持續跌勢,於4月份內連續兩次把贛鋒鋰業及天齊鋰業的盈利預測及目標價調低。 高盛的研究報告指出,在供應鏈持續去庫存的推動下,下調電池級碳酸鋰均價預測44%至每噸約3.01萬美元(20.8萬元),鋰輝石價格預測則下調22%至每噸3,400美元,並將贛鋒鋰業及天齊鋰業的H股目標價,由4月初的115港元和77港元,先降至86港元和60港元,再於4月中第二次調低至80港元及53港元,意味已把兩家公司的目標價向下調整三成。 由於鋰產業鏈下遊的新能源車市場仍未出現明顯復甦,市場普遍預計由特斯拉(TSLA.US)掀起的全球電動車減價戰,將會延續至今年下半年。由此推斷,電動車產業鏈上游、如製造鋰電池及相關物料企業的利潤分配,恐怕將會捉襟見肘。據富寶鋰電新能源周報顯示,目前鋰鹽廠庫存在1.5個月左右,反映去庫存壓力仍然較大。 目前贛鋒鋰業的預測市盈率約爲6.3倍,較受智利私有化鋰礦影響的天齊鋰業則為5.4倍,但兩者均低於國際鋰業巨頭Albemarle的7倍,反映投資者對兩家中國鋰企的前景看法較為保守。雖然贛鋒鋰業年初至今的跌勢,已部分反映近月鋰價跌勢,但除非鋰價第二季出現拐點,而碳酸鋰重上每噸20萬元關口,同時該公司把營運成本明顯降低,否則該股在短期內或較難明顯反彈。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小米手機銷售未回暖 堅持千億元產車大計

小米集團預期今年上半年智能手機業務尚未復甦,但堅持明年上半年量產電動車的目標,意味即將踏入投資高峰期 重點: 由於手機業務表現不振,小米去年第四季收入按年下跌23%,經調整利潤更大挫67% 該公司預告,未來5年的總研發支出將超過1,000億元   羅小芹 2022年對小米集團(1810.HK)是充滿挑戰的一年,隨着主業智能手機業務收入持續萎縮,公司對今年上半年智能手機市場又不表樂觀,加上多家電動車製造商陷入困境,它參與動輒投資以千億元計的造車業,是否一個理智的決定? 小米3月底公布的去年第四季業績黯淡,季度收入按年跌23%至660億元,其中智能手機收入大挫27%至367億元,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經調整利潤更按年大挫67%至14.6億元,明顯低於之前三季的20.8億元至28.6億元水平,為去年表現最差的一個季度。以全年計,小米的經調整利潤按年大挫61%至85億元,收入跌15%至2,800億元。 業績公布後,小米股價在之後一個交易日下挫3.5%,並在12港元水平小幅波動,可見投資者也未能看清它的前景。 去年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收入減少兩成至1,672億元,手機出貨量減少21%,高於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11.7%跌幅。參考Canalys數據,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中排名第三,市佔率為12.8%,較一年前的14.1%有所下降。 高端化策略 雖然小米去年第四季業績下滑,但管理層解釋已專注高端化策略,強調「質量先於數量」,而其高端智能手機的銷情亦確實有些起色。據財報顯示,該公司在中國內地市場3,000元以上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市佔率,較2021年大增6.8個百分點,而且在3,000至4,000元價位的智能手機銷量排名中位列第一,平均手機銷售單價更增長超過14%。 由於小米過去幾季正在努力去庫存,去年第四季存貨減值撥備單季淨增長約5.6億元,與前季度相若,全年減值撥備則達到34.7億元,按年大增160%,令智能手機的毛利率大降2.9個百分點至9%。 令人擔心的是,小米總裁盧偉冰對今年智能手機市場表現也不敢樂觀,認為上半年整體手機市場仍可能錄得按年跌幅,到下半年隨着宏觀環境可能「一步步好起來」,該公司會以「規模和利潤並重」的策略穩健經營,希望投資界給與耐心和信心。 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認為,對於已買入小米股票的投資者,管理層的呼籲或許能起到一定安撫作用,但對未持有該股的潛在投資者來說,則可能會因為其手機業務在短期內仍然不明朗,而抱持較觀望的態度。 錢從何來? 在手機業務疲軟的同時,小米卻雄心壯志,在業績報告中強調明年上半年正式量產智能電動車的目標不變。溫傑強調,小米目前並不在他的投資名單內,因為在科技股板塊中,市場上有其他更佳的選擇,「但如果把小米看作一只汽車股,除了市場上有大量選擇外,鑑於整體電動車行業不景氣,如果短期內把大量金錢投資造車,將為公司帶來更大不確定性。」因此,他對該公司的決定難以理解,質疑 「底氣從何而來」 小米最新市銷率約4倍,低於同樣由手機起家、並部署發展電動車業務的蘋果公司的6.7倍,當中的估值差距,已反映投資者對小米前景的憂慮。 事實上,小米的電動車研發費用正逐步增加,去年相關開支達31億元,其汽車研發團隊也快速擴張,由去年第二季的逾500人,急增至去年底的2,300人,佔整體研發人員約14%。由於該公司已預告未來五年的總研發投入將超過1,000億元,燒錢速度恐怕繼續加快,反觀該公司截至去年底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276億元,而且經營及融資活動更分別錄得44億元及79億元負現金流,不禁令市場質疑「錢從何來」。 要成功製造出一部電動車,研發費用僅佔一小部分,其後涉及的與建廠房、電動車動力系統及電池的開發及生產,才是最「燒錢」的部分。由於不少電動車企業成立多年後仍錄得巨虧,部分規模較小的甚至被同業併購,難怪有投行看淡小米前景。 摩根大通的報告認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激烈,加上電動車領域市場需求疲弱,令小米的電動車業務前景不太明朗,僅維持「中性「評級,目標價12港元;麥格理則估計小米今年收入不會錄得增長,但電動車業務將會拉高營運開支,令經營利潤率進一步收窄,因此維持其「跑輸大市」評級,目標價9.77港元,比現時的股價水平有近兩成下跌空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告別增長慢線 小鵬醞釀加速

這家電動車製造商預測第一季交付量將下降46%,但預計下半年會隨著不斷推出新產品而出現反彈 重點: 曾經風光無限的小鵬汽車去年電動車交付量僅增長23%,不及此前兩年的三位數增幅 管理層表示今年情況會好轉,但首先,該公司必須在扼殺中國電動車行業的血腥價格戰中存活下來   西一羊 對於電動車行業曾經的佼佼者小鵬汽車有限公司(XPEV.US; 9868.HK)來說,去年是艱難的一年。由於出現一系列重大失誤,它在去年下半年遭遇嚴重挫折。但投資者似乎看好它最新的復甦故事,在其最新財報發佈後的幾天裏,推動其估值比率超過了兩大競爭對手。 在經歷了2022年的慘淡之後,小鵬可能希望它不曾有過這樣的壞年頭,只有時間能夠證明這樣的反彈是不是有道理。中國電動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在爭奪買家的過程中,小鵬去年落在了兩個主要競爭對手:理想汽車(LI.US; 2015.HK)和蔚來汽車(NIO.US; 9866.HK)的後面,而且它的虧損也在不斷擴大。 根據其本月較早前發表的最新財報,小鵬去年收入小幅增長28%,達到269億元。其全年的汽車交付量增長23%,達到120,757輛,與前兩年的三位數增長相比大幅放緩。該公司的淨虧損幾乎翻了一番,達到91.4億元,儘管銷售、行銷以及研發費用都有所下降。 年度增長放緩掩蓋了它在第四季的業績,它們看起來要糟糕得多,因為該公司在下半年迅速失去了增長勢頭。該季度營收按年下降40%至51.4億元,汽車銷量跌幅為更大的46.8%。 小鵬的交付量落後於理想汽車和蔚來汽車,根據後者的最新年報,它們在2022年的數字分別為133,246輛和122,486輛。在這三家由風投投資的汽車初創企業當中,小鵬跌至第三位,在2021年,它本來還是居於領先位置,當年交付了98,155輛新車,理想汽車為90,500輛,而蔚來汽車為91,400輛。 小鵬的運勢逆轉是一系列失誤所致,最大的問題出在它的旗艦產品身上,其去年9月推出的中型G9 SUV出現了某種「身份危機」。G9系列根據續航里程和軟件功能等不同配置,價格從31萬元到47萬元不等。 這樣的戰略旨在通過提供廣泛的選擇來打動客戶。但它未能引起轟動,去年第四季G9的銷量僅為6,189輛,與小鵬計畫在2022年底之前交付3.5萬輛的目標相去甚遠。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分析師王存表示,小鵬正努力解決其營銷策略不一致的問題。「G9車型瞄準的是高端用戶,劍指兩個最大的競爭對手——蔚來汽車和理想汽車。但它肯定還沒有在客戶中建立起高端品牌的聲譽,」王存說。 醞釀捲土重來? 儘管業績不佳,但投資者對於小鵬的最新財報,還是給予了熱烈反應。財報出來當天,它的股價上漲了6%,並在接下來的幾天裏繼續保持漲勢。上週五,它的港股收市價為9.62港元,較3月17日財報發佈前上漲了15%。 這一浪升勢令小鵬的市銷率升至略高於4倍的水平,高於蔚來汽車的2倍和理想汽車的3.37倍。在經歷了2022年的困難之後,小鵬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何小鵬對於2023年的樂觀展望,可能令投資者感到鼓舞。 「我相信小鵬正在接近一個拐點,」何小鵬說道,並預測今年業績將會捲土重來。「由於我們已經明確了目標,並且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我們現在正在打造銷售和市場份額擴張的恢復勢頭。」 他說,公司實施了一系列戰略調整,以幫助恢復之前的勢頭。其核心是正在進行的公司重組,這一重組始於去年10月,在G9車型表現未如預期之後。重組的目的是讓小鵬擁有一個「更扁平、更集中的結構」,他說。這個說法往往意味著削減中層管理崗位。 但是,即使小鵬能夠打造一個更精簡、更高效的公司,它的復甦之路也將受外部市場因素阻礙。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歷了幾年的快速擴張之後,中國的電動車市場開始大幅放緩。今年首兩個月,中國新能源車銷量為93.3萬輛。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在2022年底國家對新能源車購買的補貼到期後,其銷量按年僅增長 20.8%,與去年全年幾乎翻倍的銷量相比大幅放緩。 銷量急劇放緩引發了一場迅速升溫的價格戰。去年底特斯拉(TSLA.US)率先開始降價,隨後中國幾乎所有的主要品牌都迅速跟進。分析人士警告,這場價格戰可能引發人們期待已久的中國電動車行業整合,淘汰一些競爭力較弱、規模較小的車企。 小鵬也未能獨善其身,它在1月下旬宣佈,其部分車型的折扣最高可達3.6萬元。但減價尚未轉化為銷量的增長,何小鵬表示,公司預計本季度的汽車交付量將在1.8萬輛至1.9萬輛之間,按年減少約45%至47.9%,與第第四季的降幅相當。 他還表示,預計隨著新車型的推出,小鵬交付量將在下半年逐漸回升。其中,新一代轎車P7i是之前P7車型的升級版,已於本月開始交付。該公司還將於6月開始銷售一款G6緊湊型SUV,並在今年下半年開始銷售一款七座多功能車。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王存認為,小鵬可能有機會趕上競爭對手,但前提是它必須迅速採取行動,糾正一些失誤。儘管前路艱難,但王存表示,在2022年底擁有超過380億元的現金和短期投資的小鵬相對具備優勢,能夠在這場價格戰笑到最後。…